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知名快递公司:已报警!

2024-01-12 2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基本案情

近日,浙江台州温岭鞋商秦女士发布视频称,中通快递公司内部员工在直播间低价售卖商家正常发货的快递。

1月11日,中通快递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涉事中通网点已经报警,将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同时会积极和客户协商处理此事。

温岭市大溪派出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已对该事件立案调查。

秦女士发布视频

据了解,秦女士表示,其在网络上看到自己售卖出去的商品竟然在直播间二次销售,从外包装颜色、快递单号、发货人及店铺名字和鞋子款式颜色都与自己的货品一致。秦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当天我们发出货物未扫描揽收,直接就转移到中通快递员工直播间内售卖。我们79元的鞋子,直播间内售卖价29.9元一双包邮!”

1月8日,秦女士再次发布视频称,其在中通快递涉事员工的家中,发现了大量自己家产品的卡片及鞋盒,还有部分是其他品牌的。“其中有11月份的,更过分的还有12月30日我们发出的快递,在1月4日的时候已经给我们卖出去了。”

1月11日,中通快递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涉事中通网点已经报警,将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同时会积极和客户协商处理此事。

同日,温岭市大溪派出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已对该事件立案调查。

商家将出售的商品交由快递公司运输,却被快递公司员工进行二次销售,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那么,从法律上来讲,快递公司员工将货物据为己有并进行二次销售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将商家寄送的快递进行二次销售可能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贵州众芳律师事务所杨芳芳律师就大家关心关注的相关问题作出以下解读:

律师解读

一、快递公司员工将货物据为己有并进行二次销售的行为性质如何进行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二、盗窃罪的犯罪数额应如何认定?

对行为人盗窃财物的行为,被盗财物有价格证明的,应根据价格证明认定相应的盗窃数额;若无价格证明,或者根据价格证明认定盗窃数额明显不合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估价机构估价作为犯罪数额标准。

三、盗窃罪的数额标准如何进行划分并界定?

对盗窃罪数额认定的区分有一定的界限,如行为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四、盗窃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相关法条延伸学习

向下滑动查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8号》

第一条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第四条 盗窃的数额,按照下列方法认定:

被盗财物有有效价格证明的,根据有效价格证明认定;无有效价格证明,或者根据价格证明认定盗窃数额明显不合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估价机构估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律师建议

商家将商品交由快递公司发货的时候,建议投递时包装完整,并且拍摄留存快递单号,必要时做好标记,贵重物品建议购买商业保险。公民网购货物时,在付款之后也要注意查看发货状况和物流信息,收获时注意检查外包装和货物情况,及时察觉购买产品是否有掉包或货物被损毁等情况。

原标题:《知名快递公司:已报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