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长冈贤明那“长效设计”的眼光在徽州发现了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18-11-15 08:1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早春二月• 竹编篇》视频制作:张鑫 ©️左靖工作室 为碧山工销社开幕展“早春二月:从百工民艺到设计日常”制作(03:33)
近日,以“长效设计”为理念的店铺型活动体D&DEPARTMENT在安徽省黟县碧山村设立中国大陆首家合作店“D&DEPARTMENT HUANGSHAN by 碧山工销社”(下简称“D&D黄山店”)。这个由日本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创立的品牌, 20年前由一家二手商店起步,逐渐形成一个店铺、图书、展览、旅行等多种不同形式诠释“长效设计”理念的综合体,致力于发掘每个地区的“长效设计”,构建交流平台,传播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那么,长冈贤明以“长效设计”的眼光在中国徽州发现了什么?“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随着长冈的脚步一探究竟:

长冈贤明在黄山市寻找符合要求的“长效设计”产品

D&DEPARTMENT曾发起“60Vision”(开发与60年代原点商品相吻合的商品)、“d47”(以“长效设计”的视角重新审视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个性,希望推动地域振兴的系列活动),在东京的表参道,D&D曾有与川久保玲的合作店铺;在涩谷,D&D有d47博物馆、d47食堂和d47商店;在京都佛光寺,坐落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里的D&D京都店餐厅,小伙伴也曾向我安利过“D&D京都店”袈裟布料再利用做的环保袋——“D&D”的“LIFESTOCK”作品之一,即将织布工厂的“保存商品”,激活为“商品”实现继续销售。而这种“在地性”的转化,也让购买不单是一种简单的消费行为,而称为一种特别的记忆。

D&DEPARTMENT 京都店

而在“D&D黄山店”,类似的环保袋所采用的是中国来自上海崇明的土布。如同很多曾经风靡的产物,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全手工制造的“土布”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手工纺织技艺也濒临失传。这批织造印染于20世纪60-80年代的提花布、印花布、格子布等,也因为尺寸原因很难再被利用,在变身环保袋后,有了新的价值。

除了环保袋外,长冈贤明还以“长效设计”的眼光发现了什么?在徽州的调研和考察中什么让他印象深刻?

崇明土布制作的环保袋。 摄影:张鑫

徽州黟县姚师傅的竹编

当“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记者问长冈贤明对哪一件徽州当地产品印象深刻时,长冈指着柜台上插着植物的一个竹编包裹的玻璃瓶。“我本来以为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品牌开发的产品,后来细看,发现玻璃瓶口有用过的痕迹,才知道这就是个很普通的玻璃瓶,但外面竹编让人感觉它不普通。最终我知道这个是当地一位师傅包的。”长冈说,“那位竹工师傅跟我们说,只要我们有喜欢的杯子或者器物,都可以拿去,他可以根据杯型来做,我觉得这个太厉害了。未来我计划选一些常见的,但不会注意到的生活用品,给师傅加工,也许会形成系列。”

竹编+玻璃器皿 手艺人:姚家驹。 摄影:张鑫

这位黟县竹编师傅叫姚家驹,除了为玻璃瓶包裹上竹衣,“D&D黄山店”还售卖他手工编织的戒指、手镯、篮子等。那天恰逢姚师傅来店里,他50来岁的样子,一骑助动车,一个用了几十年的竹编农具篮,里面放着他编的竹戒指和竹凤凰。听闻有记者要采访,他颇感意外,从他黟县普通话的只言片语中,大约知道竹编工艺花费时间,从选竹开始每一道工序都有学问,在最后编织中,如果竹丝断裂,那么前功尽弃。姚师傅不善言辞,但一双充满老茧的手默默讲述着竹编的故事。

黟县竹编师傅姚家驹

“在皖南农村,竹编是最常见的一门手艺,家家户户都有竹编的用具。”左靖介绍说。2014年6月,“行动中的民艺:从黟县百工出发”在安徽大学展览时,左靖还特地从日本请来了年轻的别府竹细工清水贵之到现场与观众互动。虽说以前竹编最常见,但现在还操持这份手艺的人已经很稀少了。姚师傅住在县城,也会去秀里的支摊,和“D&D”结缘是左靖和碧山工销社的引荐,左靖还提供给姚师傅一些竹编的建议。在新一期的《百工》中,策展人顾青在回顾碧山工销社开幕展“早春二月”时(该展览通过设计师与手艺人的“共同创作”,寻找更多复兴民艺的可能),也提到了竹工艺困境。在顾青看来,竹艺品牌“自然家”与姚师傅合作推出的竹编棋盘,针对碧山在地条件,是最有希望进行小批量量化生产的产品,但竹工艺却成为期待最高,落差最大的领域。

碧山工销社开幕展“早春二月”现场 姚家驹与知名品牌“自然家”合作的象棋盘。 摄影:张鑫

“合作尚未开展的症结不能归于设计师或工匠的懈怠,也不能简单问责于连接这两端的环节没有发挥效用。这其中能观察到的,不仅有乡村文创工作中极为有限的人力,也有在市场盈利前景暂不明朗的情况下,各方谨慎观望的态度。” 顾青说。

竹编手环 手艺人:姚家驹。 摄影:张鑫

“自然家”的易春友通过对碧山地区竹编工艺的调查发现,碧山竹编属于竹细作,有历史传承,但因未受足够的重视,式微在所难免。目前当地只有零星散落的年迈匠人,他们的技艺成熟,但生产设备及条件相对落后,又都是个人作业的状态,不能量产就难以谈及产业化。这些匠人闲暇时会做一些农具,还会承接一些个人客户定制,无固定和长期的工作内容。

竹编工艺品 手艺人:姚家驹。 摄影:张鑫

然而与凋敝现况呈鲜明对比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出口创汇时期,当地竹编厂有八百多人,厂里的竹编艺人负责产品研发还带徒弟。不过改制后厂就解散了,从结局来看那个特定时期的兴盛也有点像是工艺的回光返照。时光久远,如今这些匠人不知去向。

在易春友看来,传统工艺的生存现状充满艰难,生存下来是首要的。同时为了手艺“产品化”,必须要寻找更多竹编师傅。过程中发现,黟县的竹编师傅并不少,几乎村村都有。但因为这门手艺“断代”30年,多数人都年近60,手上活多年未动,甚至连工具都已遗失。

“情怀落地、工艺转化、设计介入”是碧山工销社对于民间手工艺的思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料到或料不到的问题,当然其中始终困扰的是“后继乏人”。

黟县竹编艺人姚师傅的孙子在碧山工销社开幕展“早春二月”现场。 摄影:张鑫

对于源自生活的姚师傅的竹编作品,长冈贤明认为,在日本,大家把传统工艺想得太严肃,导致大家拘泥于形式。反而不像徽州的匠人以比较轻松的方式,进行有趣的尝试。“技术当然要保留,而且要进步,但是形式和样式真的不重要,风格也不重要,这样你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长冈说。

2014年6月,黟县百工展览在安徽大学举办。日本别府竹细工清水贵之在现场交流。©️左靖工作室

村口饭店的白酒杯何以成为“长效设计”品

在“D&D黄山店”中有几种样式的中国白酒杯,引起“澎湃新闻”记者的兴趣,这就是中国人习以为常在酒席用的喝白酒的小杯子,但这种普通到几乎不会被注意的杯子却被长冈作为“长效设计”产品选入“D&D黄山店”。

长冈贤明“发现”的中国白酒杯  摄影:令狐磊

回忆第一次见这种杯子,长冈说是在碧山村口的饭店,拿出中国白酒时,第一次看到那么小尺寸的杯子,觉得很可爱。“后来我们去黄山市批发酒店用品的市场,有很多类似的杯子。在那里,我选择了在形式和美观上我所认可的。虽然最后是以美观性在选择,但是我觉得这个小酒杯代表了中国文化,它是有价值的。”长冈说:“日本人在酒席上,大多凭自己的感觉喝酒,自以为乐。而在中国,喝酒有一种‘仪式感’,感觉每个人都要说一些什么,在认真听完别人说的话之后,大家再来干杯,我喜欢这种感觉。大家不是为了喝酒而喝酒,而是有一个交流的过程。所以我觉得中国才会把白酒杯做得这么小,因为尽量一次少一点,你要跟别人交流多一点。我觉得这个酒杯的小和普通就是中国文化,也是中国食文化里面的一种习惯。”

长冈贤明“发现”的中国白酒杯。 摄影:邢瑞

而探究更多的“选物”方式,在“D&D黄山店”后坊正在进行的“另一种设计:长冈贤明的工作”展览,似乎能找到一些端倪。

展览分为10个部分:1、长冈贤明;2、发现;3、改变看待事物的眼光;4、起一个新名字;5、欣赏岁月留下的痕迹;6、制作是为了再利用;7、使用既有形式;8、挖掘与地域的“相似性”;9、以商务用品为基调;10、创作传达的方法。

“另一种设计:长冈贤明的工作”展览板块

重新发现旧物的价值,使之投入新的使用循环,长期有效地利用它们的价值,是D&DEPARTMENT品牌的基本意义。18岁开始做设计的长冈贤明,在35岁逐渐对设计产生了一些疑问。他看着周围的设计师们,日复一日的尝试创作新的设计,开始对这种不断地去为这个世界增添新东西的现象产生了一些担忧。从那时候起长冈便开始考虑新的设计思路,是否有一种做好设计但又可以不用创造新东西的方式?

长冈贤明为黄山店选择产品

“好的设计,会不会有正解?”为了证实这一想法,长冈贤明开始收集各种深受世人好评的设计,通过不断反复使用而去验证其设计的正确性。逐渐的,这个过程与其成果也演变成了一家设计师视角的选物商店。同时也通过传达,销售长久以来被人们所钟爱的设计与物品(长效设计),来为自己今后制作新的设计,进行一个长期的预习,并与更多的人一起合作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好设计。

长冈贤明选择的“长效设计”品

在长冈贤明看来,当下的日本和中国存在相近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像北京和上海这种大城市与地方存在的差异化比较明显。在日本,东京与地方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化。因此,许多地方的工艺和文化会因这种落差而显得没有那么重要,这很可惜。日本是由47个都道府县组成的,正是因为有了这47个地方的特色和个性,才组成了现在的日本。他认为,地域的差异,应当被平等地去看待。

《百工》杂志书

这或许就是D&D选址在远离大都市的碧山村的缘由之一。对于D&D黄山店来说,如何不断再发掘徽州地区的魅力与个性,以更宽广的视角做出高水准的“地域发现”,是长效设计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新的起点。

注:本文图片均由“碧山工销社”提供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