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如何约束疯狂举债大搞政绩工程的“李再勇们”

澎湃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2024-01-08 13:5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曾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的李再勇,盲目举债搞劳民伤财、破坏生态环境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使得他所任职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债台高筑……这是年度反腐大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最新播出的第二集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片中披露,李再勇主政六盘水的三年多时间里,当地新增债务达1500亿余元,从2013年到2017年债务增长率超300%,给当地留下了极其沉重的包袱,仅债务利息一项就给国家造成了9亿余元的重大损失。

1500亿元的地方债,对于四五线城市六盘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2022年,六盘水的GDP刚刚突破1500亿元,而同一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更是仅有96.09亿元。要注意,这还只是李再勇主政六盘水三年多时间里的新增债务数量,而不是债务总额。

同时,该片未披露的一个背景是,经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2018年六盘水GDP为1177.37亿元,比当地初步核算的数值减少了348.32亿元,足足降低了20%以上。GDP如此大幅“缩水”背后,当地前几年疯狂举债所催生的GDP虚高恐难逃干系。

片中就有这样的细节:在李的推动下,六盘水市各级政府盲目进行举债,上上下下以发展旅游业论英雄,到处是工地,一片虚假的繁荣景象。而当时由其强势推动兴建的23个旅游项目,目前已有16个被贵州省列入低效闲置项目。

对于大肆举债搞旅游的原因,李再勇坦承,“希望搞一些大手笔、大动作,搞一点大动静,这样才能够引起上级的关注”。也就是说,在一开始,这些看似风光、大手笔的项目,就不是为了当地的发展,而是服务于李再勇自己的“前途”,带有很强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性质。如此目的不纯,项目烂尾的结局可以说早就注定。

此外,“为了好看,希望领导车子上看到,到处都是产业”,李还力推脱离实际的农业项目。比如,他提出打造刺梨产业100万亩,为追求规模效应,不顾海拔、地质、环境差异,要求集中连片种植,“一刀切”式推进,导致全市种植的117万亩刺梨中,不少苗木长势差、挂果率低,甚至有的多年颗粒无收。如今,当地已有四成农户自发砍掉刺梨改种别的作物。

检讨李再勇的“疯狂”,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面对在自然风光资源不多,也不是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六盘水借钱发展旅游的合理性,当地一些干部和民众也曾提出过质疑。但面对不同的声音,李再勇强行拍板、强力推进,给各个区县下达硬性要求。这背后,其实涉及的还是“一把手”权力的监督问题。

退一步讲,若当时不同的声音、机制,能对李再勇的疯狂“决策”形成一定的制衡,这些政绩项目或就能够少一些。

在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都热衷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大背景下,李再勇“无中生有,没钱就去借”的急功近利做法,也应让更多地方多一些冷静和理性。旅游业固然值得重视,但还是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多听听不同的声音。

第二个细节是,为了借钱搞旅游,当地新成立了6家融资平台公司,甚至出现了一块土地同时多次抵押贷款、随意更改融资资金的使用等违规行为。这突显了李再勇对地方债务红线的置若罔闻,也反映出一些财政纪律的执行疲软。要知道,早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就明确指出,要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而这正是李再勇于六盘水大肆举债的期间。

只因个人政绩需要,就不惜让一个地方背负远超财政实际承载能力的沉重债务,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拿当地300万民众的利益为个人前途铺路,李再勇的堕落轨迹无疑有着极强的警示价值。这样的官场“现形记”所对应的某些现实环境,很难说已得到彻底铲除。从这个意义上看,严肃检视李再勇的个人教训,包括每一次反腐大片的播出,都不仅仅是为了警示个人,也是为修复这些堕落故事背后所存在的权力监督体制机制漏洞提供指引。

专题片中,李再勇有两句话发人深省: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私利的时候,他实际上可以忘记最基本的知识(常识);如果当时我借的这笔钱要由我来还,我肯定不会去借,但是由政府来还我就去借了,反正过几年一换岗位,一拍屁股走人,后边继任者谁来接,谁承担责任,有点“击鼓传花”的味道。

这样的自白,已然再次提醒: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不让公权力为了一己之私丢掉常识,建立包括举债在内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