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产1.5亿斤冬枣,山东这个低调的县城早该趁“枣”出名

2024-01-05 07: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说起秋冬吃的水果,枣一定是很多人的心头爱。

不论是入口香甜的金丝小枣,还是味道甘甜、口感爽脆的冬枣,都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一丝甜蜜。

冬枣 图源/图虫创意

文献资料表明,早在7000年前,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采摘利用和栽种枣树了。

汉朝时,枣在中国的北方已经形成规模比较大的栽培区,和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五果”。此时通过丝绸之路,枣树开始传入亚欧多国,直至今日已遍及世界近50个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枣产业发展迅速,产量达900多万吨,位居干果首位。中国枣树面积和产量占世界的98%左右,枣树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大宗果树。

冬枣树 图源/图虫创意

勤劳聪明的中国人爱吃水果,也会种水果。光是枣就有就小枣、大枣、红枣、黑枣、灰枣、冬枣、酸枣等数十个品种。

枣在我国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新疆等多地均有种植。

如果让你马上说出一个知名的枣种植地区,很多人可能脱口而出的是沧州小枣、若羌红枣、沾化冬枣、和田玉枣……而另一些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的枣产地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中国红枣产地分布 图源/食业园区研究院

但是,在这些名优产地中,能被誉为“华夏枣都”的,只有山东无棣。无棣以源远流长的小枣发展史,绵延广阔的种植面积,居全国之冠的金丝小枣、冬枣产量,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系,当之无愧获得此称号。

01

枣都无棣如何与枣结缘?

悠久的小枣种植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让无棣与枣结下不解之缘。

据地方志记载,2000多年前这里已经栽培枣树,产的枣叫“乐陵枣”。东汉至隋朝时期,无棣隶属于乐陵郡,乐陵枣是无棣献给帝王的贡品。

除此之外,还有两棵千年枣树也能证明无棣源久流长的产枣历史。

“唐枣”生长在距无棣县城9公里的信阳乡李楼村,树高7.5 米,周长 2.9 米。据考证,这是一棵唐代出土的稀世古树,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树干都龟裂成了三段,但仍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每年可产鲜枣百余斤。

金丝小枣树 图源/网络

据树前的《唐枣碑铭》记载,唐元和八年(813年),无棣发生了大海啸,方圆百里一片水天泽国,唯有此树幸存下来。这棵老枣树虽在路边,但村里人从不折损其一枝一叶,他们把这棵老枣树尊为“寿树”,称其果为“寿果”。

为纪念这个美丽的传说,1990年10月,无棣县人民政府为“唐枣”辟地立碑,配备专人进行管护,使这株历经千年沧桑的老枣树又焕发了生机。无棣县每年9月都会为庆祝小枣丰收而举行“小枣节”。

唐枣 图源/百度百科

另一棵“冬枣王”位于无棣县小泊头镇文家村,树高 7.2米,周长1.26米,树龄已有 300 多年,是当地及周边地区树龄最长的冬枣树, 年产冬枣 100余公斤。

相传,当地其它老冬枣树都是从这棵树上采集接穗嫁接而来。如今,无棣县冬枣树已增至 1500万株,追根溯源,都称得上是这棵树的子孙后代,称其为“冬枣王”可谓实至名归。

冬枣树 图源/豆瓣用户caitangjia

再来说说地理上的优势。

“华夏枣都”无棣,位于山东省最北部的滨州市,濒临渤海,毗邻河北。

它地处渤海湾的沿岸,海滨沙地多盐碱化,其他树种不易生长,而枣树却能适应。

枣树生命力极强,能抵御旱、涝、盐碱、风、沙、海潮等各种恶劣的自然灾害,自然寿命可长达几百年乃至上千年。

无棣县境内生长着万余株百年以上成片或孤植的老枣树,大多生长旺盛。“唐枣”和“冬枣王”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种枣树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培植四、五年就能有收获。枣树还不和其他农作物争地,在麦田里也能间种。于是无棣人从实践中发现枣树的经济价值,因此世代相传,成了地方特产。

02

让枣成为无棣人的幸福果

深秋时节,无棣县被万亩枣园覆盖,金丝小枣嫁接的冬枣树随处可见,冬枣与金丝小枣平分秋色。

无棣万亩枣园中的冬枣树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无棣的枣产业能有如今规模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枣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

1983年无棣县成立了枣树研究所;1990年把枣树定为“县树”,并将每年的9月15日~23日定为“中国无棣金丝小枣节”。

水湾镇北齐村是无棣县金丝小枣生产大村,2000年,村里将部分金丝小枣树嫁接成冬枣树,第二年,冬枣总产量6万公斤,实现产值180万元。凭此举,无棣县的枣产业壮大了规模,提高了效益,2001年无棣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枣乡”。

金丝小枣 图源/图虫创意

近年来,水湾镇还开展了冬枣采摘文化旅游活动,游客不仅可以在冬枣园赏千亩枣林美景、品尝现摘的脆甜冬枣,还能参观崔桥村的富硒冬枣基地以及冬枣电商直供基地,了解当地冬枣产业链,丰富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响了无棣冬枣的品牌。

游客采摘冬枣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随着水湾镇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强化枣标准化管理,让无棣冬枣的品牌越擦越亮。

目前,当地已发展大棚冬枣1500多亩,改良短枝冬枣5万株,年产冬枣等鲜食果1.5亿斤,拥有冬枣保鲜库4200座,冬枣已真正成为无棣枣农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无棣小枣是怎样长“大”的|范欣

2、无棣金丝枣| 费孝通

3、枣乡双绝“唐枣”“冬枣王”|孟德辉

4、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枣|刘孟军,王玖瑞

5、年产1.5亿斤冬枣 富了村民腰包|大众日报

6、百度百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