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与中国古典对话,詹姆斯·赖特诗歌以明晰和铺张唤醒世界|新批评

2024-01-04 19: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如果想全面了解赖特,又不至于对一本厚诗集望而生畏,《再度唤醒世界:詹姆斯·赖特诗选》毫无疑问是了解赖特的最佳途径。

赖特诗歌的明晰和铺张

——《再度唤醒世界:詹姆斯·赖特诗选》读后

了小朱/文

刊于2023年12月28日文学报

很早以前就零星地读过詹姆斯·赖特的诗,但是印象非常模糊了,《再度唤醒世界》这本诗选如同书名本身一样,再度唤醒了赖特在我心中的记忆。书前有诗人勃莱的一篇评论,题目和开头同样吸引人,赖特诗歌的明晰和铺张在读诗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确认,作为一名中国读者,文章开头引了李白的《山中问答》像是一次友好的致意。和李白的洒脱形成对比的是赖特的一首关于白居易的诗,勃莱在诗中看出了成年的疲倦,赖特在白居易那里也感受到了成年的疲倦,虽然白居易在晚年洛阳的生活是闲适的,但是早期的官宦生活同样疲倦,这种转变是由失败而触发的一种转变。

詹姆斯·赖特

地球上有多种生物,作为人,我们始终在处理一种关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处理人的意识与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毫无疑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世界,这种处理带来的疲倦会迫使人们去寻求这种关系以外的内容,比如人与动物的相处。赖特的现实生活也许并不如意,酒精、婚姻、疾病都给他带来了麻烦,但是我们看他在诗中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能看到一种起码的安慰。写动物的诗人有不少,比如休斯,当代的臧棣和陈舸,休斯诗中粗犷的气息非常耀眼,臧棣动物诗的语言精妙,像是智性的变形金刚,陈舸的动物诗是个人化的编年诗史。赖特的动物诗始终在处理他和动物之间的关系,他既不是一个纯粹的局外观察者,也不是一个强大的同情者,他在感受。在写高速路上的死青蛙的时候:“然而/我也会跳进/那光里”。写一只寄居蟹空壳的时候:“我伸出手,扔掉了光”。青蛙在高速路的死亡十分突然,它就定格一个突然的瞬间,但是穿过公路,作者看到了在指甲盖上舞蹈的蝌蚪,很精妙,因为蝌蚪会成长为青蛙,它们和人一样,无法确知自己的命运。而那只寄居蟹的空壳就是寄居蟹的脸庞,在死亡之城,人类端详着死去的寄居蟹的脸庞,他感受到了什么?

赖特还写了很多别的动物,白斑狗鱼,蜥蜴和蜗牛,写羊群,乌龟,蝴蝶鱼,还有红翼鸫和飞鹰。作为赖特眼中意大利生活的最快乐的生灵——蜥蜴,它堪称完美。“但是现在,那只趴在我旁边的蜥蜴已经走得太远了。他完全沉湎于自己变化的天赋,独自在一朵刚刚凋零的椴树花瓣边缘昂着头。”这总让我想到戈麦的诗:“我已经可以完成一次重要的分裂/仅仅一次/就可以干得异常完美”,还有王敖的那句“我可不可以变回我自己,不需要告诉任何人”。

除此之外,赖特在别的诗中也会经常插入关于动物的内容,马是其中的一种,在诗集中不下四五次,有两次写到了马的鼻子,宁静中听到马在清理自己的鼻孔,非常微妙,我没有和马相处的经验,这是这个描写让我想到了牛和羊,它们清理鼻孔的样子。其实除了直接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赖特始终在处理“关系”,所以他诗里的内容很多是二元或者多元的,如“我没有梦到你的死亡,只有我的”“那些麦子倾靠向自身的黑暗/我倾向我的”,还有人和影子的关系,“让自己的影子/臣服于一匹马的影子”“我的影子和这个蜗牛壳的影子,合而为一,化而为一”,在另一首诗里,我的影子和马的影子发生了角色的交换:一匹马在我长长的影子里吃草。还有一种特别的关系,就是前后经历的比较,比如《走向墓园的三步》,里面如同宋代蒋捷的少年听雨、壮年听雨、而今听雨,描述了第一次去墓园,再一次去墓园和这一次去墓园的情形,还有一首诗是写自己的两次酒醉,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自行体会。

赖特和孩子们

还有一个特点是要注意的,就是勃莱在文中说的“这个标题是向中国古典诗人那些繁复标题的一次致敬,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赖特的这首诗歌驶向了中国古典诗人”,虽然早期的中国古典诗歌很多没有题目,但是在后来的演变中题目完全就是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诗的提前交代,比如赖特这首《在明尼苏达松岛,我躺在威廉杜菲家农场的吊床上》,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出一种画面感,在这本诗集中类似的长题目还有好几首。长题目和长诗如果属于铺张,我们同样可以读到赖特的短诗,在十行左右的短诗里,赖特将力量凝聚后发射出去,有时候如同一把粗粝的沙子,有时候如同锋利的匕首,有时候如同极速的子弹。

当我们面对一本很厚的诗歌全集的时候,也许会感到一丝丝疲倦,这本由赖特遗孀和好友选定的诗集中,各种类型的诗都有,几乎展示了赖特诗歌的所有特点,散文诗、短诗以及长题目的诗,诗的内容也涉及赖特自己的私人生活,当时的社会事件,以及他在意大利的诗,如果想全面了解一位诗人,又不至于对一本厚诗集望而生畏,这本诗集毫无疑问是了解赖特的最佳途径。

稿件责编:傅小平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配图:资料图

原标题:《与中国古典对话,詹姆斯·赖特诗歌以明晰和铺张唤醒世界|新批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