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抵抗,通往毁灭抑或自由?

2024-01-04 19: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个犹太人尤斯图斯·罗森堡在法国占领纳粹期间,助人移民逃离纳粹魔爪、参与地下情报工作、打游击战、最后参与战后重建。他在回忆录《抵抗的艺术》中讲述了这段岁月。

这场战争贯穿了他的青春,他也从端茶倒水的学生男仆成长为一个果敢刚毅的游击队员。

如谍战般精彩的故事,在罗森堡的讲述中徐徐展开,读来时常让人忘了战争的残酷,然而当书的尾声细数各种人物的结局,才会惊觉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年代, “在我写作时,莉莉九十二岁,生活在特拉维夫。她的三个孩子已经六七十岁,有了他们自己的成年子女和孙辈。加在一起,我妹妹是40个人的祖辈,子孙的数目还在继续增长,这是个恩典,因为我们家族这么多成员——二战开始时有68人,其中有64人——死于纳粹大屠杀。”

2017年,法国驻美大使授予罗森堡荣誉军团司令勋章。这是法国最高勋章之一,以表彰他在二战期间的英雄事迹。罗森堡说,战争中成千上万死去的人都是英雄,他能够幸存,也是各种机缘的汇合为他提供了一个可把握的机遇窗口或时刻。

只要世界上有仇恨、偏狭和对权力的渴望,就会出现英雄。我们应该梦想着英雄不再被需要的那天,不再有战争,不再有不平等。

美是活着的东西,它只存在于生命中。

文 | 黄翠翠

幸运的赫尔墨斯

《抵抗的艺术》讲述了一个犹太人尤斯图斯·罗森堡如何在法国占领纳粹期间,助人移民逃离纳粹魔爪、参与地下情报工作、打游击战、最后参与战后重建的故事。

他在纳粹被迫让法国接受“劳动、家庭、祖国”的口号之后,继续贯彻三色旗所象征的价值——自由、平等、博爱。不得不说,他的主角光环像所有的“抗日神剧”一样锃亮,但我更愿意称他为一个幸运的赫尔墨斯。

说他是赫尔墨斯,既是因为他的机智,也是因为他长期扮演的角色。在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宙斯的信使,被视为旅人、小偷和商人的保护神,因为机智狡猾,又被视为欺诈术的发明者。

运气与机智带来的化险为夷使整个过程充满了转折和张力,也赋予整个故事以卡尔维诺意义上的轻盈。这种轻盈并非是对沉重现实的逃避,相反,这是对重负的反作用力。

赫尔墨斯

“就像我将反复学到的,幸存经常是运气问题,但是利用好运的能力取决于机敏、充分的准备以及坚定不移的意图。”时隔80年后,尤斯图斯·罗森堡再度回忆起他如何逃脱被送往奥斯维辛的命运时如此总结。

谁能想到他逃跑的关键竟是装病?(还没有给军官上波斯语课来得有技术含量)还演得有模有样,而德国人居然也会慑于在法国必须遵守《日内瓦公约》而把他送到医院动手术?

有时这种机智不仅来自于他个体,也来自于抵抗组织本身积累的经验,比如在成为密探之前,我们的主角要接受的特训之一是对自己编造的假身份倒背如流,熟练到半夜被人打着探照灯从被子里抓起来泼冷水都能条件反射地背诵出来。

尤斯图斯·罗森堡从未怯于承认自己的幸运,他的口头禅之一就是“碰碰运气。”也可能是因为终究没有真的进过集中营,他似乎也没有被强烈的幸存者的负疚感折磨——这本身已是最大的幸运。

尤斯图斯·罗森堡

幸运也在于他身为一个犹太人,因为生得金发碧眼,像一个纯种的德国人一样,因而可以混入听希特勒演讲的人群中;身为一个密探,因为稚嫩的面孔永远被当做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学生,既不引人注目也不让人提防;身为一个地下抵抗分子,腰上的术后伤口还在作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时向素不相识的护士求救,也没有遭到背叛、告密而重新被迫踏上通往奥斯维辛的道路;刚从游击队员变成半个正规军,就被地雷轰上了天,但头部却只有皮外伤,同行的队友却一个被炸掉大腿,一个当场死亡;成为退伍军人后,非但没有被卸磨杀驴,还顺水推舟找到了工作并且移民美国,继续自己的文学志业……

超现实主义与战时的现实

这位赫尔墨斯的履历上,最初的抵抗经验是协助一些欧洲名流离开纳粹占领区前往美国。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画家马克·夏加尔、艺术圈的传奇女性阿尔玛·马勒都曾在尤斯图斯·罗森堡所供职的“美国紧急救援委员会”的名单上,主角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领着一帮中年人翻越比利牛斯山、送信、搬运行李、买东西……几乎是一个什么都做的男仆。

汉娜·阿伦特

与作者相处时间最长之一的名流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者安德烈·布勒东。

布勒东因为各种问题无法即刻去往美国,于是暂时被安排在一座法国的乡间别墅里。他经常和圈子里的朋友们一起举办名为“香尸”的超现实主义派对,负责为他们端茶倒水的罗森堡每次都在派对上强忍着保持沉默,直到有一次他终于鼓起勇气问布勒东,这种超现实主义艺术对现实到底有何意义?布勒东回答:

“不把想象力从资产阶级意识的镣铐中解放出来,资本主义文化就绝不会被战胜。革命不仅需要新经济,还需要一整套看待世界的新方式。”

安德烈·布勒东

但这次谈话终究也没有打破他们之间的文化壁垒和阶层差异。“总的来说,超现实主义者们在别墅里对我们持高傲态度,但是在市区和美国紧急救援委员会的办公室,情况恰恰相反。超现实主义者们依赖我们,采取了一种更谦虚、更平等主义的姿态和语气。”

罗森堡并没有去责怪这些超现实主义者的倨傲和薄情,除了继续忠于职守,还试图去理解他们。“他们的怪异是他们内心信奉的结果,他们用高傲态度跟他们认为不了解其个人体验的人沟通交往,这态度也许并不总是令人愉快,但肯定可以理解,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敬的。”

抵抗,通往毁灭抑或自由?

罗森堡少年时在故乡但泽目睹了德军的第一次进攻,又在格朗维尔海港惊险地经历了纳粹的最后一次进攻。

他个人命运的拐点也是整个战场的转折点,在这本书中近乎以个人回忆勾勒出了反法西斯战场的面貌。这场战争贯穿了他的青春,他也从端茶倒水的学生男仆成长为一个果敢刚毅的游击队员。他每次与重要的家人、朋友分别自然伤感,但很快就会被一种年轻人才有的踌躇满志所取代,他总是全心全意奔赴下一个关卡。

能获得抵抗的经验,也是一种幸运吗?正是对不义的抵抗为年轻人的叛逆赋予了无与伦比的意义。抵抗未必通往自由,也可能通往毁灭。

正如作者在授勋仪式上提到了一位没能幸存下来女英雄、诗人汉娜·塞奈什,她跳伞进入南斯拉夫,为了解救被困于此处的犹太人,却被纳粹逮捕,受尽折磨后写下人生最后一句诗:“祝福有勇气为荣誉而停止跳动的心脏。”无论结局如何,抵抗本身便已经是一种自由的证明。

尤斯图斯·罗森堡和被救助者

许多抵抗往往是无名的。

罗森堡在“美国紧急救援委员会”的前上司弗赖伊尽管帮助过诸多名流,但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一个被遗忘的人;就算是写下这本传奇回忆录的罗森堡也长期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直到2016年,才有记者来采访他的二战故事。

“只要活得够久,人们就会开始写你。”

尽管作者竭尽所能的在回忆录中提及了所有出现在他生命中的每个人的结局,但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那些让作者幸存下来的关键人物——例如放水释放了罗森堡、暗中反感纳粹的法官,告知他逃跑路线的德国守备,协助他从医院逃脱的护士的姓名和结局。

黑暗时代,或许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挣扎着。愿每个抵抗的罗森堡都能拥有这样的幸运与轻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抵抗的艺术》

(波兰)尤斯图斯·罗森堡 著,徐芳园 译

ISBN:9787532794096

定价:58元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策划机构:风之回响RESONANCE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简介

尤斯图斯·罗森堡(Justus Rosenberg),1921年出生于但泽。从巴黎索邦大学毕业后,参与法国地下抵抗运动,后在美国陆军服役。由于战时服役,罗森堡获得了青铜星章和紫心勋章。2017年,法国驻美国大使亲自任命罗森堡为法国荣誉军团的指挥官,以表彰他在二战期间的英勇行为。

内容简介

1937年,十六岁的尤斯图斯·罗森堡在家乡但泽目睹了纳粹暴行。身为犹太人,他被父母送往巴黎读书。三年后,纳粹进攻法国,他再次处于危险之中,于是,他逃离巴黎,一路南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来到马赛的美国记者瓦里安·弗赖伊,后者领导着一个秘密抵抗网络,帮助许多人逃脱纳粹的魔爪,其中包括汉娜·阿伦特、马克·夏加尔、安德烈·布勒东、马克斯·恩斯特在内的传奇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凭借对德法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多种语言的精通,罗森堡成为组织中的一名侦察员。

随着弗赖伊被维希政府驱逐出境,罗森堡来到格勒诺布尔,为地下军团招募年轻成员,并凭借自己的才智和技能幸存下来,成为抵抗运动中的重要人物。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罗森堡成为游击战士,破坏德国的撤退行动。二战结束后,罗森堡移居美国,通过教授经典文学,他影响了几代学生的精神生活。年近百岁,他终于写下这部史诗般的回忆录。

原标题:《抵抗,通往毁灭抑或自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