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乙流占比连续上升!大人小孩接连中招,有人称“疼到骨头缝里”

2024-01-17 23: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继支原体肺炎、甲流之后

近日乙流又受到公众关注

一些人在网上

分享了自己感冒发烧的过程:

持续高烧不退

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转阴后仍持续乏力

有网友还表示:

“乙流是王中王

全身疼到骨头缝里都疼”

01

乙流在南北方均呈上升趋势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在1月4日发布的2023年第52周(2023年12月25日~2023年12月31日)周报显示,虽目前仍以甲流为主,但乙流占比正在上升,北方已连续9周上升,从第44周的4.2%上升至第52周的47.3%;南方已连续6周上升,从第47周的11.6%上升至第52周的26.4%。

图源:中国新闻网

02

乙流会有啥症状?

1、单纯型:会出现高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少数可能出现咳嗽、鼻塞、咽部干痛、声音嘶哑等症状。体温一般在1~2天到达最高值,3~4逐渐下降,退热后症状逐渐好转。

2、胃肠型: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下降等表现。

3、肺炎型:患者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发绀、咯血、极度疲乏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4、中毒型:可出现高热,抽搐等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乙流相比甲流来说,通常暴发的范围小,并且病情较轻。对于部分免疫力强、身体健康的轻症患者来说,是可以自行痊愈的。

感染乙流为什么会疼到骨头缝里?

其实不管是此前新冠,还是甲流、乙流都有些人出现骨头疼。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桦表示,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致病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可出现全身酸痛、乏力等。

当致病菌进入机体后会破坏免疫力,同时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环素等,炎症介质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当作用于骨头时,会导致患者出现骨头疼的情况。此外,致病菌可引起骨骼肌痉挛、收缩,如果刺激到周围中枢神经,部分患者也会出现骨头疼的情况,因此会骨头疼。

03

乙流和甲流有什么区别?

流感(包括甲流、乙流)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如机体高热、浑身肌肉酸疼,呼吸道症状如流鼻涕、咳嗽等反倒会更轻一些;发热则是持续发生,往往吃退烧药几个小时后又还会重新烧起来。

甲流

乙流

潜伏期

1~3天,最长可至7天

多为1~4天

体温

体温较高,一般会超过39°C

高热不退,超过39°C

症状

肌肉酸痛伴随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精神萎靡,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等症状,有时可能伴有呕吐腹泻

需要提醒的是,甲流和乙流的症状差别不大,很难根据临床表现鉴别,还是需要配合检验来诊断。

同时,特别提醒,乙流由病毒引致,我们平常用的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药,对乙流是没用的,所以不建议大家一发烧就擅自用抗生素。

04

感染乙流后2件事不要拖

1. 尽早服抗流感药,不要拖

乙流和甲流在治疗上二者没有区别,主要是用抗流感药物,可以缩短病程。服药需尽早,服药晚了要么就自己好了,要么转成重症,疗效就大大降低了。

流感症状出现早期阻断病毒复制,服药效果最好,其中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收到最佳效果。超过黄金48小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也能获益。建议按医生叮嘱服药。

注意:有肺部基础病,或者有免疫缺陷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的患者、孕妇、包括透析的患者等人群,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

2. 一定要及时休息,不要拖

2023年12月,浙江一医院接诊的一位14岁的乙流患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把支原体肺炎、甲流、乙流都“轮了一遍”。医生表示,短期内重复感染支原体、甲流、乙流与免疫力低、没有恢复休息好有关。

此外,预防流感的措施方面与预防新冠基本一样,如避免去人流密集、密闭的场所;居家环境要常通风;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等:“要继续做好保护,不可放松警惕。”▲

05

沧州市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

第一批鸡胚培养流感病毒分离工作成功获取毒株

市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在我市各大医院设立了多个哨点,属于国家级流感检测网络,承担着我市流感病毒的检测和上报任务。该实验室2017年起利用各大医院提取的流感病毒开展“鸡胚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实验,为国家流感疫苗研制提供抗原。

近日,在第一批100个鸡蛋的流感病毒分离工作中,他们成功获取了毒株,并送到省疾控中心。现在,他们又投入到新的流感病毒分离工作中,精心培育第二批50枚鸡蛋。

原标题:《乙流占比连续上升!大人小孩接连中招,有人称“疼到骨头缝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