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濒危旗舰物种传喜讯 大雪山西黑冠长臂猿确认新增一只独猿

2023-12-29 11: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李璟 发自云南

临近元旦新年的最后一周,中国濒危旗舰物种保护业界,从云南永德的大雪山传来令人振奋的捷报。

12月28日,长江商报公益记者独家获悉,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反复密集监测,最终通过声音确定:永德大雪山新增加了一只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的独猿。

“这只独猿的出现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监测所副所长罗斌激动地告诉记者:“独猿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一旦它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就意味着将有一个新的家庭诞生,也意味着西黑冠长臂猿有了繁衍的可能。”

作为中国的濒危旗舰物种,西黑冠长臂猿目前全球总数才1000多只,其中尤其珍贵的滇西亚种,仅生活在中国境内澜沧江以西,目前仅在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确认有3群加1只独猿,数量仅仅只有15只左右,国家层面最担心的是它的种群灭绝。

一只端坐树端的西黑冠长臂猿。(图片由范朋飞团队提供)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了解到,今年11月初,护林队员偶尔监测到一只疑似新独猿的叫声,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度重视,迅速对此展开了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多月后确定了这只独猿的存在。

2023年7月开始,中山大学、长江商报公益联盟携手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永德进行西黑冠长臂猿科考和公益保护项目,旨在保护和拯救濒危珍稀野生动物,维护世界生物多样性平衡。

长江商报董事长、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创始人姚海鹰表示:“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一起参与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的保护工作。”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雷震表示:“我深信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大雪山西黑冠长臂猿的种群和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

大雪山确认3个群体和2只独猿

众所周知,长臂猿是中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目前全球共有4属20种长臂猿,其中中国有3属6种,是全世界长臂猿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这其中,西黑冠长臂猿已被记录的共有4个亚种,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的无量山、哀牢山一带,主要为指名亚种和景东亚种,老挝亚种和滇西亚种主要分布在老挝西北部和中国澜沧江以西,数量非常稀少。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2017年国家科考数据,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仅在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有3群1只独猿,数量可能仅在15只左右。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了解,它们以家庭为单位,既有一夫一妻,也有一夫二妻,通常三至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繁殖一次。过低的数量和繁殖率,使得西黑冠长臂猿异常珍贵和濒危。

中山大学生科院博士导师、中国灵长类研究专家范朋飞向记者表示:“大雪山剩下的这15只长臂猿极度濒危,随时都会面临灭种的可能,关键是种群要扩大。”

经过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监测调查,截至2023年,确认大雪山西黑冠长臂猿群体数量仍为3群1只独猿,不过其中1群已变迁活动范围,独猿也为2021年新发现的1只,即总体数量可能未变。

或许是范朋飞教授的吉言所致,就在今年11月,大雪山终于有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

11月14日至16日,保护区管护局乌木龙管护站巡护员司军海在进山巡护时,在保护区四十八道河片区先后两次监听到西黑冠长臂猿的叫声。根据他十多年的巡护经验,确定该叫声是来自一只雄性独猿。由于该区域是第一次监测到独猿叫声,因此管护局初步判断可能是一只新的独猿。

“不过我们暂时无法确认这只独猿是不是就是原来那只,因为它不像家庭群,独猿的活动范围会更大。”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监测所副所长罗斌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自那之后,管护局加强了监测工作,希望尽早确定独猿的“身份”。

随后,在12月19日至26日,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巡护活动,50名科研人员、工作人员以及巡护员,由管护局乌木龙站、大雪山站、亚练站、永康站4名监测站站长带队,兵分六路对保护区森林资源进行核实调查,同时深入保护区盲区,对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进行监测及栖息地巡护。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了解,在8天的巡山活动中,6组队员不仅分别监听到了3个群体的叫声,乌木龙组及永康组的队员还分别在不同地点各监听到一只独猿叫声。这意味着,终于能确定大雪山目前已存在两只独猿!

“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罗斌激动地告诉记者,独猿的出现,意味着有了繁衍的可能。

他说:“这两只独猿的叫声,对它们来说可能是本能的求偶,但对我们来说,就是代表着新的希望。希望在我们的保护下,它们的家庭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多,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在我们永德大雪山能永远繁衍生存下去。”

红外摄像机又拍下“白凤凰”白鹇

打开中国地图,澜沧江、怒江纵切康滇古陆千里,一揽滇西横断山区,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就位于两江之间。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怒山支脉老别山南延支脉大雪山主要峰地带,独特的灵气哺育着这里的万物,从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绿孔雀等7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到喜马拉雅红豆杉、水青树等6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濒危动物和珍稀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也赋予了保护区守护大自然的神圣责任。

近日,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在回收整理红外相机监测画面时,发现了红外摄像机镜头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的珍贵活动画面。

白鹇是鸡形目雉科鹇属的一种留鸟,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华中及西南地区,因其头顶具冠,翎毛华丽,体色洁白,有着长长的尾羽,非常美丽灵性,就像天上的神鸟落入凡尘,因此常被人称为“白凤凰”。

白鹇胆小怕人,主要以植物的嫩叶、幼芽、花、茎、浆果、种子以及苔藓等为食。

科考队员在大雪山拍到的珍贵白鹇。(图片由罗斌提供)

“这几年保护区新记录的鸟类越来越多,我们听到、看到、拍到的野生动物数量也明显增多,说明大雪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为在此繁衍生息的野生动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监测所四级主任科员李小平告诉记者,大雪山保护区是目前国内保护区中垂直气候较为明显、物种较为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的保护区之一。近年来,保护区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得以落地实施,社区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

据李小平介绍,2023年以来,保护区已成功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蜂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缅甸斑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鹿和猕猴等多种野生动物。

“一定要好好保护大雪山的这群长臂猿”

“作为国家濒危旗舰物种,已经监测到西黑冠长臂猿在这里有10来年没减少,这都仰仗于原始森林的生态保护和大雪山管护局的护佑之功!”

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也受到了中国灵长类专业领域权威专家、中山大学博士导师范朋飞教授的肯定。

42岁的范朋飞,是中国灵长类动物研究的顶尖专家,其从事长臂猿的行为生态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已长达20年,在云南大山长期驻扎蹲点调研,曾荣获中国动物保护协会的“长隆奖”,在中国濒危动物保护方面有深入研究,为我国长臂猿的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告诉长江商报公益记者,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是全球唯一分布在澜沧江西边的种群,是一个独立的亚种,对于理解澜沧江的形成历史有重要意义。包括永德大雪山在内,目前滇西亚种的总数可能不足30只。尽管在别的地区也曾被发现过,但基本都是一个群体甚至一个独猿,这就意味着基本没有繁衍增加的可能。

“因此大雪山这15只,一定要把它们好好保护起来!”范朋飞表示,尽管目前数量不多,但若及时关注并保护得当,滇西亚种的种群数量仍有希望慢慢恢复起来。

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组织50人科考队监测西黑冠长臂猿。(图片均由罗斌提供)

就在今年7月,范朋飞教授被聘为“永德县濒危动物生态保护首席专家”和“长江商报公益联盟永德濒危动物生态保护首席科研顾问”,他承诺带领他的中山大学团队和长江商报公益联盟、永德县政府、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一起,共同参与到保护和拯救永德的濒危珍稀野生动物的公益项目和行动中来。

“永德是一个让我们重新思考该如何亲近和善待大自然的地方。”长江商报董事长、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创始人姚海鹰表示,在全球倡导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中国积极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时代,对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和重视已经恢复多年,我们现在为永德和大雪山做点实事正当其时。

目前,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已在云南永德全面启动“大黑小灰”公益项目,持续加强对永德的印支灰叶猴和大雪山西黑冠长臂猿进行保护。

姚海鹰表示,在“十四五”期间,长江商报作为主流财经媒体,将通过公益联盟努力践行责任媒体的价值和担当,奉行长期主义,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全力以赴践行在永德和大雪山的濒危动物保护公益事业。

他说:“如果在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能让大雪山的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的种群和数量有所增加,让它们初步达到海南长臂猿的数量和活跃度,那我们就是善莫大焉,此生无憾!”

独家深度推荐:

原标题:《中国濒危旗舰物种传喜讯 大雪山西黑冠长臂猿确认新增一只独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