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制造崛起不是靠“血汗工厂”!郭斌出版英文专著,以科学回应偏见

2024-01-04 17: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浙大管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ZJUSOM

过去,中国制造一度被打上“山寨”标签,很多消费者见到商品上印有“Made in China”字样,立刻转身,将目光投向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品。

而如今,随着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在全球各地变得炙手可热,比如华为手机、比亚迪汽车、安踏运动鞋等。

可即便是这样,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制造的“偏见”依旧不改,且有不少西方学者及媒体认为,中国制造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崛起,靠的不过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作为后发国家所具备的模仿优势。甚至还有更负面的归因—— “血汗工厂”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

图片来源:千库网

面对西方学界长期以来的“偏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过去20年来深入中国企业一线,持续对中国制造崛起背后的竞争力优势开展研究与理论探索,最终总结提炼出中国原创管理理论——“追赶阶梯理论”,并于2023年5月面向全球出版英文专著《Decoding the Rise of Made-in-China:Why the Continuity of Catch-up Ladder Ultimately Matter》,以科学回应偏见。

该书一经发布,便迎来热烈反响,被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列入其“Best of China Studies书目”。

本期【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专题,将揭晓这本书的内容及书籍创作背后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一本以原创理论框架向世界解释

中国制造崛起真正原因的专著

作为郭斌所创“追赶阶梯理论”的又一大智慧结晶,《Decoding the Rise of Made-in-China:Why the Continuity of Catch-up Ladder Ultimately Matter》一书由World Scientific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共同面向全球出版,被列入“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研究丛书(8册)”。

2020年,郭斌基于过去十余年对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关注与思考,编著出版《大国制造:中国制造的基因优势与未来变革》,以 “追赶阶梯理论”严谨系统地剖析中国制造业实现快速“追赶”的真正原因。《Decoding the Rise of Made-in-China:Why the Continuity of Catch-up Ladder Ultimately Matter》一书正是该书的英文版。

书中,郭斌指出了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持负面观点的逻辑漏洞,并以严谨的逻辑推演和深度思考,翔实的文献梳理、数据分析与图表呈现,结合真实案例,向读者描绘了中国制造业如何一步步崛起,如何从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到异军突起,使中国成为一个横跨高中低端的工业大国的历程。

此外,郭斌还深度展望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整理总结了中国市场的生存法则、未来即将面临的发展趋势等,以期在纠正偏见、建构中国自主管理学知识体系的同时,为中国企业当前与未来的生存之路指引方向。

创作背后的故事

一个关于“讲好中国故事、

为世界贡献管理智慧”的光荣梦想

从广泛调研到发现规律,再到理论框架的建构,一个原创理论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十年坚持不懈地深入研究与艰难探索。

那么过去20年来郭斌为何倾尽全力也要建构中国原创管理理论,在世界舞台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其初衷不只是改变西方学界对中国制造的偏见,还有 “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贡献管理智慧”。

01

为纠正偏见,他选择

“逆流而上”、勇敢“出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2015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所提到的,“大家想一想1971年北京当时的样子,可能完全想不到中国这么多年会发生如此大的剧变,我觉得这的确是超越人类极限的一个梦想。”

毫无疑问,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背后,中国制造的崛起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中国制造业在体量上已达到全球最大规模,并几乎相当于排在全球制造业体量第二、三、四位的美、日、德的总和。

然而,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时,郭斌仍不断感知到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制造崛起的偏见,他们质疑中国经济增长数据不实、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认为中国制造崛起靠的是“血汗工厂”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等。

更让郭斌感到费解的是,一些中国学者竟也接受这些负面观点。

郭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这些观点看上去有些道理,实则存在着逻辑上的巨大漏洞。”

郭斌说,尽管这两大因素的确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推动作用,但这并非中国制造的真正竞争优势,因为几乎所有后发国家和地区都天然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作为后发者的模仿优势,那么为何只有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这些年创造了高速增长奇迹?

考虑到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而当时中国大地上驰骋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西方理论或以西方为范式的“舶来品”,尚无理论可以解释中国制造崛起的真正原因,郭斌自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研究论文“中国国有工业部门绩效及其变动: 1993—1997年”开始,就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来源问题进行持续关注与研究。

2008年,他在创新领域顶级期刊《Research Policy》发表了关于“中国制造业产业绩效”的研究论文,对中国情境的特殊性进行初步探索,成为首个在该期刊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的中国大陆学者。

此后,郭斌带领团队围绕“中国情境独特性”与“中国制造竞争优势产生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历经数十年的探索与积淀,终于构建起了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解释框架——“追赶阶梯理论”(A Theory of Catch-up Ladders)。

郭斌与团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02

他以原创理论解释

中国制造的真正竞争优势

“追赶阶梯理论”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市场和技术追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这个国家的企业将会因能力、技术水平及市场定位的差异而形成一个类似于阶梯的整体结构。任何一个企业的学习与能力提升过程,都是嵌入在这样的追赶阶梯中。

那么 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究竟缘何而来?运用“追赶阶梯理论”,可以作何解释?

郭斌在《Decoding the Rise of Made-in-China:Why the Continuity of Catch-up Ladder Ultimately Matter》一书中指出,首先,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其追赶阶梯具有一些特殊性,进而使得嵌入在此追赶阶梯中的企业能够实现更有效率的追赶。更关键的是,追赶阶梯的连续性将会对于产业乃至国家的追赶效率产生巨大影响。

其次,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追赶的能力构建过程,可以被拆解为“解构式学习”(learning by decomposition)和“重构式学习”(learning by recombination)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

其中,解构式学习是一个在现有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将所需要吸收的完整技术进行解构处理(将一个复杂技术解构降维成若干个在现有吸收能力下就能启动的技术)的学习过程。重构式学习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起独特性的能力,进而通过更有效率地获得市场回报来弥补资源不足问题。

这种“解构-重构”框架可以很好地弥补经典的吸收能力理论(absorptive capacity theory)在解释后发者早期追赶阶段的“冷启动悖论”。

再者,郭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不可能三角”,用以解释中国制造业企业所建立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独特能力,即在“合理的质量、有吸引力的价格、快速的市场响应”这三者之间建立的极致平衡。

这种极致平衡的综合能力,一方面需要一定的策略来实现(因为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冲突可能性,要想同时实现,具有挑战性,即使对于西方跨国公司亦是如此),另一方面也非常契合中国的市场情境,尤其是在性价比市场(good-enough market)中会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更多详情,请见该英文专著或《大国制造:中国制造的基因优势与未来变革》一书)

03

他将为心中更远大的“梦想”

劈波斩浪、持续奋斗

纠正西方学者对中国制造竞争优势的“偏见”,是郭斌开启理论建构之路的“出发点”,并非最终“目的地”。

其真正的“目的地”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并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贡献管理智慧。

他说,理论研究的最终意义是增进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并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实践。

怀揣这样的理念,郭斌所建立的“追赶阶梯理论”不仅适用于理解中国制造崛起背后的真正竞争优势与潜在优势,也适用于其他大型新兴经济体(人口基数在1个亿以上的经济体)的相关情境,可为拥有庞大潜在本土市场需求的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设计方面的系统性参照。

图片来源:千库网

在理论框架逐步建立后,为了探索拓展理论解释力的机会,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贡献中国管理智慧,郭斌近年来除出版专著外,还持续开展与国外研究学者的合作。

2017年,他受创新研究领域知名学者Franco Malerba(sectoral innovation system理论的提出者)邀请,参与撰写英文专著《The Rise to Market Leadership: New Leading Firms from Emerging Countries》书中章节。

2021年,他与英国剑桥大学Peter J.Williamson教授、尹一丁副教授合作,在《Business Horizons》上发表论文“When can Chinese competitors catch up? Market and capability ladder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multinationals”,将“追赶阶梯理论”的解释框架进一步扩展,为西方跨国公司在大型新兴市场中选择竞争策略提供指导性框架。

论文截图

与此同时,郭斌还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帮助学生们理解:学术研究如何与产业实践相结合;如何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解决中国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如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管理学知识体系…….

在此基础上,他还打造了系统的“中国创新”教学模块,将中国特色创新理论体系融入到相关教学课程中,并开发一系列全英文课程,提供给海外学生,例如为PIEGL学员开设的Innovating for China Market课程。这些课程非常受海外学生欢迎,有助于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树立对中国形象的正面理解。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中国正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而这也意味着,郭斌将为心中的梦想继续步履不停。

郭斌谈“下一步计划”

随着中国制造从“追赶”向“创新”的转变,如何从“基于工程的发展模式”向“基于科学的发展模式”切换,如今已成为中国制造向上迁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现实问题。

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将中国原创管理理论进一步拓展。所以接下来,我将带领研究团队,进一步围绕新时代、新趋势、新现象、新问题开展一系列深入研究,力图将“追赶阶梯理论”进行理论的深化与拓展。

比如探讨“当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时,我们中国是否还拥有优势?这些优势是否可持续?中国制造崛起中的优势,是否可被复制到中国创造的崛起过程中?”

我希望自己编著的每一本书都能给国内外学者与实践者带去启发,为构建中国自主管理学知识体系与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献力。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追赶阶梯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让中国制造与中国经济在未来创造更大的奇迹,并持续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贡献中国管理智慧。

要纠正国外学者

对中国经济崛起的偏见,

需要建构具有严密逻辑的

中国原创管理理论,

建构中国自主管理学知识体系,

以科学、理性的姿态

与全世界对话,

而非无力的争论。

但要做到这些,

需要数十年如一日地

扎根中国实际,讲好“中国故事”,

并始终葆有逆流而上的勇气。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学者们

多年来正是沿着这一路径,

在建构中国自主管理学知识体系

之路上持续耕耘。

他们以“求是创新”精神,

建立原创理论、出版学术专著、

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等,

不断为建构中国特色

哲学社会科学的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献力。

此刻,他们仍在路上。

原标题:《中国制造崛起不是靠“血汗工厂”!郭斌出版英文专著,以科学回应偏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