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找信仰密码,这场音乐德育课有望走进上海大中小学课堂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2018-11-05 09:5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歌声与信仰》音乐德育课。  本文图均为受访者 供图

一首歌曲《永远的信仰》,演变成了一场探寻信仰密码的音乐德育课。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李伟发起并组建课题组策划的《歌声与信仰》音乐德育课,已入选上海市教委组织的2019校园文化及师德建设项目中校园特色文化品牌扶持项目之列,并进入到正式审核阶段,有望2019年在上海市的大中小学内巡回讲授约50场。

11月4日,李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歌声与信仰》音乐德育课旨在通过音乐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内在关系,探寻信仰密码,增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改革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建设者和参与者。

课程的呈现形式为以串讲人为主导,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或艺术导读的方法,引领大家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且包括现场演唱、现场朗诵、情景再现等表演互动形式。

一首歌激起青年教师内心的火焰

李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最初,《歌声与信仰》音乐德育课的课题设立来源于歌曲《永远的信仰》,这是一首对信仰忠贞的呼唤和赞美之歌,歌词大气磅礴,词意充满正能量,激发了她内心火焰。

她说:“这首歌能让大家振奋人心,有感染力,具有艺术效果。但碍于一首歌的艺术呈现内容体量及形式的局限性。于是,我们发起组织起了音乐思政课题组,获得了我们上师大音乐学院领导的认同和鼎力支持。”

在歌声里寻觅信仰的密码,是音乐德育课主旨之一。李伟说,《国际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解放军军歌》、《强军战歌》、《希望的田野上》、《不忘初心》等歌曲里都带有信仰的秘密,“我们沿着歌声的历史长河,把他们列进了篇章。”

李伟为学生上《歌声与信仰》音乐德育课

李伟说,《歌声与信仰》音乐德育课旨在通过音乐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内在关系,探寻信仰密码,增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改革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该课题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组织工作教研室主任任龙、武警上海总队原副政委张长东为课题指导;原武警政治学院十七队政委王永彬,任职业撰稿、策划编导,此外,还有多位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参与其中。

音乐德育课的授课对象是大中小学的年轻一代。李伟说,祖国未来担当都在青年人的身上,作为高校青年教育工作者,有一种使命。

李伟为学生上《歌声与信仰》音乐德育课

近5万名山东机关人员聆听讲座

2017年10月26日,《歌声与信仰》音乐思政课题组,在上海市百名将军活动中心及上海市百将公益基金会的组织下,与多位将军一起在上海市闵行区华虹小学进行了首次公开试讲。

2018年2月6日,课题组受邀参加了上海市2018年度公共艺术配套服务项目艺术导赏类公开展演,开始面向社会机关企事业党建口。

2018年6月1日,课题组走进北大,应邀参加“2018新时代中的校园文化精品工程高端论坛”。课题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引起了在场听众的肯定与赞赏。

山东省税务局慕名找到了上师大,邀请该课题组能为他们也上一堂特殊的音乐党课。10月29日,课题组受邀为全体山东省税务机关干部授课,现场加视频会议的形式,让近5万名机关人员聆听了这场讲座。

“此次济南之行,让我们整个演讲团队备受感动,全场税务干部相当认真,没有一人走动,大家不停的做着笔记,甚至有人现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山东省税务局全体税务机关干部认真的作风让我们课题组成员深受启发。”李伟说。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