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范式”:“打量”新闻文体史的另一种视角

2024-01-11 11: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范式”共生与交融:中国新闻文体的当代演进(1949-2019)》

刘勇 著

作者简介

刘勇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首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19年度),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新闻采访”主持人(2020年度),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2020年度)。曾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中宣部、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978-2008)》《媒介素养概论》《当代媒介素养教程》《网络新闻学:新媒体的报道、写作与编辑》(译著)等,主编学术论文集、舆情年度报告集等10余部。

内容简介

01

缘起:“个人困惑”与“公共论题”的互动与观照

本书首先源自作者从事十余年新闻写作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个人困惑”:“为什么新闻文体常常被化约为新闻体裁?为什么新闻写作学的教学和研究更多停留在新闻写作技巧层面?为什么新闻写作学乃至新闻业务的研究难以深入?新闻文体历经了怎样的变迁?哪些因素促发了新闻文体的嬗变?数字时代的新闻文体走向何方?”

多年来,我国应用新闻学一直存在着重“术”轻“学”的倾向,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张力构成了本领域一个突出的“公共论题”。

本书即为“个人困惑”接合“公共论题”的产物。

02

书写:承继与创新

作为作者博士论文《嬗变的轨迹:1978年以来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研究》的延续与拓展,本书聚焦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1949-2019)新闻文体的演进历史。

本书延续了博士论文的基本思路:以新闻文体史研究为“切口”,“打通”新闻学的理论、应用与历史三大领域,藉此探索应用新闻学研究的深化路径与多维可能。写法上则力图跳出传统编年史框架,更加遵循历史研究的基本逻辑,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将新闻文体演化置于社会历史变迁、新闻实践演进与新闻观念变革的多重语境之中,以期探寻新闻文体嬗变的内在机理。

03

文体范式:检视中国新闻文体史的新进路

本书引入“文体范式”概念来表征不同性质新闻文体形态、实践与理念,基于政治、文学(文化)、专业、技术四种力量之于新闻文体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提炼出当代新闻文体中实存的“宣传”“文学”“专业”“杂合”四大范式,以“范式”的变迁与互动来检视当代中国新闻文体史,透视新闻文体形构的内生逻辑以及新闻观念的嬗变。

本书的研究样本浩如烟海,包括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新闻作品、新闻共同体内部认可或引发争议的作品、获得各类新闻奖的作品等,作者将大量精力花费在爬梳、筛选、细读与分析这些作品上,仅案例分析笔记就达到20多万字。

本书初稿完成于2019年,此后作者数易书稿,多次增删,曾忍痛“推倒”业已成型的五万多字内容,也尽可能增加了2020-2023年的最新报道案例,最终成书近25万字。

目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