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罗翔:曾为一夜青山客,未得无情过板桥

2023-12-29 17: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罗翔说刑法 ,作者罗翔

罗翔说刑法.

品读经典、热点议论、举案说法、感悟人生

罗翔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罗翔说刑法”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7日。

时近年关,不免会邀老友聚聚。但是不少朋友却闭门不出,理由是灰心失望、形如枯槁,不愿见人。这让我想起唐代诗僧齐己的《闭门》诗“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无人来问我,白日又黄昏。”

人总有灰心的时刻,因为灰心本来就是对光明的致敬。经常有学生向我抱怨,说自己的善举不被理解,甚至还被人泼脏水,令人沮丧。我对他的安慰是,行善不可丧志,虽然没有画出完美的圆,但是只要没有指方为圆,其实大家不都在合力追求相对的较好吗?我们不要在自己看重的立场上附着不加边际的价值,不要自以为是地拒绝倾听对立的立场,否则也就活成了自己厌恶的模样,即便是恶意的批评听听也是无妨,避免最坏就是追求较好。

我们之所以会有灰心,是因为内心依然有对错的标准,拥有对标的理想。否则又何谈失望与沮丧呢?只是人不能长久地灰心,熄灭心中所有的火热,陷入相对主义虚无的沼泽,将苟且变成人生信条。

上次作文提到了一副对联——“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其实是明末曹学佺的判词。曹学佺时任广西右参议,当地的皇家宗室好养斗犬,家奴们骄横跋扈。一日斗犬在大街上撕咬一秀才,秀才眼看要命丧狗口。旁边一个屠夫手起刀落剁下狗头,救了秀才。宗室的家奴非常生气,把屠夫捆绑送至官衙,要求官府治屠夫杀狗之罪。

曹学佺审理此案,其人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判屠夫无罪,令狗主赔偿秀才医药费。宗室非常生气,要求重审,并暗中贿买威吓秀才更改口供,说自己与狗嬉闹,不料屠夫无事生非、寻衅滋事,恶意杀犬。

曹学佺听完秀才更改的口供勃然大怒,对秀才一顿呵斥,认为秀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天理不容。无奈之下秀才道出事情原委,真相于是大白,屠夫免受无妄之灾。曹学佺在此案的判词上写下了上文提及的著名对联。

曹学佺生逢乱世,国事飘摇。崇祯帝自缢后,曹闻讯投池自杀,后为家人所救。两年后,清军攻陷福州,曹学佺在家中自缢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

无论中外,都有正义与利益的争辩,孔夫子在《论语·里仁》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是大部分人都只想拥有君子的名声,但却不愿意行君子之事,伪善之人最喜标榜自己君子之风。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与诡辩论的大师色拉叙马霍斯也有一场关于正义有无的争论。苏格拉底认为正义是客观存在的,它就是那种最好的东西,行为本身是好的,而且也能带来好的结果,当然在肉眼可见的经验领域,只是通常能带来好的结果,但放在经验之外,一定会有好的结果。通俗来说,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但是色拉叙马霍斯却认为正义只不过是一套说辞,它只是强者的利益。当苏格拉底驳倒了他的说法后,他转而认为不正义是一种美德,而正义则是一种愚蠢,毕竟人只需要有正义的名声,而无需有正义的举动,否则就是愚蠢。

苏格拉底问他这是否是其真实的想法,要求色拉叙马霍斯的回答不要与自己的信念相冲突。色拉叙马霍斯却直截了当地说,自己是否相信这种观点并不重要,苏格拉底只要驳倒其观点即可。

诡辩论者没有任何真诚的信念,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值得认真对待,本来也就无所谓真理与正义。这和我们今天很多辩论赛类似,不在乎正确,只在乎技巧。问题在于,我们一切的思考终究是为了考察自己的信念,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智识游戏。我们不是为了思考而生活,而是为了生活而思考。

普罗泰戈拉是古希腊著名的诡辩论大师,他说每个人都是万物的尺度,因此也就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感觉。普罗泰戈拉向学生欧提勒士传授辩论技巧,保证法庭能够胜诉。双方约定,先付一半学费,剩下的学费等到欧提勒士第一次法庭胜诉再付。欧提勒士后来拒付余下的学费,普罗泰戈拉遂将其诉至法官。普罗泰哥拉的辩论技巧是:“如果本人打赢官司,那按照法庭判决,学生必须付剩下的一半学费。如果本人打输官司,也就意味着学生胜诉,那按照之前的合同约定,学生也必须支付剩余学费。”总之,无论官司输赢,老师都双赢。

欧提勒士也绝非省油的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在法庭答辩说:“如果官司我打赢了,那按照法庭判决,自然不应该支付学费。如果官司打输了,按照合同的规定,我也不应再付学费。总之,官司或赢或输,我都不应付另一半学费。我才是真正的双赢。”

这个时代充满着似是而非的诡辩,以至于很多人活在自己的感觉之中,他们并不关心世界有无真相,洞穴中习以为常的倒影反而让人感到安全。勒庞在《乌合之众》说人们:“考虑事物虚幻的形状,远比考虑它们的真正形状更重要,因为只有它们,是我们能看到并加以再现的形状。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着更多的真理。”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所以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作为法律人而言,如果不再相信客观的公平与正义,那么我们所学的一切都不过只是一种诡辩的技巧,法律作为一门专业也就无法获得任何的尊重。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

张释之是汉文帝时期的最高司法官员,《史记》记载,有一次,张释之陪同汉文帝去视察上林苑的虎圈,文帝问了主管皇家园林的官员上林尉十多个关于登记在册禽兽的情况,上林尉全都回答不上来。结果看管虎圈的小吏啬夫帮着回答了所有问题,回答得十分详尽,以此彰显自己精通业务,能言善辩。

文帝很满意,认为做官就当如此,当即决定让张释之拟诏免了上林尉,让啬夫代替。张释之默而不语,等了很久才对文帝说:“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

张释之进而说到:“这两位长者都不善言谈,难道陛下要天下之人都学啬夫的伶牙俐齿吗?秦朝重用徒具文笔、善做表面文章,办事迅猛、苛责他人以显己才,毫无恻隐之心的刀笔吏,以至二世而亡。”“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文帝听取了张释之的意见。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法律人必须有道器两用的心性,才不至于迷失于技术主义的迷宫。前段时间,有个学生请教我案件,我认为不构成犯罪,学生也表示认可,但是他还是希望我能提供论证有罪的技巧,因为结论已经有了,现在需要只是说辞。法学家卢埃林说:“对法律人而言,只有理想而没有技术,那可能是愚蠢的;只有技术而没有理想,那可能是罪恶的。”这句话我引用过多遍,因为我一直把它作为对我的提醒。

岁首年终,我对自己的期待是,把所有的灰心当作恢心,把所有的沮丧当作拒丧,更把所有的失望当作矢望。灰烬本是燃烧后的产物,正是因为曾经有过热情,人才会灰心,那就把心中的灰尘擦去,让人心重新火热。让沮丧中的你我拥有拒绝沮丧的力量,把失望当作矢志不渝的盼望。智者说:人的眼睛为什么由黑、白两部分所组成的,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曾为一夜青山客,未得无情过板桥”,在世亦为客旅,人生有无数的板桥等待我们跨越。追寻善道看似孤单但并不孤独,它们不过是先贤曾经经行的道路。

编辑:张润琪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

往期推荐

1.私搭浮桥11人再审无罪  律师:纠错有勇气但留有遗憾2.“连坐” 违宪被叫停 地方联合发文亦不合法3.评论 | 李红勃:限制犯罪者亲属的权利,属于法律不能容忍的歧视4.评论|罗翔:天下多有不平事,世上难遇有心人5.焦洪昌:那些慢慢咀嚼过的日子

原标题:《罗翔:曾为一夜青山客,未得无情过板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