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孙强/刘真/陆发隆团队开发克隆猴新技术,创造出首个活到成年的克隆恒河猴

2024-01-17 15: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体细胞(如皮肤细胞)含有生物体如何构造的遗传信息,但不会发育成新的生物体。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过去曾成功克隆过多种哺乳动物,例如大名鼎鼎的“多莉羊”。

2018年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神经所)孙强、刘真等人使用体细胞核移植(SCNT)首次创造出克隆食蟹猴,证明了克隆猴的可行性,拉开了克隆猴研究的大幕。

但到目前为止,克隆大多数哺乳动物物种的效率仍极低,胚胎和新生动物死亡率很高。在恒河猴中,目前有一项研究报告了成功的体细胞克隆,但幼体出生后仅存活了不到12小时。

2024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研究员、刘真研究员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陆发隆研究员等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Reprogramming mechanism dissection and trophoblast replacement application in monke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告了一只健康恒河猴的成功克隆,为克隆胚胎提供健康胎盘后它已生存超过两年。这些发现增进了对灵长动物繁殖性克隆机制的理解,或有助改进其效率。

研究团队比较分析了体外受精(IVF)猴囊胚和体细胞核移植克隆猴囊胚的表观遗传数据集。他们发现发育中的胚胎及其胎盘获取和读取遗传信息方式存在异常,并且克隆猴在代孕母亲体内发育的胎盘大小和形状也存在异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技术,用体外受精(IVF)胚胎的滋养层替换体细胞核移植(SCNT)滋养层(滋养层是发育中胚胎的细胞外层,后来形成胎盘的主要部分),从而为发育中的克隆胚胎提供健康胎盘。

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团队创造了113个克隆恒河猴胚胎,并将其中11个植入到7只代孕恒河猴体内,最终导致两次怀孕,其中一只怀孕恒河猴生下了一只健康的雄性恒河猴,研究团队将其取名为ReTro,目前已经存活了两年多。另一只怀孕恒河猴怀有双胞胎,但在妊娠第106天妊娠终止。

尽管目前仅报告了一只用这种方法克隆的健康恒河猴,这些发现可能被证明是未来克隆灵长动物的一个有前景的策略。

这只克隆恒河猴被命名为ReTro,是第一只活到成年的克隆恒河猴

自六年前孙强、刘真等人克隆出第一只灵长类动物(食蟹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希望利用克隆猴来模拟抑郁症和焦虑症等人类精神疾病,并评估包括抗抑郁药在内的药物的功效和安全性。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表示,我们现在看到这些克隆猴的使用已经开始,我们希望用尽可能少的动物来展示药物功效,而不受遗传背景的干扰。以目前的技术,生产克隆猴的过程仍然需要太多的代孕猴,虽然我们最近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没有解决克隆猴的效率问题。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3985-7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