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姐妹们,请转发!被骗219.5万元,警惕针对女性群体的电信诈骗类型!

2024-01-04 18: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年来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中

女性被骗比例不断上升

据统计

我县2023年第四季度

被骗女性群体占比高达66.67%

被骗金额高达219.5万

女性已然成为诈骗分子眼里的“香饽饽”

针对女性群体的电信诈骗类型有哪些?

该如何防范?

看这里

针对女性第一高发的诈骗类型:

"百万保障"类诈骗,2023年第四季度,我县百万保障类诈骗,共发案11起,占比45.83%,损失金额72.6万元。

“百万保障”到底是什么?

“百万保障”是指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期间,发生账户被他人盗用而导致资金损失的情况,按损失金额承诺不限次赔付,每年累计赔付金额最高100万元的安全保障。

“百万保障”需要付费吗?

当用户注册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时,将自动免费开启“百万保障”,此保障为APP自带安全设置,完全免费,不会“到期”或者“过期”,不会要求“缴费续保”,更不会影响征信。

诈骗套路解析:

1.冒充客服来电。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信息并致电,谎称自己是“百万保障”保险业务客服,以受害人购买商品时点击了“百万保障”需要取消,或者已到期需要续保等为由,引导其点开“百万保障”页面。

2.引起恐慌。谎称受害人已经开通“百万保障”服务,每月要扣费数百至数千元,引发受害人恐慌。

3.诱导下载录屏软件。骗子告诉受害人,可以将微信、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中的存款转出,避免微信、支付宝扣款,同时引导受害人下载录屏软件。

4.开启屏幕共享,转走钱款。利用受害人下载的录屏软件,诱骗受害人将钱款转至“安全账户”,或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将受害人卡中资金转走。

近年来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中

女性被骗比例不断上升

据统计

我县2023年第四季度

被骗女性群体占比高达66.67%

被骗金额高达219.5万

女性已然成为诈骗分子眼里的“香饽饽”

针对女性群体的电信诈骗类型有哪些?

该如何防范?

看这里

针对女性第一高发的诈骗类型:

"百万保障"类诈骗,2023年第四季度,我县百万保障类诈骗,共发案11起,占比45.83%,损失金额72.6万元。

“百万保障”到底是什么?

“百万保障”是指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期间,发生账户被他人盗用而导致资金损失的情况,按损失金额承诺不限次赔付,每年累计赔付金额最高100万元的安全保障。

“百万保障”需要付费吗?

当用户注册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时,将自动免费开启“百万保障”,此保障为APP自带安全设置,完全免费,不会“到期”或者“过期”,不会要求“缴费续保”,更不会影响征信。

诈骗套路解析:

1.冒充客服来电。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信息并致电,谎称自己是“百万保障”保险业务客服,以受害人购买商品时点击了“百万保障”需要取消,或者已到期需要续保等为由,引导其点开“百万保障”页面。

2.引起恐慌。谎称受害人已经开通“百万保障”服务,每月要扣费数百至数千元,引发受害人恐慌。

3.诱导下载录屏软件。骗子告诉受害人,可以将微信、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中的存款转出,避免微信、支付宝扣款,同时引导受害人下载录屏软件。

4.开启屏幕共享,转走钱款。利用受害人下载的录屏软件,诱骗受害人将钱款转至“安全账户”,或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将受害人卡中资金转走。

防范措施:

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均为自动开启的安全设置,完全免费且不会影响个人征信,只要接到陌生来电,无论以何种理由,只要提到关闭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设置的,就是诈骗!凡是声称以关闭百万保障为由,让您下载屏幕共享软件的,都是诈骗!一旦发现被骗保留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针对女性第二高发的诈骗类型: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2023年第四季度,我县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共发案5起,占比20.83%,损失金额122.9万元。

诈骗套路解析:

1.以“保本高息”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不法分子假借债券投资、股票投资、贵金属投资、期货投资、P2P投资、外币投资等概念,推出所谓“投资理财神器”,在网络平台发布消息宣称“稳赚不赔”,以高返利、按月返利、保持现金流等噱头吸引消费者关注。

2.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软件添加消费者好友,将其拉入“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理财专家,以“投资暴富案例”“直播课”骗取消费者信任,或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消费者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内部消息”“会员渠道”“特殊资源”等诱骗消费者参与投资。

3.以“投资返利”虚假平台转移资金。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或仿冒投资平台,向消费者发送虚假链接,引导消费者下载APP进行投资,并以小额投资返利作为诱饵,不断引导消费者加大资金投入。不法分子随后迅速转移资金,甚至利用消费者急于提现的心理,以“登录异常”“服务器维护”“银行账户冻结”等名义,收取所谓“保证金”“解冻金”等,进一步扩大消费者资金损失。

防范措施:

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应及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针对女性第三高发的诈骗类型:

网络刷单类诈骗,2023年第四季度,我县刷单返利类,共发案3起,占比12.5%,损失金额14.9万元。

什么是刷单?

刷单是一个电商衍生词。店家付款请人假扮顾客,用以假乱真的购物方式提高网店的排名和销量获取销量及好评吸引顾客。刷单,一般是由卖家提供购买费用,帮指定的网店卖家购买商品提高销量和信用度,并填写虚假好评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网店可以获得较好的搜索排名,比如,在平台搜索时“按销量”搜索,该店铺因为销量大(即便是虚假的)会更容易被买家找到。一般可分为单品刷销量为做爆款等做准备和刷信誉以提高店铺整体信誉度两种。

“刷单”是否违法?

“刷单”是违法行为,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公平、诚信”原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规定的“网络刷单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反了经营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违反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网络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不得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或者载体等方式,从事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刷单”的个人或团体,如果因此造成消费者损害,也应当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诈骗套路解析:

1.分析潜在对象,广泛撒网。网络刷单诈骗犯罪的目标群体多为学生、自由职业等时间充裕或者低收入人群为主。骗子会在这类群体喜欢用聊天、交友APP,各类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兼职刷单的信息,或者以加好友、套近乎来博取信任,为后续骗取被害人钱财铺路。

2.分享赚钱渠道,引你上钩。骗子会分享刷单APP或是刷单福利群给被害人,当被害人看到其他“群友”分享的“刷单”经验,看到他们都能获得一定收益时就很难不心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群中,这种手法屡试不爽。

3.伪造交易数据,骗你继续投钱。“刷单”骗术的一贯套路就是:首先要求被害人转几十元、到后来就变成几百元、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一开始可能还会有小额的返利,但当被害人吃到甜头之后,转账金额不断上升,当达到一定数额,系统就会锁定不让被害人提现,而实际上,被害人的钱在后台早已被转走了。

4.最后压榨,转移资金。当发现无法提现时,对面的“客服”会告诉你:你的账户存在异常,已被冻结,需要再充值一笔钱才能解冻。这个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那对方在拿到钱之后就会立马切断与你的联系,并且转移走你的资金。

防范措施:

1.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点击或者扫描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或二维码,不在陌生APP等链接上进行操作。

2.不要有“贪小便宜”和“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高额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掉的只是陷阱。

3.“低门槛高收益”、“先垫付再返利”的网络兼职基本是骗子,看到“发展下家净分利润”、“充值同等金额防止账户冻结”等字眼,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4.在投资、转账、汇款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时刻绷紧防范电信诈骗这根弦,防止上当受骗。

写在最后

在涉及转账、汇款问题的时候

将乐警方希望大家

提高警惕

积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共同提高防范诈骗能力

我们一起做到

不贪便宜不吃亏

不捡馅饼不上当

原标题:《@姐妹们,请转发!被骗219.5万元,警惕针对女性群体的电信诈骗类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