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5岁儿童梦游时摔落受重伤,儿童梦游家庭管理贴士应牢记

2024-01-22 17: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近日,我院骨科成功救治了一位因梦游不慎从6楼摔落导致双下肢瘫痪的患儿。15岁的孟迪(化名)在夜间“梦游”时,不慎从6楼家中坠落,一小时后才被人发现,当时他的双下肢已无法站立,感觉麻痹。

这个案例值得大家警惕,究竟什么是梦游?梦游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家长又该如何进行日常管理,保护好梦游孩子的安全?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儿童梦游的家庭管理贴士。

孩子梦游的表现

梦游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发生普遍,特别是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更为常见。虽然梦游中的孩子经常睁开双眼或看上去是清醒的,但事实上他们正处于深睡眠状态。因此,孩子梦游时往往会显得很困惑或茫然,可喃喃自语或者答非所问,并且很难被唤醒。

部分梦游的孩子仅仅表现为走进父母的房间,但也可能会去一些奇怪的地方,如地下室,甚至是走到户外。孩子梦游时可能会有焦虑的表现,动作行为笨拙,并且做一些奇怪的事情,例如在壁橱里小便。梦游每次可持续几分钟至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孩子梦游时处于深睡眠状态,所以在第二天对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梦游可偶尔发生,也可每晚都发生,甚至每晚会发生几次。

虽然一般认为梦游是良性的,但家长应该特别当心孩子梦游时可能会不慎受伤,例如,可能跌倒在楼梯上或者走出户外。上述案例中的孟迪(化名)正是在夜间“梦游”时,不慎从6楼家中坠落。

导致孩子梦游的原因

梦游通常发生在睡眠最深的阶段(也称为慢波睡眠)。因此,梦游更容易在入睡后的第1~2小时内发生,该时段是深睡眠最有可能出现的时候。梦游在年幼的孩子中更常见,因为他们比青少年或成人有更多的深睡眠。

很多孩子偶尔会梦游,约17%的孩子经常梦游。梦游通常在4~6岁开始,并在8~12岁达到高峰。大多数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再梦游了,但是有些孩子在成人后仍会梦游。梦游呈家族聚集性。梦游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现夜惊,反之亦然。

当孩子睡眠不足时,梦游更易发生。这是因为睡眠不足后,机体会更容易出现深睡眠。睡眠越深,梦游就越有可能发生。如果你的孩子容易发生梦游,那么,任何导致睡眠不足的情况都可能引发梦游的原因,例如当您的孩子第一次放弃午睡或者日程安排发生了变化(如开始上学)。任何中断或破坏睡眠的事情都会增加梦游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以下情况:

睡眠时间不规律(每天的睡觉和起床时间总是不一样);

一些其他的睡眠障碍,如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

发热,生病;

一些药物;

睡眠时憋尿;

睡在不同的环境中,如在野营、朋友或祖父母家中;

睡在嘈杂的环境中;

压力

如何保护梦游的孩子?

保障孩子的安全:梦游的患儿在睡梦中可能会伤害自己或离开居室,因此,家长应当确保所有房屋大门都已上锁。同时,要确保所有的窗户,特别是二层或更高层的窗户,不要敞开,以免孩子跳出窗户。孩子睡觉的地方应尽可能安全,以避免发生意外。地板上物品不应该杂乱无章,物品不应该留在楼梯上,走廊应该是明亮的。在孩子的卧室门上拴一个铃铛,当孩子梦游离开房间时,可以提醒家长。门上安装警报器(连接在门把手上或门框上)也可以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夜间起床了。在楼梯的顶部放置门栏可以防止孩子坠落。

引导孩子回到床上:用平静和舒缓话语和孩子说话,引导孩子慢慢地回到床上。如果孩子在你试图引导时感到不安,那就让其继续,顺其自然。

不要叫醒孩子:虽然唤醒孩子没有害处,但也没有任何益处,而且这可能会让孩子更加焦躁不安。

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如果孩子在早晨看起来很疲倦,那可能是睡眠不足。梦游本身并不会让孩子疲惫,因为他们在梦游时是处于睡眠状态的。既然没有足够的睡眠时梦游更可能发生,那就尽量让孩子早睡。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和平时相比,当孩子睡觉的时间(或地点)发生变化时,梦游也更容易发生。如果你的孩子在别人家里过夜,应该让那家人知道你的孩子夜间可能会出现梦游。

寻找其他可能的睡眠问题:假如孩子夜间需要很长时间入睡、经常在夜间醒来、打鼾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睡眠不好,可能更容易发生梦游,解决这些睡眠问题通常会减少甚至消除梦游。

避免摄入咖啡因:咖啡因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并增加梦游的可能性。

其他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梦游症无须特殊治疗。但是如果儿童面临伤害风险或梦游频繁发生,则需要治疗。治疗可包括药物治疗或行为疗法。如果家长焦虑或者担心孩子梦游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本文作者

王广海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心理治疗师,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儿童脑科学中心研究员,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导,擅长神经发育和心理行为评估,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主要涵盖儿童青少年心理情绪问题、睡眠问题、发育行为问题、学习适应问题等。

门诊时间

特需睡眠障碍联合门诊(周三下午,两周一次)

国际诊疗部(周五下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