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纠结“南方小土豆”昵称实无必要,上纲上线纯属多余

2024-01-07 08: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   者丨逐一财经·文旅组

出   品丨逐一财经

这个冬天,哈尔滨火了。

因为对前来旅游的南方游客提供各种极尽所能的逆天服务,哈尔滨在短短数天时间便成为舆论焦点,并因此多次登上各种社交平台的热搜。与此同时,哈尔滨热搜现象也引发了一个昵称“南方小土豆”的走红,使其成为了南方游客来这座城市的新身份。

根据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的解释,“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的由来堪称有迹可循——很多南方游客到哈尔滨旅游时,都会穿着较为蓬松的羽绒服、保暖帽子和手套等保暖衣物,但同时又因为南方游客身高普遍娇小,所以“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南方游客的“标配”。

这个原本带有萌、可爱属性的昵称虽然得到了很多游客的喜爱,但随着哈尔滨旅游指数的直线上升,另一些网友则认为“南方小土豆”的昵称带有刻板和偏见,是对南方人在身高劣势上的冒犯,因此觉得这个昵称对南方人不够友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被少部分网友质疑的看法被传播后,很多网友也加入了反对这个昵称的洪流。经此影响,“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也在一夜之间,从万人追捧的可爱、萌等属性,被推到了偏见、刻板、冒犯的另一个舆论境地。

那么,“南方小土豆”究竟是善意的赞美,还是贬义的冒犯?

因为不同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是充满热情、真诚还是刻板、偏见,每个人基于自己的视角和理解,也都会做出不同的解读视角和判断。

但对于这个词的代表意义,笔者认为不必单独看待这个词的字面属性,而是应该结合这个昵称诞生的背景、使用场景等角度。

从目前一些较火的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内容来看,“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被使用最多的场景,都是一些哈尔滨人无偿、热情服务南方游客的场景。比如有哈尔滨市民开车免费搭乘南方游客时,便会对游客说“是‘南方小土豆’吗?免费捎你一程”,在这样的语境中,很难看出该市民称呼这个昵称时对南方游客捎带了刻板和偏见。

而且,一些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做出解释,称这个昵称是东北人对南方游客的热情和喜爱,如果是真的带有刻板和偏见的话,那么东北人的准确称呼更应该是“地缸”、“地出溜”等称谓,而不是这样一个新近造出来的新词。

另外,根据一些网友的考证,其实“南方小土豆”这个昵称也并非东北人专为南方游客创造,其最初来源其实是几个南方游客对自己的称呼。一些网友也纷纷表示:在传统的东北方言里,其实是没有“小土豆”这种词语的使用习惯的,因此这个词不会、也没有带有对南方人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从一些媒体在社交平台发起的投票来看,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网友对这个昵称是持肯定的,并不存在明显的偏见和冒犯。

在一家媒体发起的“你怎么看南方小土豆这一称呼”的投票中,有53%的网友投给了“可可爱爱”的选项,而选择“非常反感”和“不太好听”的网友只占了14%和12%的比重。从投票结果的比例来看,认为这个昵称冒犯了自己的网友只是极少数一部分,这说明绝大多数网友的心态都是开放的、理解的、包容的。

事实上,在一些特定语境和场景下,一些看似贬义的昵称其实代表的更是褒义。

在笔者的老家,至今还有很多父母还在用“幺儿”、“狗儿”的昵称称呼自己的孩子,如果单纯从字面意思就下结论的话,这些父母岂不也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充满了偏见、刻板和冒犯?

在这起哈尔滨“南方小土豆”昵称的理解中,不妨放下对个别字词的较劲,结合这个昵称的使用场景来看,或许更容易让人理解其中。

从笔者了解的媒体信息来看,在这起哈尔滨和“南方小土豆”引发的互联网热搜现象中,笔者并未看到哈尔滨人对南方游客的偏见与歧视,反而看到了整个哈尔滨城市为服务南方游客所做出的热情与努力。如果哈尔滨人真的对南方游客充满了明显的刻板与偏见,那他们还有必要“制造”这些逆天的服务吗?

与其单纯地较劲这个昵称是否有刻板与偏见,倒不如多看看哈尔滨为服务南方游客做出的努力。

— / END /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