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案说法丨微信朋友圈“辱骂”他人,法院这样判!

2024-01-08 16: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点击下方点赞

微信、抖音等公众网络空间

并非法外之地

发表言论需谨慎

侵害名誉要担责

近日,夏邑法院审理了

一起在微信朋友圈内发布

辱骂前同事的不当言论

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件

基本案情

原告甲与被告乙曾系同事

2023年7月

被告乙在朋友圈

发布带有原告图片的信息

内容有“真晦气……”

“所有的老板注意啦,避雷这个主播

业务能力不行

还最喜欢在背后造谣惹事”

“你的业绩不好不是因为你长得丑

是因为你能力就不行……”

以及其他侮辱性言论等

原告认为被告的言论

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

给其工作造成重大损害

遂将被告诉至法院

要求判决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

向原告赔礼道歉

法院判决

夏邑法院审理后认为

原告甲与被告乙原系同事关系

因琐事产生矛盾

被告擅自在其微信朋友圈中

散布关于原告个人的不当言论

对原告进行人身攻击

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

被告应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遂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后3日内

全部删除其在微信朋友圈

发布的与原告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

被告在其微信朋友圈上连续3天

给原告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宣判后,双方均未上诉

判决已发生效力

法官说法

本案中

原告与被告曾系同事关系

因“鸡毛蒜皮”琐事产生间隙

被告不顾往日同事情谊

擅自在其微信朋友圈散布

关于原告的不当言论

辱骂泄愤

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原告的人格

降低了其社会评价

给原告的名誉造成负面影响

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历史精选

原标题:《以案说法丨微信朋友圈“辱骂”他人,法院这样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