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五年投稿,2023我的私人阅读十佳

2024-01-20 11: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的分享来自兰台万卷

文/兰台万卷

今年已是第五年给小河投稿个人年度阅读十佳,步履匆匆,都来不及感叹时光飞逝。过年的好处是清空,清理记忆,清除数据,至少在心理意义上,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今年继续沿着感兴趣的主题阅读,出走中东,深入拉美,在历史与现实的切换中,感受生活的日常。

【1】《声誉》 唐诺

《声誉》的主题是书的原书名《我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虽然作者最终关怀的是“声誉”、是书写者的历史位置、是该为何书写的问题,但作者用大量笔墨探索“声誉”之下两种更物质的背景,即权势和财富,有许多精彩表述。“声誉是这根绳子,它本身也许毫无价值还带点做张做致,但它系着、系住很多有价值的人和东西”。

唐诺所认同的书写的稠密感,毫无疑问是他文字特色,虽然他将本书认作限制在一般常识层面的小册子,也尽量引用如《瓦尔登湖》等更广泛阅读的书,每篇文章也是以片段出现,但背后所思考和探寻的问题是复杂的、深邃的,接续的是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汉娜·阿伦特等人的思考。

【2】《阿富汗仿古记》 刘拓

《阿富汗仿古记》是刘拓2014年和2017年两次在阿富汗寻访古迹遗址的记录,和一般文风细腻叙事入情的游记不同,作者的书写是“硬核游记”,目的地和路线清晰,到达后拍照打卡,行程紧迫,书中大量的照片与文字配合阅读,让读者身历其境。在记录古迹的同时,兼写风土人情和旅途观感,如在军警巡逻之下偷拍几张遗址的照片。

阿富汗在国人想象中,恐怕只有战争、恐袭等画面,普通人的日常与闲暇往往在我们的视野之外,而对它复杂的历史、民族、宗教等方面则更为陌生,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每次书写都尤显珍贵。只身游历战乱频仍的阿富汗,这是一趟勇气之旅,令人惋惜的是,作者最终也将生命留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和事业上,我们终将遗憾无法读到他笔下的伊拉克。

【3】《南京传》 叶兆言

叶兆言先生用文学家的笔触梳理南京从东吴至民国的历史,每个章节选择的叙述角度与人物都破费心思,除了兼顾王朝演进的政治史主线,更多的笔墨放在文化史、社会史、经济史上,选择的文献材料也颇为自由,文集、方志、史书、日记等均入文,展现南京丰富的文化历史面相。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南京的历史是应当被一再书写的,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书写过南京,这座城市的兴衰足以激发历代文人的兴亡之慨。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来说,只有阅读它的历史,才能看到它不一样的风景。

【4】《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 田晓菲

庾信《和刘仪同臻》一诗写道:“南登广陵岸,回首落星城。不言临旧浦,烽火照江明”,田晓菲教授自述写作《烽火与流星》这本四百余页的专著,正是为了解读此诗。普通读者对萧梁时代会相对陌生,对南北朝整体认识这是乱世,对以宫体诗为代表的萧梁时代的文学也有偏见,《玉台新咏》所载的宫体诗是写给妇人读的艳诗,这是传统的刻板印象,田晓菲教授回归文本产生的历史场景,正本清源,让读者对萧梁时代的历史与文学有新的认识。

“梁朝在后人心目中伤感、哀艳与颓废的形象其实乃是晚唐诗人的建构,它反映的不是梁朝本来面目,而是晚唐的文化氛围。梁朝本身,是一个意气风发、充满文化能量的时代,它额特点不是颓废,而是有一种健全蓬勃的文化精神,最心爱的乃是更新与创新。”

【5】《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加莱亚诺在他31岁时写下《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部震撼世界的作品。他的文字充满激情与愤怒,选择的是一种最有力量的表达方式。同时这种激情与愤怒又不是盲目的,而是通过对几百年拉美历史的追溯,揭露拉美百年贫困、战乱的原因与被掠夺的经济结构,充满洞见,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拨开历史的迷雾。

加莱亚诺对西班牙、英国、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帝国的殖民体系进行深刻批判,他所使用左派话语,对身处贸易战中的中国读者,相当的熟悉与实用。外向型经济特点,出口原材料与低级工业产品,劳动力价格低廉,收入微薄,国内消费不足,高失业率,引进外资与利润外流,技术垄断,这些书中反复出现的词汇,虽然是说1970年底前的拉美诸国,但又如此贴近当下的现实,尤其是加莱亚诺将经济与政治面向融合写作,读来也受启发。“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看到的不是资本主义原始的幼年时期,而是资本主义血腥的衰败。不发达并非发达的一个阶段,它是发达的后果。拉丁美洲的不发达来自他人的发达,现在它还在养活他人的发达。”

【6】《被入侵的天堂:拉丁美洲环境史》【美】肖恩·威廉·米勒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美洲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数千万的本土居民,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有自己的政权、农业方式、文化,西方人眼中的新大陆其实是旧大陆,将美洲大陆描绘成一片荒野,是西方人的“原始迷思”,这种原始迷思也塑造着美洲与西方的关系。作者通过对拉丁美洲600年环境史的书写,通过丰富的细节与多种多样的角度,展现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文化与自然的关系,其中核心在于可持续性。

作者在书中对城市、大坝、旅游业、石油化工业等现代文明基础的深刻反思,也在警醒读者思考自然生态的可持续与现代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旧的唯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与新的环境保护主义尴尬地并存,这种妥协用术语表示就是“可持续发展”,我们能不能同时拥有两者这个问题仍亟待解决。”

【7】《批评的激情》【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批评的激情》是帕斯访谈集,时间跨越大半个二十世纪。面对不同的访谈,帕斯谈论着诗歌、文学、政治、思想、艺术、宗教、写作、个人经历等不用领域的话题,有的回答不同,有的是不断重复和强调,最为精彩的部分是谈论诗歌的写作和对不同诗人作品的评论。

诗人帕斯,无疑是他众多身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他在书中分析和拆解自己的作品,《太阳石》等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为读者提供了一条走进他的诗歌世界的小路。他也在书中评论不同时代的诗人和诗歌作品,从但丁开始悠久的诗歌传统,他所推崇的马拉美、马查多、艾略特、庞德、威廉斯、斯蒂文斯等诗人的作品。他讲述与聂鲁达的交往,从友谊决裂到最终和解。在访谈中,他也讲述了他与布勒东的交往,参与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过程,也他对萨特存在主义等思想运动的看法。“诗歌创造始于对语言的施暴”,“诗歌是从心灵深处涌出来的,语言本身融为一体,就是说,和一个人,一种文化的记忆融为一体。一种非常古老而且无人称的源泉,和语言的节奏紧密相连。”“一个诗人无非是一个时刻,语言之河里的一个涟漪。”

帕斯这一代作家与政治关系密切,对帕斯来说,这首先与他的家庭密切相关。帕斯的祖父是自由派,父亲是萨帕塔主义的信徒与宣扬者,在帕斯位于米斯科阿克别墅的家里,就存在不同的政治观点,帕斯最终无疑回归了祖父的政治传统。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政治思想,“我的思想就是些意见。我现在和过去都是在捍卫我相对的真理。”在他的祖国墨西哥,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对他的政治立场不满,虽然他认为自己是在与左派对话。“20世纪最巨大罪恶的根源在于出现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它们否认由各种族和各阶级构成的人类。”

帕斯的思想丰富而深邃,他在《孤独的迷宫》中对墨西哥国民性的反思,对于读者认识墨西哥和墨西哥人认识自己,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自己的诗歌、文论、杂文中坚守道德立场和文学价值,“文学中的假叛逆意思是简单化、公式化,坚持一些半真理。作家不应该说一些初级真理,也不应该道德说教。”

【8】《全球化时代:无政府主义者与反殖民想象》【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全球化时代》以19世纪末菲律宾独立运动为研究视角,以黎萨尔小说《不许犯我》《煽动者》、伊萨贝洛《菲律宾民俗学》、马里亚诺·庞塞《书信集》等文本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三位影响菲律宾革命进程的历史人物的生平描述,将菲律宾的历史置于全球化的视野下,将菲律宾与西班牙、古巴、法国、英国、美国、中国、日本相链接,展现19世纪末无政府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政治主张竞相崛起的全球化景象,再现一战前世界政治与文化图景。作者研究视野十分宏大,但又从历史细节处下笔,通过史实编织历史,不作过多推论与评论,展现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黎萨尔是现代菲律宾的国父,其在菲律宾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梁启超、孙中山与鲁迅的结合,更有意思的是,这段菲律宾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时间重叠,又有相当的历史交集。

【9】《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英】齐格蒙特·鲍曼

鲍曼在书中所说的“新穷人”,是消费者时代的穷人,与生产者时代的穷人不同。生产者时代的穷人多是失业者,他们是生产后备劳动力,还有解决就业摆脱贫困的路径,福利国家政策也给予一定保障;而消费者时代的穷人,是欠缺消费能力者,一定程度上是被时代抛弃者,在消费时代他们被驱逐出道德责任范围外,福利国家政策崩溃,这些新穷人成了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威胁者,“穷”就是“不正常”,不仅不会在道德层面被同情,甚至被贬损至犯罪领域。作者对贫困与穷人问题,进行了追根溯源式分析,解决何以至此的问题,对现代化进行反思,“揭示当代贫穷叙事之下被忽视、被刻意掩盖的部分”,但书中未提供解决方案,甚至对未来趋势也不能给出肯定的预测。

【10】《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兰小欢

《置身事内》是近期被讨论较多的经济学著作,如作者所说,“本书没什么宏大的构思和框架,也没有预测,就是介绍些当下的情况,帮助读者理解身边的一些事情”,一本通识书的大热,也可以一定程度反应当前的经济困境与人们的焦虑,人们渴望对未来经济趋势有个认知。本书内容上回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视角切入,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困境的原因。书中提出“官场+市场”体制特点,解读地方债务形成的原因,“根源不在收入不够,而在支出太多,因为承担了发展经济的任务,要扮演的角色太多”。

书中指出政府的关键作用之一,是调控改变速度的快慢,“稳定的改革过程要留下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缓冲”。作者指出改革的关键目标是提高居民收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是继续城市化,创造服务业岗位,让人们更好的融入城市。作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通过改革与调整,继续保持经济增长活力。

原标题:《第五年投稿,2023我的私人阅读十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