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屋顶玩?城市“第五立面”更新怎么做?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赵忞
2024-01-23 16:5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作为城市整体风貌的一部分,“第五立面”(建筑的屋顶或屋面)也是城市文化、地域特色和空间规划的立体化展示。

2024年上海两会召开前夕,徐汇区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小组对徐家汇商圈、衡复风貌区等开展调研,提出改善上海城市“第五立面”规划控制的对策与建议。例如,增强屋顶空间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融入城市休闲、运动、餐饮等多种功能,布置可体验、促交流、多元化的功能业态。

这意味着令屋顶可上人。与“绿地开放”相比,“屋顶开放”的技术要求和改造成本都高出很多。那么,什么样的屋顶结构适合改造成可上人屋顶?城市屋顶更新的难点与需要注意的点又有哪些?

第五立面更新,不同时期不同追求

中国城市的“第五立面”更新,相关政策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现了。目的上来说,有的主要还是为了增加城市绿色,缓解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现象),如2012年《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有为了追求空间美化和秩序感,如2017年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2021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推进城市建筑屋顶美化”作出答复——将持续优化城市第五立面,编制国家城市设计导则。

在优化城市第五立面上,上海是先行者。2023年秋,上海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第五立面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基本原则不仅包括整体美观原则和绿色经济原则,还包括功能合理原则,鼓励因地制宜扩展功能,融合屋顶生态景观和活动功能价值,创造可供大众休憩观景的公共空间。也就是说,鼓励将更多的屋顶改造成为可上人屋顶。

可上人的屋顶一般是平屋顶,而非中国古建筑常见的有坡度的大屋顶。梁思成主张的“大屋顶”曾被批评浪费建筑材料,因此,为了建设成本考虑,1949年至改革开放早期建设了很多平屋顶的低层或多层公共建筑。

俯瞰静安区中心,南京西路附近的平屋顶多层建筑。赵忞 图

但在使用中,平屋顶建筑,特别是居民楼,散热过快,不如坡屋顶保温,碳排放量更大。全国范围开始了延续二十多年的“平改坡”

“平改坡”进程中,办公楼、医院、机关单位、学校、商场、车站和演艺场所等公共建筑往往被忽视。当下,“第五立面”改造期待融入更多功能的可上人屋顶,针对的便是这类公共建筑,这也是城市更新进入“深水区”、更加精细化的表现。

不可上人到可上人,屋顶改造难点有哪些?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梳理后发现,不可上人的屋顶想要改造成人可以活动的屋顶,主要有以下难点:

首先是荷载问题。一方面,屋顶承重力是否足够;另一方面,如果原本的地基偏弱,建筑整体无法实现大荷载。改造成可上人屋顶,其新材料重量若加重整体建筑,可能会产生有不规则沉降等问题。

其次是建筑结构问题。当屋顶改造为可上人,人要如何“上”屋顶?从检修孔或钢筋爬梯改造成楼梯间,或搭配电梯,都会涉及建筑结构改变。

再次是经费来源。建筑结构改造的成本不低,由谁出钱是个问题。早期很多建筑的“平改坡”项目就因资金问题被搁置。即使有补贴,补贴是否能覆盖结构调整的成本、实现项目的完整落地也值得关注。

在上海,不乏一些较为成功的屋顶改造案,如百联集团总部、卜内门洋行、永兴仓库、世界技能博物馆等,都实现了在安全的基础上满足公共空间的功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建筑本身是历史文化遗产,所以改造资金相对丰富,也是这些项目能够改造成功的原因之一。

永兴仓库屋顶改造后,虽然没有绿化,但是可以容纳集体团建活动,也可眺望周边城市风景。赵忞 图

推动屋顶开放,怎么开放更合理?

与“绿地开放”相比,“屋顶开放”的技术要求和改造成本都高出很多,因此推进速度较慢。如何有效推进屋顶开放,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是分批次更新。商业建筑、学校等建筑可作为试点项目,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试水”。而对于最难改的老办公楼,建议等到城市更新资金如何流动更成熟,有了更可行的盈利模式后再做改造。

第二是加强监管。在“试水”过程中,住建等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仔细评估建筑本身是否适合改造,避免让不适合改造的屋顶也被错改成多功能屋顶,反而让建筑变成危楼。

第三是更新现有规划统筹指导意见的版本。现有指导意见中的技术支持主要面向新建筑新片区,而平屋顶最多的老建筑尤其“非历史”老建筑改造存在空白。建议技术支持扩大到不同类型的建筑。

第四是平衡公共性与建筑原本的功能。对于公司私有的办公楼,屋顶改造后一般只能由本公司的人偶尔使用,谢绝周边居民,公共性有限。可上人屋顶是否能实现如“打开附属绿地”后的口袋公园一样,具有公共性,可供市民使用,同时不妨碍办公?

在国际上,有如采用外挂直达电梯,或从城市公共空间开始加入缓坡,或者从隔壁建筑引入架空步道等方式,让办公人员和市民分流,不经由建筑内部便直达屋顶,享受城市更新后的红利。

MVRDV设计的橙色屋顶步道,从一个屋顶延伸到更多临近建筑的屋顶上。

白猫主展馆增设特别的脚手架体系,通过楼梯可从建筑边的绿地不经室内直接到不同楼层观展。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张俊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