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CCS Chemistry | 2024年第1期主编寄语:拥抱“困惑”,追求卓越

2024-01-15 10: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CCSChemistry ,作者CCS Chemistry

CCS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由中国化学会创办的高水平旗舰新刊,面向全球科学家,收录化学各领域高质量原创科技论文。关注CCS Chemistry,即时获取期刊相关资讯。

拥抱“困惑”,追求卓越

“The researcher is very pleased to be confused because if you’re not confused, if it’s all clear right away, that means there’s no chance you’re going to uncover something that’s not already clearer to people in the field. You want to make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your field. That means being confused, and that means there’s something there that probably other people don’t understand either.”

—Dudley R. Herschbach, 1986 Nobel Prize Laureate in Chemistry

时光匆匆,2024年已然到来,伴随着我们对新一年的憧憬和期望。新年的开始是一个充满希望和令人兴奋的时刻,但它也可能是一个我们对未来一年优先完成哪些事项而感到困惑的时刻。2024 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有很多可能的方向。

当然,困惑、忙乱并不是新年伊始的专属,它们是科研道路上的常客。乍一看,困惑似乎是件坏事。我们不应该总是知道正确的答案或者至少假装知道?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佛大学达德利·赫施巴赫(Dudley Herschbach)教授说:“困惑不一定是坏事也不需要刻意回避;事实上,困惑恰恰表明我们正在朝着新奇和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如果研究的每一步都清晰明了,那么别人很可能早已经搞清楚了”。1 因此,无论您在新年之初对应该完成什么感到模棱两可,还是遇到了困惑的研究问题,请接受赫施巴赫教授的建议——接纳“困惑”。因为,在科学研究中,困惑是难免的,感到困惑意味着不理解,才有重要发现的可能性。

回顾2023年末,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化学大事。首先是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和外籍院士增选名单,其中,郑州大学常俊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复旦大学彭慧胜、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卿凤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东南大学/南昌大学熊仁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叶国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厦门大学郑南峰、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当选为化学部院士;Andrew I. Cooper(英国)、Klaus Müllen(德国)、Konstantin S. Novoselov(英国、俄罗斯)、Martyn Poliakoff(英国)、Jonathan L. Sessler(美国)当选为化学领域外籍院士。向这些杰出的化学家表示诚挚的祝贺!同时也很荣幸在此简介他们的杰出成就,并分享在CCS Chemistry 发表的精彩文章,请见:202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CCS Chemistry 好文推荐。感谢大家对CCS Chemistry 的大力支持!

常俊标

郑州大学

常俊标教授在核苷类抗病毒重大新药创制、基于活性天然产物的药物研发及小分子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作用与调控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系统性创新成果。他发明的阿兹夫定已获批上市,是治疗艾滋病和新冠肺炎适应症的新型口服药物。

陈春英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陈春英研究员主要研究纳米蛋白冠的分析方法及其化学生物学效应、纳米材料生物体内行为的检测方法与机制、纳米佐剂与递送系统。她率先提出了决定体内“蛋白冠”形成的关键纳米特性参数,并发现了其隐身效应、远端效应等关键化学生物学特性,成为药物递送领域的重要分析方法和依据,为纳米药物的设计和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彭慧胜

复旦大学

彭慧胜教授主要在高分子材料化学领域开展研究,提出和合成出新型金属主链高分子;构建出具有多尺度螺旋取向结构的高分子复合纤维,揭示了电荷在高曲率纤维表界面分离与传输的机制,建立了纤维电子器件的设计思路,赋予纤维器件发电、储能、显示等重要功能。

卿凤翎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卿凤翎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有机氟化学基础研究和新型有机氟材料研制,开拓了系列有机氟化学新反应,首次提出和实现“氧化三氟甲基化反应和三氟甲硫基化反应”,推动了氟化学领域的发展。此外,他成功开发了多种高性能有机氟材料和有机热控材料。

唐智勇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唐智勇研究员长期从事无机纳米材料的可控自组装研究,提出了以纳米粒子为基元自组装构建超粒子,实现了超粒子光学活性的调控及在催化中的应用。他完成了组装基元精准制备,发展了纳米组装方法学,提出了超粒子光学活性调控策略,开拓了多级次超粒子在催化中的应用。

熊仁根

东南大学/南昌大学

熊仁根教授专注于分子铁电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功能研究。将居里对称性原理和冯诺伊曼原理融会贯通,提出了靶向设计策略制备多轴分子铁电体,成功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分子铁电材料。

叶国安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叶国安研究员致力于锕系元素化学研究以及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升级和发展。他在锕系元素分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系统性解决了强辐射场、复杂体系中镎、钚价态调节与控制难题。

游书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游书力研究员首次提出了“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概念,为手性合成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他发展了系列新型手性配体,实现了原子经济性高、环境友好的高选择性不对称去芳构化、金属与有机串联催化和碳氢键直接官能团化等新反应,并成功地利用新反应完成多个天然产物全合成。

郑南峰

厦门大学

郑南峰教授主要从事表界面配位化学研究,致力于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无机功能材料化学性能调控的本质,破解了系列典型金属-有机界面和金属-载体界面的分子层面结构,发现了无机/有机配位小分子修饰对精准控制金属纳米材料催化和防腐性能的规律。

朱为宏

华东理工大学

朱为宏教授从事光敏功能化学产品工程研究,围绕光敏化学产品功能化、高端化与稳定性强化新机制,建立D-A-π-A新模型提升稳定性新机制,构筑光控双稳态位阻型光敏产品新体系。

安德鲁·库伯

Andrew I. Cooper

英国利物浦大学

安德鲁·库伯教授长期从事先进有机功能材料及其研发方法学研究,开创共轭微孔聚合物、多孔有机笼、多孔液体等多个材料领域,首次报道可自主移动机器人化学家。

克劳斯·缪伦

Klaus Müllen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

克劳斯·缪伦教授开创了精准合成石墨烯纳米结构领域,引领了染料化学及共轭聚合物在有机光电器件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发展了经典聚合物合成方法,用于高效合成聚烯烃、聚醚酮和嵌段共聚物。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Konstantin S. Novoselov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介观粒子输运、超导与铁磁性、纳米结构和纳米制造,及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晶体。他首次制备石墨烯等单原子层材料并揭示其独特性质,开辟二维材料研究领域。

马丁·波利亚科夫

Martyn Poliakoff

英国诺丁汉大学

马丁·波利亚科夫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绿色化学交叉渗透的研究,在超临界流体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超临界流体中材料合成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重要成果。

乔纳森·塞斯乐

Jonathan L. Sessler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乔纳森·塞斯乐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超分子化学家,创建了扩展卟啉体系,开启了人工合成吡咯大环的研究领域,重塑了对吡咯大环受体的认识,推动和引领了超分子化学的发展。

此外,2023年末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值得一提,第三届“唐敖庆”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吉林大学第十六届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化学分论坛——CCS Chemistry 专场于11月17日在吉林大学顺利举办。这是CCS Chemistry 首次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特别邀请了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10位优秀博士生作者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

图1. 第三届“唐敖庆”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吉林大学第十六届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化学分论坛——CCS Chemistry 专场报告现场。

本月上线的CCS Chemistry 2024年第1期收录了5篇Mini-Review,2篇Communication和13篇Research Article。Mini-Review分别是:1)美国芝加哥大学田博之等关于可变形生物电子学的综述文章(本期封面文章);2)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Rienk Eelkema等关于非平衡自组装的综述文章;3)上海交通大学颜徐州等关于共价适应网络的综述文章;4)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Ronald A. Smaldone等关于共价有机框架的综述文章;5)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俞璟等关于寡肽自组装的综述文章。Communication和Research Article涵盖了有机氟化学、高稳定有机分子笼、导电金属-有机框架、肽自组装、析氧反应中的电催化剂、有机光伏电池、癌症免疫疗法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每篇文章的导读请见: CCS Chemistry 2024年第1期上线

我们很荣幸与大家共同开启2024年,期待呈现更多、更精彩的研究成果。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本期封面右上角增添了一个5周年logo, CCS Chemistry 今年即将迎来创刊五周年,我们会组织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在此,诚挚邀请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参与——发表您的杰出研究成果、严格高效的审稿、分享CCS Chemistry 的好文章或参与活动等。五年来,CCS Chemistry 始终秉持“发表对化学领域具有真正影响的杰出研究成果”的初心和目标,助力化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亦倍感荣幸能与您一路同行。

张希 教授

CCS Chemistry 主编

E-mail: xi@tsinghua.edu.cn

Donna J. Minton 博士

中国化学会出版主管

E-mail: donna.minton@chinesechemsoc.org

参考文献

1. Herschbach D. R. Interview.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86/herschbach/interview/ (accessed Dec 18, 2023).

注:本文根据CCS Chemistry 2024年第1期editorial 翻译整理而成,原文请见: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3.202301223ed1。

中国化学会

Chemsoc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CS Chemistry | 2024年第1期主编寄语:拥抱“困惑”,追求卓越 中国化学会 轻触阅读原文

中国化学会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CCS Chemistry | 2024年第1期主编寄语:拥抱“困惑”,追求卓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