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动物在哪里:一周城市生活

刘懿琛 三木加康 Summer 静雯 王越洲
2024-01-12 18:13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在成都玉林三巷,有一条被猫咪涂鸦覆盖的“猫猫巷”,玉林东路社区改造以来,这条文创街区成为了热门打卡地。但是,人们在这里只能看到空荡的猫爬架和猫窝,丝毫不见流浪猫的踪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破碎的自然景观和退化的生态系统,让人们开始反思该如何打造动物包容性城市,实现人与动物的共生共存。2023年10月,胡燕子工作室和亚洲动物基金会共同发起城市动物观察小组,从“猫猫巷”开始,通过跟踪观察与定点观察,对城市中生活的动物群体展开探索。本周我们将以“人宠友好社区”为主题,回顾观察工作坊的艺术策展活动,共同探讨韧性社区的营造。

(本周主持:刘懿琛)

近期回顾

城市动物在哪里?来自成都玉林的城市观察

社区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中发生的事情都能引发市民关注。同样,在如火如荼的城市社区更新中,我们也逐渐发现城市过度快速建设的问题。这类问题在部分学者看来是“现代之后”所产生的,指向的是物质资本累积之后的缺失。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针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话题展开过诸多讨论,如今这种曾经集中在生态领域的讨论,开始逐渐回到日常生活空间。城市中的动物和植物便是这个问题的映射,而“宠物”便是这个话题的关键词。“宠物”生存方式的背后,似乎正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直接体现——所有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都认为城市动物就应该按照人类的“规矩”来生活。

这种隐形的“霸权”,隐藏在城市空间之中——例如不能进入的人工草坪、光鲜亮丽的街道。我们默认了城市街道应该理性高效、默认了街道中行道树的存在方式,也默认了宠物的生存方式。

但当我们站在不同的维度来看待我们的城市空间呢?

“他者”能给“自我”带来反思。“他者”,指的是跟我们完全不同的其他人,当然也可能是动物,他者们不会按照我们的逻辑而生活,我们信以为真的事情,在他者看来或许荒诞可笑。

因而,观察动物对于人类城市的反应是非常有必要的,动物的反馈可以指出当前我们城市的盲区和隐藏的霸权。

2023年10月,胡燕子工作室和亚洲动物基金,在社区营造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成都玉林东路社区,共同开启了一个名为“城市动物观察小组”的社区艺术行动。作为不断拓展艺术介入社区的边界的我们,和耕耘在动物保护领域数十年的亚洲动物基金,都对“人宠双向友好社区”这个话题提出了困惑:究竟什么样的社区可以被评定为“宠物友好”?而“动物友好”的城市空间又是如何被打造的?

城市动物观察小组招募海报。卢大脑门 制图

玉东社区有条名为“猫猫巷”的街角,布满了关于猫咪的可爱插画、猫爬架和猫窝,可这种人类视角下的“猫猫符号”并不能被猫本身识别,它们依旧很少出现在这条巷子里,仍旧穿行在人类主导的城市建设的缝隙之中,我行我素地在布满防盗铁网的屋顶飞檐走壁,它们眼中的城市可能是另外的世界。

“猫猫巷”中满是人类眼中的猫猫元素

猫猫对城市有自己的想法

借由此,我们共同展开了一系列观察小组的行动,除了反思前文所提到的“人类中心主义”之外,也借此获得了来自更多方的反思视角。比如从动物保护工作出发的亚洲动物基金关注着“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孰轻孰重的观点争议。以流浪动物为例,一方面,它们的真实处境和生存体验令人忧虑。另一方面,它们所带来的问题也随时拨动着当下社会舆论中紧绷的弦。如何去改善“问题”、消解“矛盾”,有时甚至优先于这些动物本身的需求和感受。

又比如来自小组成员西瓜和小星的作品所带来的反思。他们将生活在人类废弃物中的动物们的“家”以人类居所的方式“建造”出来,诞生了葡萄山脉、鸟五金市场、柜子楼等等艺术作品,并通过艺术作品进一步思考着:人类为自己改造的环境对于其他生物来说便是一种异地他乡,但这种异地又成为动物们不得已的住所和活动空间,与在自然中存在的同类形成差异,它们在人居环境中展现自己使用空间的天性,并把原有的场所变成了更小、更形状怪异的尺度上的建筑。这点其实和生活在以巷子为更大尺度、更复杂空间中,来自四面八方的租客对自己生活空间的改造一样——被迫生存于环境中,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品名称:《玉林二又七分之一巷》
艺术家:小星、西瓜
共创伙伴:果蝇、胡蜂、蜘蛛、甲虫、伯劳、蜜蜂……

作品名称:《玉林折叠》
艺术家: Shrink,Enjoyee
共创伙伴:玉林二巷的猫猫和狗狗
动物的栖居地具有明显的领地意识,每只猫狗有较为固定的主要活动空间,同时,动物对空间中不同物品和人类也有相异的使用方式。例如人类丢弃的椅子会成为猫猫的小窝及猫抓板,被人类视为危险的刀具被猫猫视为恬然小憩的钢板。
装置用三层相互叠加的平面,组成三种不同的机制或系统,以此来表达,在客观的空间中,不同主体的使用机制和观察视角是相异的,这种相异不一定是完全的冲突或入侵,而只是客观的存在。

作品名称:《打工蜂蜂的一生》
艺术家:想想,免免
共创伙伴:玉林菜市场的蜜蜂和醪糟
“本次我们选择了市场及周边的生物‘蜜蜂’进行观察。在实际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城市化十分彻底的社区里,蜜蜂这种常见的生命体出现概率并不高,实际可以生存的环境并不算友善,且从他们的生活轨迹里,可以窥见与人类社会相似的一隅。”

作品名称:《巢》
艺术家:过儿、派骆驼
共创伙伴:树上的(鸟巢及蛋、珠颈斑鸠、山雀)、地面上的(宠物狗)、透明罐头中的(流浪大橘、流浪奶牛猫、已经去世的三花小奶猫)
最底层的流浪猫生活在透明罐头里,看似安全实则随时面临危机,它们走不了太远,只能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谋生。
罐头以上是相对自由的世界,在人类生活的社区里,鸟类在大树的上部安家,戴项圈的小狗代表宠物狗,他们的主人常常会放它们在树下玩一会。
城市里的人类仰着脖子循着鸟鸣找鸟,树很近,鸟很远。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俯视的视角,就可以看到鸟类的具体生活,作品中的顶端部分是我们对这个视角的想象。

更多小组成员们创作的作品及说明请戳 这里

艺术作为抵抗异化的一种手段,有种超越社会现实的魅力,通过艺术手段介入社区营造也是胡燕子工作室一直以来的探索课题,“城市动物观察小组”行动是我们和亚洲动物基金共同展开“人宠友好社区”话题的起点,吸引到许多年轻人以超乎我们想象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想通过艺术化的创作,进行了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

城市动物观察小组行动思维导图

观察工作坊的系列成果最终在玉林东路社区的童年秘密档案馆的橱窗中,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展览,面向社区的公共视角能引起更多居民的共鸣。大家以类似“弹幕”的交流方式,用便签在作品周围表达着对展览主题的关注,这种方式也给予了城市公共讨论更多可能性。

在更开放的社区公共空间橱窗中布展

当艺术的目标不再是为了传播观点而是引发互动和思考,这样的社区共建模式的经验类似于一种“弱组织”的状态,我们期待提供没有答案的议题来引发思考;但这样的组织经验对组织来说却又是一种“强思考”的模式,如何提出议题、如何采用艺术手段或形式,都对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被既定的社区建设情况所困住,也要在形式和手段的选择上更具有未来性、启示性。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者代表的是一种反思视角,那他们瞄准的是现代之后的问题。跳出生活中充斥的“正确”,阻止这些“正确”对我们或多或少带来的异化,需要望向具体而真实的生活与生命,看到每一种存在方式。我们观察的是动物,反思的是自己。

小组成员们和作品大合影

城市也是这样,单一的叙事方式给了城市空间单一的解答范式,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难以察觉其中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范式之外的事物能给我们新的可能,比如那些自力更生的城市动物,也比如那些到处逃跑的流动摊贩。因此观察动物之外,我想此系列艺术行动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反思视角——

现代城市建设是否是营造了一种美观的幻觉,我们为了生活在充满这些时尚幻觉的空间而努力工作,这样的空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商业价值,最后也将变为一种可供交换的商品。

(文/三木加康 Summer,胡燕子工作室×亚洲动物基金“城市动物观察小组”小组成员;图/胡燕子工作室)

本周主题推荐

书|《猎人们》

作者朱天心投身于流浪猫的保护已有二十余年,一直致力于为动物权利发声。该书以人类学式的观察描述了街头上流浪猫的生存情境,展现了在城市中猫与人之间共生共存的模式,并提出了“疏离”的观念,认为人类不应该去占有,而是要去尊重动物的个体,这不仅仅是在呼吁人们关爱流浪动物,更是关于如何对待动物生命的一种反思。

书|《猫咪简史》

文章开头简要的讲述了猫的驯养历史,列举了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猫“高贵又神秘”的形象刻画,作者在书中引入了猫与女性的关系这一独特视角的探讨,讲述了猫的独立与不被驯化的个性特征,且总是和人保持着一种谨慎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猫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并以更加客观的视角看待人类赋予猫的形象标签。

书|《给你的猫一个家》

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在室内空间中营造一个对猫咪有益的生活环境,通过图示展现了如何合理地布置室内饲养的区域,才能让猫咪远离潜在危险,改善它的用餐环境,维护它的健康,并且还对如何同时饲养猫和狗提出了建议,帮助人们更加了解猫的属性与特征,从而增进主人与宠物间的亲密关系。

书|《再见了,可鲁》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导盲犬,摄影师秋元良平通过镜头记录了它从出生到死亡十二年的岁月,后期还被改编为电影《导盲犬小Q》。作者讲述了它在有限的生命中帮助过的几位主人,展现了动物对人类的信任和忠诚,文章还对导盲犬发展历史、选用条件和训练过程进行了科普,让人们看到除了“宠物”这个角色之外,“工作犬”为人带来的治愈和贡献。

影|《我在雨中等你》

该影片改编自小说《雨中的赛车艺术》,导演运用了大量仰拍镜头来展现小狗恩佐的视角,让它成为了叙事的主体,使得剧情更加丰满鲜活,引领观众一同去感悟对于宠物而言家庭、忠诚与勇气的意义。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分享会大家话海派——《海派》线下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听说读唱话上海微信公众号

上海·戏剧演出沪语贺岁剧《魔都俏佳人》

详情请关注 上音歌剧院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方媛:激浪

详情请关注 龙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会感受古老部族的呼吸

详情请关注 震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梦想时间

详情请关注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北京·分享会回到艺术现场,从City Walk到Art Walk

详情请关注 SKPRendezvous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国际亚裔女性青年艺术展:FLYFLYFLY 

详情请关注 KennaXu画廊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世界的迷宫:讲述儿童的另一种方式

详情请关注 JCAM近悦儿童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

详情请关注 金沙遗址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快闪:唤醒艺术多巴胺

详情请关注 成都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南京·展览|吴本俊松:癖

详情请关注 问象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号

厦门·分享会|集美·阿尔勒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厦门·分享会|与李世雄、林苒走入当代摄影

详情请关注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厦门·展览|思明山海艺术季

详情请关注 山海艺术季ART SHANHAI微信公众号

漳州·对谈|县城青年对谈:黔东南山城小县x闽南沿海城镇

详情请关注 大爱 JUNE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分享会穿透——一场美术史家与建筑师的对谈

详情请关注 文景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从“社区营造”到“社区设计”一一日本社区实践发展历程摡述

详情请见 Urban Stars 城市专家侃城市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