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改进行时 | 中核铀业:“四优两高”系统性改革助力控制力竞争力跃上新台阶

2024-01-04 17: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2年12月29日,中核集团批复了中核铀业的改革方案。2023年,中核铀业在集团公司党组坚强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历史担当,系统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组织架构、优化人员结构、优化经营机制,推动实现高效率、高效益“两高”目标,设定的改革目标高质量完成,助力中核铀业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交出了高分答卷。

改革是历史性变革,是核地矿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强调,企业要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改革创新。中核铀业秉持主动变革的创新精神,用系统思维全力推动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变革。

系统性改革是历史传承,也创造了新的历史。回望中国天然铀产业厚重的历史,才更能感悟“历史性变革”的真切含义。核地矿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直伴随着调整改革,深化改革已经深深融入了核地矿人的精神血脉。从地勘单位属地化改革,到铀矿冶企业政策性破产关闭,再到南方硬岩矿山结构调整,核工业的地质、矿冶产业一直在调整中发展。

从壮士断腕、瘦身健体,到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进而到系统改革、协同高效,此次系统性改革主动传承了历史,也创造了新的历史,成为核地矿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从单位名称的改变到工作岗位的调动,以及生产方式的优化,中核铀业一万名员工都在改革范围内,本次改革的涉及面前所未有;从组织机构的调整、到管理流程的再造、再到体制机制的全面优化,本次改革的深度前所未有;从市场化经营机制和产业链协同机制的建立,到产业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本次改革产生的预期红利更是前所未有。

系统性改革是集团党组的科学部署,也是中核铀业的主动求变。掌握历史规律,担当历史使命,推动系统性改革是中核铀业的主动选择。2018年以来,中核铀业经营质量显著提升,连续五年在集团公司年度MKJ考核中进入第一梯队,但是中核铀业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从历史发展的纵深上思考,凝聚起主动改革的共识。中核铀业党委深刻认识到,生产要素配置无法满足产能快速提升和产业经济高速高质量的发展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通过局部的修修补补来调节,只有大刀阔斧实施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性上解决问题。

中核铀业自我加压、主动作为,主动谋划系统性改革工作。想法提出后,得到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得到了集团公司改革办的积极回应。在集团公司改革办组织的专题会上,与会人员普遍认可中核铀业的系统性改革,认为改革思路符合国资委关于国企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要求,符合集团公司坚持改革创新的要求,符合中核铀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要求。集团公司党组会审定同意了中核铀业改革方案,并对组织机构整合、体制机制优化、管理人员精简提出了具体要求。集团公司改革办在改革工作推进中给予了悉心指导。

系统性改革有历史经验的支撑,也有迎难而上的创新探索。通过几年的调整改革,中核铀业直接管理单位由41家减少至29家。同时,通过开展改革三年行动、“双百行动”、科研院所改革等系列改革,中核铀业在科技创新、三项制度改革、多地域协同运营、天然铀生产远程管控等方面取得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随时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企事业一体化运行、多地域协同管控等等。中核铀业坚定“摸着石头过河”的决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列出问题清单,一个一个去解决。集团公司改革办全力协调,集团公司各部门给予了有力支持,个别难点问题带着到国家部委寻求政策支持。到系统内外改革先进企业对标取经,找寻最优方案。中核铀业和各成员单位两级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调研、问计于民,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单位去,深入基层察实情、听民声、谋良策,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最终集成为系统性的体制机制创新。

改革不仅仅是组织机构的重组,更是“四优两高”的系统性改革

中核铀业坚持“高效率、高效益”的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实施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组织机构、优化人员结构、优化经营机制等“四优化”系列改革举措,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实现了从局部优化到系统性改革的高效协同和整体集成。

突出专业+协同,系统优化资源配置。聚焦解决原有直管单位数量多、产业规模小、竞争合力不足等问题,优化涉及126户企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打造12家主业清晰、专业突出、优势明显的公司,包括2个科技创新平台,9个产业发展平台和1个海外开发平台。

搭建多维度协同机制。加强探-采协同,探矿后移、采矿前移,缩短勘探和矿山生产准备周期。加强产-研协同,建立矿山企业向地勘单位、科研院所反哺机制。此外,通过加强国内-海外协同、上市-非上市协同,形成十二个成员单位相互协同,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突出集约+共享,系统优化组织架构。聚焦解决原有业务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推动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管控,系统优化各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提升运行效率。

分类整合市场业务开拓单元。成员单位按照“中核+省区名称+矿业有限公司”的模式更名,所有12家三级单位全部改为标准化的名称。中核地质科技和中核矿业科技按学科领域,对科研体系设置进行重塑。中核地勘集团整合同类业务,成立生态科技、环保、钻探等专业化公司,释放规模化发展优势。

分类开展业务集约化管理。成立支撑服务型业务共享中心,包括行政共享、信息、安全环保管理等专业化支持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管理集约,采购供应商评价结果达到A级,节资额达4637万元。中核新疆矿业整合伊犁区域各分厂资源组建维修中心,提升地浸生产运维效率。

推动“数字化”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在内蒙古矿业和新疆矿业建成数字勘查和数字采冶平台,实现“千里之外、一键采铀”,精简现场作业人员50%以上,人均产能提升4倍。

突出精干+高效,系统优化人员结构。聚焦原有队伍结构不均衡、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系统优化人员结构、提升队伍素质,为事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精简管理部门及人员。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本部,本部部门精简25%,人员精简20%。成员单位实施标准化和大部制,区域地勘中心统一实施“5部门+2中心”,省局实体化公司实施“6部门+2中心”标准化配置。成员单位管理部门数量精简40%,管理人员精减400人、精减比例达25%以上,提前两年完成集团公司批复要求。中核资源、中核海外两家经济体量已超过50亿元的单位,本部管理人员分别控制在40人、20人以内,两年后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后,本部部门编制不再增加。

人员结构不断优化。面向全球招聘引才,签约和锁定高层次人才12名,其中外籍4名。选派首批次12名优秀人才赴罗辛挂职,为海外开发储备国际化人才。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和培育,40岁以下党委管理干部占比首次超过30%。打造“中铀砥柱”年轻干部培选品牌,两期共53人进入干部人才库,其中3名干部已走上集团党组管理干部岗位。

突出简政+市场,系统优化经营机制。全面简政授权、搞活机制,以系统性创新优化推动各领域管理提升,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分类分级开展授权。紧密结合12家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差异化开展授权。固定资产投资权限增长幅度最大扩到原来4倍;资产处置权限额度扩大4倍。

深化落实“三项制度”改革。激励突出业绩导向和刚性兑现,浮动工资占比增至69.21%,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年薪倍差达4.52倍,员工收入差距倍数达1.96倍。任期内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145人,员工市场化退出人数234人。提升骨干人员待遇,10余人年收入高于单位主要负责人,35人年收入高于所在所主要负责人。

深入推进各职能线条创新优化。实施“三协同三联动” 战略规划管理,发布“科技创新20条”,在各个管理领域加快优化创新。构建大监督管理体系,在中核地勘集团、中核江西矿业等单位部署试点,实现三、四级纪检监督部门一体化运行。依托智慧云平台构建“三大三小” 安全环保管控体系,2023年度安全环保考核从原先的落后跃升至全集团第一。

系统性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瞄准高效率、高效益“两高”改革目标,系统性改革快速稳定推进,改革激发的活力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市场拓展中逐步显现。

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创历史新高。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21.16%。利润总额站上2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31%。主动认领计划外收入10亿元,连续两年为集团公司稳增长贡献“中铀力量”。涉及员工人数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中核地勘集团,圆满完成年度改革任务和预算指标,MKJ考核获得中核铀业第一名。全部12家成员单位市场化收入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半数以上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了20%,仅中核海外和中核资源发展两家单位收入总净增值就达到了35亿元。

经营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天然铀找矿效率和产能项目申报效率大幅提升。2023年国内铀矿勘查效能创历史最佳,新增铀资源量达到计划的2.5倍。包括首个千吨级纳岭沟在内的新获批产能总量超过去十年的总和,“十四五”规划产能建设目标超额完成。海外罗辛年产量创收购以来最高纪录,罗辛四期开发项目开工。科技创新效益明显提升,科技投入同比增长17%,研发投入增长75%。中国铀业上市工作加速推进,募投项目全部取得土地证、环评批复、探矿权证,原来几年才能办完的申报手续一年内全部完成,整改事项全部完成,方案通过集体公司总办会审批。

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中核铀业系统性改革成果在人民网、科技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上得到广泛报道,获得国资委改革办和集团内外的高度认可。借助全国铀矿勘查高质量发展大会、国际天然铀产业发展论坛等重大会议的宣传,回应了社会、行业和政府对天然铀保障的关切,发布了中国铀资源量达288万吨的重磅消息,切实提升了中国资源储量的可信度,证实中核集团有能力立足国内做好铀资源保障,有能力深度参与全球天然铀产业治理,在推动全球天然铀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出中核声音、维护中国利益、贡献中国力量。

积蓄了强劲发展动能。系统性改革红利将源源不断的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大幅提升,未来的业绩预期进一步明确,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在2024年经营计划编制中,中核铀业坚定提出提前一年完成300亿元“十四五”规划收入目标的要求。主持会审了各成员单位规划评估后,中核铀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邢拥国说:“结合规划评估情况综合研判,中核铀业有信心、有能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经济指标和产能目标,为集团公司稳增长做贡献”。中核铀业已经瞄准“十五五”和中长期,为经济指标和天然产能连续翻番进行系统性谋划、全局性部署,确保“333”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中核铀业创新发展的历史画卷,在系统性改革中翻开新篇;国际一流矿业公司的奋进历程,将在深化改革中接续书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就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核铀业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军利说:“我们要以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落地和整体•协同年为抓手,继续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勇当集团公司改革先锋和排头兵”。中核铀业将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等三大作用,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加快建设以铀为本、世界一流的科技型矿业公司,为助推集团公司“三位一体”目标早日实现贡献更多“中铀力量”。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原标题:《深改进行时 | 中核铀业:“四优两高”系统性改革助力控制力竞争力跃上新台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