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逛“档子”,赏花鸟,在市井之中寻味老西安

2018-11-04 08: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那里是一个偌大的民间交易场所,主要的营生是家养动物珍禽、花鸟虫鱼,还包括器皿盛具、饲养辅品之类。赶场的男女老幼及闲人游皮趋之若鹜,挎包摇篮,户限为穿,使几百米长的场地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一个热闹繁华。”

  ——《废都》贾平凹

 

提着鸟笼准备回家的男人,正逢西仓集市期间,每走一步都是十分艰难。

不知道西仓,就不算地道的西安人。平日里街道寂静、行人稀少的庙后街西仓,每周总有那么两天会变得十分热闹。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摊主开始贩卖自己的花鸟鱼虫、日用百货,一直到下午人流才逐渐散去。如果在这个时间段来到西仓,你会被摩肩接踵的人群和喧嚣嘈杂的叫卖声淹没,每走一小步都是无比困难。

笼中待售的鸟儿生机勃勃,等待爱鸟人士前来挑选。

从五金杂货到时令果蔬,从针头线脑到腐乳酱菜,甚至还有传统的剃头看牙、修锅补壶……最能代表西仓风格的,自然是花鸟集市,八哥、画眉、相思鸟、鹦鹉……各种叫的上名、叫不上名的鸟类,各种大的小的鸟笼沿街摆开,鸟叫声此起彼伏,养鸟“达人”们则趁此机会“寻摸”上等货。

几个男人围在摊位前,观察蝈蝈的品相。

西仓在明清时期是官府粮仓——永丰仓,因与和平路的敬禄仓东西相对而被称作“西仓”,也有老西安人称其为“档子”。让西仓真正进入老百姓心里的,却是后来渐渐形成的花鸟集市。如今,西仓鸟市仍保持着定期开市的传统,每逢周四周日,这里就会变得热闹非凡。

对于鸟儿,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商家能做的就是让买家慢慢挑选,细细咂摸。

等待买主的人们围坐在一旁,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彷佛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身着苗族服饰的老人,推销自己的中草药。

幽默的标语总能让人会心一笑。

逛“档子”的人们虽然以中老年人居多,但偶尔也会有年轻人专门前来,体验“老西安”的日常生活。

修鸟笼的老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