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埃德加·斯诺眼中的彭德怀:性格爽朗,忙碌却从容

2018-11-04 14: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西行漫记》是他的不朽名著,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并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本文选自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与记述。

彭德怀25岁照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我在8月和9月造访前线时,红军尚未开始进行第一、第二和第四方面军的统一指挥工作。当时,从宁夏的长城到甘肃的固原和平凉一线,由红一方面军的8个“师”驻守。

红一军团的一支先遣部队正在向南向西运动,为朱德领导的红二、红四方面军扫清道路,当时这两个方面军正从西康和四川北进,在甘肃南部突破南京方面部队的严密封锁。

预旺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回民古城池,位于宁夏东南部,红一方面军的司令部就设在此地。我在这里找到了该方面军参谋部和彭德怀司令。

彭德怀的“赤匪”生涯始于近十年前。当时,在家有“三妻四妾”的军阀何键的国民党军队中,他领导了一次起义。彭德怀出身行伍,先在湖南军校受训,后在南昌的另一所军校学习。

毕业后,他很快显示出卓越的才干,迅速得到晋升,1927年,28岁的他就已担任旅长,是湘军中著名的“自由派”军官,因为他真的会跟士兵委员会商议问题。

彭德怀当时在国民党左派、军队、湖南军校中的影响力,令何键头痛不已。1927年冬,何键开始大肆清洗部队中的左派分子,实施了臭名昭著的湖南“农民大屠杀”,成千上万名激进农民和工人都被当作“共产党”惨遭杀害。然而,由于彭德怀的广泛影响,何键犹豫着没有对他采取行动。就这一犹豫,何键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28年7月,彭德怀以自己声名远扬的第1团作为核心力量,加之第2团和第3团一部以及军校学员,发动了平江起义,并与起义的农民联合,在湖南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两年后,彭德怀集结了约八千弟兄的“铁军”,这就是红三军团。他率领这支部队攻占了有着坚固城墙的湖南省会长沙,打垮了何键的6万军队——他们大多是鸦片鬼。红军在长沙城坚守了10天,抵御南京和湖南方面国民党军队的反扑,但因敌军优势巨大,再加上列强炮舰的炮击,最终被迫撤出。

没过多久,蒋介石开始向“赤匪”发动第一次“大围剿”。南方红军长征时,彭德怀是前卫部队的红三军团军团长。他突破了几万敌军的重重封锁,在进军途中一路攻占战略要地,确保了主力部队的前进通道,最后胜利挺进陕西,在西北地区的苏维埃根据地找到了安全地带。他的部下对我说,他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大多数时候是徒步前进,经常将自己的马让给疲乏或者受伤的同志。

斯诺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我发现彭德怀性格爽朗,喜欢笑,身体非常健康,只是胃不太好——这是因为在长征路上有一个星期只能吃生的麦粒和野草,吃带有毒性的食物,还有几天压根没有东西吃。他南征北战多年,但仅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皮外伤。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院子里,所以在前线见过他许多次。顺便说一句,这座司令部——当时指挥3万多军队——只是一间简陋的屋子,里面有1张桌子和1条板凳、2只铁皮文件箱、红军自己绘制的地图、1部野战电话、1条毛巾、1只脸盆,还有1张炕,炕上铺着他的毯子。

他和他的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军服,而且都不佩戴军衔领章。他还有1件自己的衣服,让他感到孩子般的自豪。这是在长征途中击落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我们常在一起吃饭。他吃得很节俭、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通常是白菜、面条、豆子、羊肉,有时还有馒头。宁夏产各种各样的瓜,彭德怀很喜欢吃。可是,贪嘴的我却发现,彭德怀在吃瓜方面表现不佳,在参谋部的一位医生面前只能甘拜下风。这位医生的吃瓜本事,为他博得了“韩吃瓜”的雅号。

彭德怀的言谈举止中有一种坦白、率直、不转弯抹角的风格,他动作敏捷,喜欢说笑,富有才智,身手矫健,是个优秀的骑手,坚忍不拔——部分原因或许是他烟酒不沾。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当时我刚好和他在一起,要爬上一座非常险峻的山。

“冲到山顶上去!”彭德怀突然朝他上气不接下气的部下和我喊道。他像兔子一样跃出去,赶在我们所有人之前冲上了山顶。还有一次,在我们骑马的时候,他又这么呼喊着,向我们发起挑战。从这一点以及其他方面不难看出,他精力旺盛。

彭德怀晚睡早起,不像毛泽东晚睡晚起。据我所知,彭德怀平均每天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他总是很从容,虽然他其实很忙碌。我记得那天早上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开拔到200里以外敌占区的海原:彭德怀在早饭前下达了所有必要的命令,然后下来和我一起吃饭;之后他立即出发,仿佛是去乡下郊游。他带领参谋人员沿着预旺堡的大街行进,停下脚步与聚集着跟他道别的穆斯林阿訇交谈。大部队似乎是在自行前进。

在红军前线,政府军的飞机经常空投传单,悬赏5~10万元缉拿彭德怀,无论死活。可在他的司令部门口,却只守着一名哨兵,他走在城里的街头,也不带任何警卫。我在那里时,空投下来的传单有成千上万张,要悬赏缉拿彭德怀、徐海东和毛泽东。彭德怀下令将这些传单保留着。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刷的,红军纸张短缺,就用另一面空白页来印制宣传品。

我注意到,彭德怀非常喜欢孩子,经常有一群孩子跟在他后面。有许多孩子担任勤务员、号兵、传令兵和马夫,组织成为红军正规部队,名叫少年先锋队。我经常看见彭德怀和三两个“红小鬼”坐在一起,很认真地和他们讨论政治问题或者个人的困难,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北大未名湖畔的斯诺墓 来源于视觉中国

有一天,我跟彭德怀和部分参谋人员一起去前线,视察一座小型兵工厂,参观工人的文娱室,也就是他们的列宁室,即列宁俱乐部。列宁俱乐部的一面墙上挂有工人们绘制的大幅漫画,上面是一个身穿和服的日本人脚踩东北、热河和河北,手里举着一把沾满鲜血的刀,朝着中国的其余部分砍去。漫画中的日本人有个大鼻子。

“那个人是谁?”彭德怀问负责管理列宁俱乐部的一名少先队员。

“那是日本帝国主义者!”那个孩子回答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彭德怀问道。

“你看看他的大鼻子吧!”

彭德怀听罢,哈哈大笑地朝我看看。“那好吧。”他指着我说,“这里就有个洋鬼子,他是不是帝国主义者?”

“他还真是个洋鬼子。”那个少先队员说,“不过不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他有个大鼻子,但没有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鼻子那么大!”

我向彭德怀指出,当红军真的遇到日本人时,会发现日本人的鼻子同中国人的鼻子一样大。到了那时,这种漫画可能会让他们很失望。他们可能会认不出敌人,不愿意打仗。

“你不必担心!”彭德怀说,“我们会认出日本人的,不管他有没有鼻子。”

有一回,我跟着彭德怀去看红一军团抗日剧团的表演,舞台是临时搭建的,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坐在舞台下方的草地上。他似乎非常喜欢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首喜欢的歌。尽管当时还是8月下旬,黄昏之后,天气开始转凉,我将棉袄裹得更紧了。在演出中间,我突然疑惑地发现彭德怀脱下了自己的棉衣。随后我看到,他已将棉衣给坐在他身旁的小号兵披上了。

后来,我了解到彭德怀为何喜欢这些“小鬼”。那是在一天晚上,他被我说服,向我讲述了他童年的一些情况。他在童年时代吃的苦,可能会令西方人觉得吃惊,但这是非常典型的背景事件,足以说明,在中国青年中,为什么会有许多人像他那样“向往红军”。

《红星照耀中国》,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8月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