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终盘点 | 2023年,十大纪录片事件

2024-01-01 14: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4年,即将如期而至,人们迫切地想把烦恼都抛在2023年,2023年,很多影展回归,纪录片人拿起手中的摄像机,继续用镜头记录着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的变化。

过去这一年,大多数院线电影票房依然惨淡,中国院线电影票房超过500亿,而院线纪录电影票房只有1亿多(含12.31上映的《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近4000万的票房),但很多人爱纪录片的热情依然没有改变,我们无比期待更多不同类型的纪录片涌现出来。

这一年,也有不少导演完成新片。在今年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中国导演王兵成为影展的焦点影人,多位中国导演的新作入围到各个单元,包括入围短片竞赛单元的《历历如画》(陈东楠导演),入围Signed展映单元的《听,鸟儿在叫》(周浩导演),入围Best of Fest展映单元的《这个女人》)(阿烂导演)。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征集,第三届凹凸镜DOC纪录片影评大赛线下颁奖活动圆满结束,十多位获奖嘉宾线上或线下领取了属于他们的荣誉证书。谢谢每一位投稿者;凹凸镜DOC的播客节目:“凹凸TOALL”一年多时间内更新了八十多期,通过音频触达到听众;凹凸镜DOC公众号坚持日更,谢谢读者的不离不弃。

凹凸镜DOC为大家梳理了在2023年纪录片行业的十大事件,并附上相关文章链接,套用非虚构作家何伟的一句话:“总有一天你们的孩子会问你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记录下来的话,你可能就忘了。”

盘点 | 2023年,十大纪录片事件

凹凸镜DOC编辑部

《给十九岁的我》爆火后停映,纪录片伦理困境

由张婉婷执导的纪录片《给十九岁的我》(To My Nineteen Year Old Self)上映四天之后,于2月6日起暂停公映。导致本片停止公映的原因是被两名参与拍摄的女学生控诉,称影片在她们的反对下仍坚持上映,还有涉及偷拍及漠视她们拒绝拍摄等问题。本片的主角之一阿聆通过媒体表示,自己由始至终都不同意纪录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放映。

2月5日,张婉婷回应表示,由于影片近日所引起的风雨,决定2月6日起暂停公开放映,再厘清事件。她承认自己责无旁贷,向影片团队、工作人员、学生等致歉。

影评人王小鲁在 《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契约精神》中也提到一个观点,纪录片的契约精神包括作者和被拍者之间的契约,这个契约不一定写在纸上,由于纪录片的特殊性,拍摄过程往往夹杂了极其复杂的社会因素,纪录片中的契约精神不应该单单定义成所谓的黑字白纸的合同书,它应该是种达成的共同意识于拍摄制作过程中贯穿始终。

放在《给十九岁的我》这部影片的语境中,我们看到了导演张婉婷的一种傲慢,纵使是得到校方支持以及目的并不完全从商业角度考虑(所得收益将拨归学校作为重建的基金),作为导演,没有考虑影片的公映对拍摄对象阿聆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没有对影片做相应的修改,所谓过不过电影检查的理由,也是值得商榷的,而随着纪录片的上映,商业因素也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了。

虽然签署了允许拍摄同意书,但这并不意味着导演可以高枕无忧的随意去处理拍摄的素材,在影片定剪时,拍摄对象应该得到最起码的知情权。笔者在参加纪录片映后交流的时候,经常会被观众问到的问题是,纪录片是否被拍摄对象观看过?因为在观众心中,我们走入到别人的生活隐私之中,得到拍摄对象的认可,是敲门而入,彼此得到尊重的。

纪录电影《坚毅之旅》获得7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第73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各奖项2月25日晚揭晓,由法国导演尼古拉·菲利贝尔执导的纪录片《坚毅之旅》荣获最佳影片金熊奖。

《坚毅之旅》讲述了巴黎塞纳河上一个漂浮护理中心的故事,这个中心向患有精神障碍的成年人开放,为他们提供照顾与关怀。

王兵新片入围戛纳,同年被选为IDFA焦点影人

北京时间4月13日下午,第76届戛纳电影节公布主竞赛单元片单,首批片单共包括19部影片。华语片方面,王兵的《青春》入围主竞赛单元,将角逐金棕榈大奖,此外他的另一部《Man in Black》还入围了特别展映单元。

王兵是世界知名的纪录片创作者之一。他创作产量很高,以错综复杂,毫不留情的细节,描绘了中国人的生活。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他,推出首部长篇巨制——“铁西区”,这部长达九小时的纪录片讲述了沈阳铁西区工业的衰落。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仅凭一台业余摄像机,以及对真实世界脉络的忠诚,“铁西区”为后社会主义中国基础建设所发生的巨大更迭,找到了一种新的叙述方式。

而在11月8日-19日举办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上,王兵被选为此次电影节的焦点影人,届时将展映他的6部作品:《铁西区三部曲》《孤独》《疯爱》《方绣英》《青春》《黑衣人》。

此外,他还为电影节推荐了中国1999年以来的十佳纪录片作品,这些作品也将在此次电影节上进行展映。10部作品是:杨荔钠《老头》、陈为军《好死不如赖活着》、李一凡 鄢雨《淹没》、冯艳《秉爱》、徐童《麦收》、范立欣《归途列车》、赵亮《Petition》、马莉《京生》、范俭《活着》、季丹《危巢》。

在第60届影展上,《青春》也获得最佳纪录片。

海外电影节中,华语纪录片屡屡入围

今年中国纪录片在国外影展也是斩获颇丰,两部华语纪录片入围奥斯卡短名单,分别是冯都、赵青导演的《密语者》,陈玮曦、危凯《月亮与四百万英镑》。

其他海外电影节中,孙宁忆导演的《吃苦》聚焦于中非共和国当地人托马斯在河底潜水采沙养家糊口,以及中国人栾建民管理当地基建项目的故事,入围哥本哈根纪录片节,阿烂导演的《这个女人》,以虚构混合非虚构的创作方式讲述一位当代女性面临的困境以及渴望追求自我与爱情的故事,其在形式和叙事上的大胆表达正是灼光竞赛单元“渴望拥抱当代现实主义电影”的证明。该片斩获瑞士真实电影节 Zonta女性电影人奖和“灼光竞赛”评审团特别奖。

两年一届的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节今年也回归线下,章梦奇影片《自画像:47公里2020》获“国际竞赛·优秀奖”,沈蕊兰影片《列车消失的那天》获亚洲新浪潮“优秀奖”。

这些入围作品的导演中,不乏女性导演的身影,凹凸镜DOC每月八号的女性专栏,也在持续的关注着女性创作者的动态。

逝者,今年多位电影人、拍摄对象离开我们

这一年,又是充满悲伤的一年,我们不仅失去了很多纪录片行业的前辈挚友,著名电影学者,纪录片教育家司徒兆敦离开了我们。今年的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专门举办“电影教育家司徒兆敦学术思想研讨会”。

很多曾经在纪录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被拍摄对象也离开了我们,《坂本龙一:终曲》的拍摄对象坂本龙一,在东京都内的医院里去世,享年71岁;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的拍摄对象西斯托·罗德里格兹;私影像《四个春天》的拍摄对象“爸爸”陆运坤;顾桃导演“敖鲁古雅三部”的拍摄对象柳霞;徐童导演《算-命》的拍摄对象厉百程都在今年离世了。

2011年,在南京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上,作为徐童导演的纪录片里主要拍摄对象的唐小雁,在接过评委授予的“真实人物奖”时,坦言:“如果没有我们这帮人,你们这些导演就喝西北风去吧!”

让我们用这个词条,来纪念这些离我们而去的逝者。

互联网助力纪录片行业发展,观众弹幕互动热烈

在当下,观众们越来越喜欢通过互联网平台观看纪录片,并且通过弹幕以及豆瓣短评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

从2022年开始,B站将把每年五月第一周(自五一劳动节起,至五四青年节后,为期七天)定为bilibili纪录片开放周。全国人民将可以免费观看bilibili纪录片片库中的数千部优质纪录片作品。2023年,B站纪录片片库也从3442部,增加到了今年的3572部。

抖音出品多部纪录片,包括《现代相亲故事》《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下酒菜》《小城大烤》等不同题材的优质内容,取得良好社会影响力。

在线下时空日益脆弱的当下,纪录片制作艰辛的同时也难以抵达观众。流媒体借此机会渗入日常生活缝隙,形塑技术与文化的同时,为纪录片和视频平台发展带来巨大的时代机遇。

纪录片线下放映,观众积极响应

纪录片线下放映,有多种形式,比如在电影节期间,观众可以去观看入围的纪录片作品;还有民间的策展人,会以活动的形式,吸引观众支持;再有就是日常放映,以观影团的形式,让观众能够看到纪录片作品。

1月成都,凹凸镜DOC将重庆的纪录片导演邀请到成都,搞一场属于纪录片创作者的年会。一个周末,五场纪录片放映,两场纪录片论坛,20余位成渝纪录片创作者。借此活动,创作者交流的同时,纪录片爱好者也能从中获得力量。这一年里,凹凸镜DOC在成都举行多场放映和主题策展,邀请周浩,范俭,顾桃等多位导演进行回顾放映,并在线上组织了“额尔古纳和的女儿,柳霞纪念放映”等一系列线上共阅活动。

同时,凹凸镜DOC观影团也开始组织纪录电影的点映计划,联合全国多地的观影组织举行《看不见的顶峰》的全国路演,103场活动涵盖三十多座城市,缩短了纪录片抵达观众的最后距离。

人工智能引发人们焦虑,科技发展对纪录片的影响如何

今年爆火的ChatGPT掀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一些人认为人工智能会让很多人失业,科技发展是否能让纪录片行业产生巨大变革?今年关于人工智能的纪录片备受关注。

梁丑娃的《我的AI恋人》,摘得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故事优秀纪录短片,任小依导演的《AI时代自救指南》获得广州国际纪录节中国故事提案大会“哔哩哔哩纪录片优选提案”。

凹凸镜DOC的编辑们也纷纷把对中国纪独立片的疑问给到了ChatGPT。

最最让人难忘的问题就是,当我们问到(挖了一个坑):如何劝退一个人做纪录片的时,ChatGPT首先说:“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不会建议任何人放弃自己的梦想。如果一个人对纪录片有兴趣,那么他应该去尝试做。”(眼眶开始湿润),接着ChatGPT又说,“纪录片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领域,如果一个人对纪录片感兴趣,那么他应该去尝试做。

影展回归,观众重新在电影节观看纪录片

2023年,众多电影节重新回归,观众们又可以重新在电影节上观看入围纪录片作品。

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入围作品中,有两部沪语纪录片作品,分别是叶丝丝导演的《栖地》,罗东导演的《梅的白天黑夜》,而杨荔纳导演的《少女与马》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年创作者备受瞩目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上,评委会主席陈冲将最佳纪录片的奖杯授予了纪录片《巢》的导演秦潇越。

在2023新鲜提案·黎里真实影像大会的现场提案环节中,谭博导演的《热血少年2》获得系列片最佳提案,单片最佳提案、Bilibili新鲜之选提案由陈东楠导演的《五月的秘密》斩获,此片还在今年的CNEX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获得最佳提案奖。

作为华语纪录片领域最有分量的提案大会,今年CNEX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杨凡导演的《春玉:死亡的预言》,此片共获得价值五千美元的哔哩哔哩 × CCDF最佳提案奖、瑞士真实影展奖、新鲜提案邀请奖、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奖,共四个奖项。

11月的杭州,学术氛围浓烈的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用一系列展映和论坛活动宣告了它的回归,郑仪飞导演的《废物故事》获IDF优秀华语纪录片,此片曾经入围IDF的提案单元,此次放映和获奖,也是一种纪录片的“回家”。

举行了20周年的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今年的提案大会竞争也十分激烈,《不老爱神》《从来》《复制恋人》《家庭童话》《去哪安家》《无端欢喜》《我们生活在这里》《我将停留在哪里》、《一席之地》《钥匙转了一下》共同获得“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十佳方案。

第二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将“特别推荐年度纪录电影”,授予了讲述盲人攀登珠峰的纪录电影《看不见的顶峰》。

而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上,周浩导演的纪录片《听,鸟儿在叫》获得评委会大奖。

影展不仅仅是展映影片,还是行业内对话,电影产业交易的重要平台,让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纪录片作品能够出现在电影节上。

内地院线纪录电影突围依然艰难

疫情结束后,中国院线纪录电影的票房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就在我们感叹,中国院线纪录电影的票房2023年连1亿都不到时,12月31日上映的《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近4000万的票房,让今年中国院线纪录电影的票房超过了1个亿,这部纪录电影也荣登2023年内地纪录片票房第一名,观影人数第一名。

除《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之外,在国产纪录电影方面,以北京冬奥会为主题的《北京2022》票房超过3000万,成为国产纪录电影票房第一名。而两部外国口碑佳作《火山挚恋》《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共产出将近1000万票房。斩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的《雪豹和她的朋友们》,票房也很不俗,《看不见的顶峰》希望通过点映的形式,让更多观众看到。

我们期待,在2024年,有更多的纪录电影上映,也希望有更多观众能够走进电影院,毕竟,影院的观影体验还是会更好。凹凸镜DOC观影团,也会继续发力,联合各地观影组织一起发起院线纪录电影的包场观影活动。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原标题:《年终盘点 | 2023年,十大纪录片事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