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反向旅行之解锁香港新目的地

2024-01-10 11: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阿季 阿季

图文|阿季

我对香港并不陌生,但也不熟悉。

这次与友人近乎随性地游了一趟香港,

住在她元朗的家里。

行云流水的一趟下来,

原来总觉得金钱永不眠的香港像一枚转得飞快的陀螺,这次的香港行却给我截然不同的体会,原来在香港,慢慢来也是可以的。

手扶电梯快得简直像跑步机,还总有步履匆匆的人侧身通过,被乌泱泱的人群裹挟。我不只一次地向友人发问:“这要是发生踩踏事件怎么办?”

商店的橱窗流光溢彩,传递着欲望都市纸醉金迷的信号,但我就像置身女儿国的唐僧一样,不为所动;

我仰望着这里的摩天大楼,不自觉地跟朋友说,这里的楼跟拜拜的香一样,一根挨一根地插着,然后跟朋友一起仰天大笑;

年轻时对此生必去有过执念,如今一路只管照顾好自己的心情,其他顺其自然就好。

也许是旅行成为生活的常态,晋升为资深玩家,那种太普世性的行程就很难讨好我。

在香港,避开热门景点,可以去哪里呢?

我感兴趣的点真的是奇奇怪怪的。

比如朋友带我去庙街看热闹。穿过美食街,美食街的小摊卖什么都围着密不透风的人墙。

庙街斑驳破败的街巷中,隐匿着这样的一群人,她们被称为“北姑”,她们或孤身走暗巷,或三三两两,虽看似在谈笑,却显得对谈话内容漫不经心,不时地拿眼睃路人。刚好见到一位形象猥琐,个头敦矮的皮条客,几乎同时用视觉和嗅觉在寻找猎物,险些凑到她们暴露高耸的胸上,饥渴的眼神可怕极了。

北姑基本长发,V字领,短裙,高跟鞋,装扮清凉颇有女人味,看我在拍照颇警觉地躲闪。据当地人说,她们一晚上可以接20单,一单大概200到300港币。基本上满七天又要去深圳旅行签注一次。

在香港,肉欲也可以被摆在台面上。

早晨在档口喝碗热粥和朋友们一同逛菜市场,买买菜回去各自搬弄厨艺,也是一大乐趣。肠粉粉皮里包的竟然是嘎嘣脆的油条,香脆与Q糯碰撞出脆糯兼容的丰富口感,搭配粤式绵滑可口的生滚粥,吃完全身热热的,是时候去菜市场跟老爷爷老奶奶体力大比拼了。

电子支付欠发达地区,只有纸币现场交易,还是很让人怀旧的。菜市场是一个最能让人迅速融入的地方,每个人都有理由在自己心水的摊位面前多流连几分,每个人都很悠闲,每个人都很生活,在菜市场,众生平等的感觉比其他地方要强烈一些。

四季的水果在这里都有,这里的芭乐散发着浓郁的芭乐香,咬起来果然是糯叽叽的小时候的味道,很奇怪小时候的味道为啥变得越来越稀缺了呢?

我的朋友带我去的位于佐敦道的和牛烧肉一郎痛快吃肉,虽然店铺在三楼,但是上电梯轿厢的震动模式让我们大吃一惊。和牛可以再去吃,但无论如何电梯不敢再上了。

黑毛和牛雪花油脂分布均匀,烘烤的过程很享受,入口爽滑,甘香不油腻,连一旁的烤扇贝都黯然失色,口口声声说更爱海鲜的人,来这里就转性了呢。

按道理这种和牛自助,要把胃都留给和牛,但是,商家很聪明地在自助区放满了好吃的明治冰淇淋,白桃乌龙和海盐口味使我欲罢不能,虽然理性告诉我,吃回本要吃和牛,但感性不允许我做这样的算计,喜欢就多吃一点。

找一座高楼,看看落日。万家灯火与晚霞交相辉映,维多利亚港流光溢彩,车水马龙尽收眼底。灯火那么多那么密,就像是天上的星星全部在这里归队了。

周末年轻人喜欢去爬山,背上露营装备和食物,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大自然。相比西贡东郊野公园,我更喜欢西贡码头,在这里,又是另一番海鲜交易的景象,岸上售卖海鲜干,新鲜的海鲜在渔船上售卖,用撑杆网兜把海鲜挑上岸。

原生态的生命镜像呈现在眼前,鲜活、真实、庸常,没有表演的痕迹,不带任何矫饰。

一座座栈桥在海面上延伸,我大概上辈子是个水手,才这么喜欢港口和码头,每每见到码头都止不住地欢喜。

不爱热门,单挑冷门的旅行地大大地提升了旅行的体验。

下一站还是香港,所以我这篇游记,算是未完待续吧。

原标题:《反向旅行之解锁香港新目的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