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与《繁花》同期的“上海气象往事”,侬晓得伐?
原创 中国气象 中国气象
东南风起、浦江船鸣
《繁花》如同万花筒和时光穿梭机
用光影美学带领观众
追忆上世纪90年代的沪上风情

图片来源:网络
彼时,上海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进入发展快车道
而与时代同心共进、同频共振的
上海气象事业
也正在时代的浪潮中
奋力书写气象现代化答卷
今天,小编就用
一组老照片
串起一段奋斗史
一起回味与《繁花》同期的
“上海气象往事”

在《繁花》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
气象大楼已经在沪守望风雨多年
我们就从这里
一起走进“九〇年代”的上海气象

▲1992年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服务值班室

▲自动填绘天气图

▲PDP-11/44电子计算机机房

▲VAX-11/780计算机机房

▲PDP终端机
电视剧《繁花》中常见雨天
一来是因为王家卫导演擅长雨景
二来也是上海雨量充沛的真实写照
身处亚热带季风气候
申城深受暴雨、雷电、台风等
气象灾害影响


▲气象雷达接收分析

▲WSR-88D天气雷达在南汇“落户”过程

▲全国第一部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
雷达是监测短时强降雨、雷暴等天气的“利器”。
1991年,上海气象工作者利用714国产天气雷达探测进行天气分析,而到了1997年,在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第一部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浦东南汇落成,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获得了显著提高。

▲1994年8月21日上海中心气象台领导发布9417号台风报告
台风一直是上海气象部门重点关注的灾害性天气之一。1994年8月21日,上海中心气象台领导正在签发9417台风报告。

▲台风特殊试验第三次技术会议
1993年,上海召开台风特殊试验第三次技术会议,中国约有30名专家出席会议,还有台风委员会成员日本、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韩国、越南以及世界气象组织和台风委员会秘书处派专家和代表与会。
在《繁花》第一集
和平饭店的英国套房里
大病初愈的宝总
瞥见正在建设中的东方明珠
是当时上海气象部门
开展气象服务的目标之一

电视剧《繁花》中,正在建设中的东方明珠 图片来源:网络

▲东方明珠
紧跟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变化,气象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由原先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逐步发展为以城市安全运行、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保障为重点。
1994年,当东方明珠电视塔建设进入钢天线整体攀升阶段,上海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加强现场服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派出10批53人次到施工现场进行小球测风和预报服务,提供工程施工必需的气象情报,保障钢天线整体攀升圆满完成。



右滑查看更多照片
20世纪90年代,上海气象部门还为杨浦大桥建设、卢浦大桥建设、港口作业提供现场服务。
因时而变,因势而动
随着通信、传媒等技术的变革
气象服务形式不断推陈出新
“李李们”用的BB机
正是当时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的
“新路子”之一


▲BB机

90年代,上海华云气象警报寻呼台开展气象信息服务,气象服务形式由警报器走向寻呼机时代,气象警报的覆盖面得到极大提高。

▲1996年的《天气预报》节目
1996年的夏天,每到夜幕降临,无论是云南路的羊肉馆还是进贤路的小饭馆,不时会传出气象主持人的声音。当年7月1日,有节目主持人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首次在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播出,晚上10时新闻后进行重播。
在结局中
阿宝来到了浦东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1995年年底浦东气象中心奠基仪式

▲1997年底建成浦东新区气象中心
气象人也来到了浦东这片开发开放的热土,浦东新区现代化气象系统建设得到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浦东新区气象中心于1997年在上海世纪公园内建成,开启为浦东开发开放保驾护航的新纪元。
《繁花》已迎来结局
但新时代的气象事业芳华正茂
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
和社会服务现代化
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篇待续!
上海气象x中国气象 出品
作者:朱晔 王瑾
照片提供:杨阳
原标题:《与《繁花》同期的“上海气象往事”,侬晓得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