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种草“军事重地”的流量毒药如何解?

澎湃特约评论员 柳早
2024-01-22 20: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近期,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有博主分享了槐山矶石驳岸的拍照攻略。令人震惊的是,其无视“军事重地,禁止进入”的警告标识,不仅进行拍照,还引导网友翻越围栏,声称该方法“简单快捷”。

由于事涉国家安全,这一行为招致舆论猛烈批评:“为了流量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织和公民都有保护军事设施的义务。而这位博主的攻略分享,其实是将国家军事信息扩散至互联网,其危害不言而喻。

跑偏的种草社交开始“内卷”

类似行为其实并非个例。梳理过去一段时间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这种一味追求刺激、无视法律法规的“打卡分享”,已经成为互联网平台上一种非常刺目的“景观”,有些甚至酿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就在前不久,也有一个类似案例:1月11日22点17分左右,一男子通过所谓“网红打卡攻略”介绍的方法,进入南京西站,在攀爬列车车辆时被接触网高压电弧灼伤,且现场也有危险提示。也就是说,该男子虽然受伤,但也是一次“偏向虎山行”的行为,属于明知故犯了。

而在2023年8月,也发生过一起更加不幸的事故:四川雅安陇西河段突发涨水,正在该河段鱼鳞坝上拍照打卡的游客被卷入河水中,致7人遇难1人受伤。事故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有很多博主分享了这个野生景点的旅游笔记,引来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却忽视了这里并非景区,并随时有涨水的风险。

无论是“军事重地”“高压危险”,还是“请勿涉水”,似乎都没能挡住一些人探索的欲望。这或许和当前兴起的种草社交有关,即一些网民发布一些自己独到的发现,并吸引其他网民的效仿。翻入军事禁区的博主,是想分享一段“攻略”;跟风打卡的网民,也是因为看到了“攻略”。

当然,种草社交并没有原罪,它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生产的细分种类。如今人们的生活兴趣不断向细微处拓展,常规景区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充满野趣的偶然发现更容易勾起兴趣。想想此前,诸如露营、citywalk等,都曾借由这类攻略分享,一度成为互联网上的潮流。

而且,种草社交也正在成为产业。不少旅行、分享博主由此走红,并在平台的扶持下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一些小众的景区、商店、摊贩等,也由此获得了难得的曝光和商业机会。从丰富市场供给来说,种草社交及其衍生出的种草经济当然有其意义。

不过因为种草社交这种“不走寻常路”的特质,有时也很容易跑偏:在种草内容渐成红海之后,一些博主只能往更加偏僻、冷门的地方“内卷”。于是上述新闻里的情形就出现了:哪怕是明令禁止的区域,也挡不住他们的脚步。

平台责任不能仅仅限于“提示”

对于这类行为,平台应当有所警醒。尤其是一些侧重于生活经验分享的平台,随着平台的成长及其影响力的扩大,承担更加扎实的社会责任,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了。那么如何从类似事件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明确规则,也应当摆上日程。

当然,不能说这些年平台毫无作为。在以往发生类似的案例之后,相关平台也曾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已经上线搜索风险提示,在相关笔记展示时进行提醒。

但如今看来,仅有提示恐怕已经不够。就像闯入军事禁区的行为,其实并不需要等到造成实际后果,仅仅发布出来,就可能造成了某种危害。那么平台当然也应当强化审核巡查,对可疑内容在发布之初就做出反应,根据情况不同进行包括删除、锁定、限流等在内的一系列操作。

当然,这对平台来说,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也可能会对自己的核心业务带来某种冲击。

但平台应当明白,这种动辄挑战法律法规的内容,并不是一种值得津津乐道的“产品”,相反这可能是一种流量毒药——屡屡将平台卷入舆论的漩涡,造成巨大的公关危机。因此,平台有必要下定决心,对内容发布进行更有力的约束,不能再瞻前顾后、心口不一了。

文旅部门也要重视风险管理

文旅部门对类似现象也应当重视。很多所谓种草攻略,其实和近些年户外游是重合的,而户外游很多时候也是文旅部门所欢迎的一种新型度假休闲模式,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以露营为例,有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134.7亿元,带动市场规模为5816.1亿元。可以想见,哪怕游客并非前往购票景区,但一趟野游的各项开支——购物、用餐、住宿、交通等同样会创造消费。

但文旅部门也应当认识到这种火热市场背后的风险:相比于界限分明的景点,这种自发的户外游毕竟更加不可控。就以2023年为例,“网红打卡地”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在四川、广东、新疆等多地均有发生。

这意味着文旅部门也应当开始重视风险管理了,对于那些突然蹿红的网红景点,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摸底。在这个问题上,平台和文旅部门不妨加强联动,对于近期在互联网上的舆论走向保持关注。如果辖区内出现某个风险点,那么当地文旅部门就应当迅速做出反应,发布风险提示,还可以派专人强化现场巡查。

而对于热衷于分享种草笔记的博主和喜欢跟风打卡的网民来说,这些案例都是一种警示:流量的蛊惑固然诱人,但如果忽视了其中的法律和安全风险,就必然会带来反噬,其后果可能将是难以承受的。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施佳慧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