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委书记访谈录|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火爆“出圈”后,我们不满足于只当“网红”城市

澎湃新闻记者 罗振宇
2024-01-24 13:1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访谈摘要】

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

►刚刚过去的2023年,景德镇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5%。“夜珠山”、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等文旅IP持续火热,特别是年轻群体打卡热度暴涨。

►从古至今,景德镇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无论来自哪里,来了就是景德镇人。这里人文依存自然,陶艺融通民艺,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健全完备的旅游格局,吸引了8.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6万多名“景漂”在景德镇就学、创业、生活。

►在快速更迭的互联网时代,景德镇不能也不会满足于只当一座“网红”城市。2024年,我们将在“锻造本地特色、擦亮品牌底色”方面投入更多心思,不断提升城市亲和力、业态吸引力、文化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

►没有陶瓷就没有景德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陶瓷这个“根”和“魂”,而且要专心致志、优先发展。

►2023年,景德镇陶瓷产业营收突破860亿元,实现三年翻番;陶瓷税收突破10亿元,三年增长173%;陶瓷外贸突破10亿元,三年增长三倍;先进陶瓷总产值达到260亿元,连续三年翻番。

►景德镇既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同时还是中国直升机的摇篮。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促进“军转民、民参军”,丰富拓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短途运输、通航培训等业态发展,推动航空产业强龙头、补链条、成集群,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为江西打造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贡献景德镇力量。

1月22日,2024年江西省两会首日,“岁岁鸭”小公仔一亮相“委员通道”,便赢得全场喜爱。据江西省政协委员、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介绍,这款新近推出的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形象创意正是源自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镇馆之宝——烧造于大明成化年间的“素三彩鸭形香薰”。

会场里的这一幕,让人们不禁再次好奇,古老的陶瓷文化,时至今日为何仍魅力长存?

面对这一思考,江西省两会期间,江西省人大代表、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给出了他的回答。在他看来,陶瓷文化至今千年不朽,或在于它能够满足人们重拾生活梦想、追寻“诗和远方”的精神需求。

2023年5月,刘锋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曾热情“喊话”:“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景德镇打卡,走一走、逛一逛、尝一尝,实地感受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时隔半年多,在这次专访中他透露,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玩泥巴”,刚刚过去的2023年,景德镇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5%。

但对于火爆“出圈”,这座城市却相对冷静。“在快速更迭的互联网时代,景德镇不能也不会满足于只当一座‘网红’城市。”刘锋说,新的2024年,景德镇将在“锻造本地特色、擦亮品牌底色”方面投入更多心思,不断提升城市亲和力、业态吸引力、文化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从“网红”到“长红”、变“流量”为“留量”,努力“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2023年景德镇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0%

澎湃新闻:“进货式旅游”“china(瓷器)walk”“想去景德镇玩泥巴”“没人能空手走出景德镇”……2023年,与景德镇旅游相关的网络热搜不断。过去一年,景德镇究竟有多“火”?

刘锋:刚刚过去的2023年,景德镇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5%。“夜珠山”、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等文旅IP持续火热,特别是年轻群体打卡热度暴涨。

景德镇为何能吸引来世界各地的游客,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古老的陶瓷文化,时至今日为何仍魅力长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陶瓷文化本身具有无穷魅力。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有2000年冶陶史、1000年官窑史、600年御窑史、100年近现代陶瓷发展史,保留了最为丰富、最为完整的瓷业体系及文化遗存,形成了独特的瓷貌、瓷韵、瓷文化,曾经的“陶阳十三里”,处处繁花似锦;唐、宋、元、明、清精品瓷器,代代推陈出新;72道制瓷工序,道道都有绝活;150多处老窑址,处处令人震撼。这些为景德镇文旅业态提供了全球独一无二的陶瓷文化资源禀赋,能够满足游客重拾生活梦想、追寻“诗和远方”的高等级精神需求,本身就拥有“爆款潜力”。

其次,年轻时尚成为城市鲜明底色。“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从古至今,景德镇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无论来自哪里,来了就是景德镇人。这里人文依存自然,陶艺融通民艺,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健全完备的旅游格局,吸引了8.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6万多名“景漂”在景德镇就学、创业、生活。现如今,玩泥巴、逛集市、挑瓷器、烧玻璃等,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这既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就业创业的形态,寓创业于艺术、化艺术于生活,洋溢艺术感、充满烟火气、彰显国际范、纵享漫生活,景德镇正在成为一座亲切、精致、自由的人文之城、艺术之城、青年之城、创新之城。

景德镇特色菜肴窑工鸡。本文图片均为 景德镇市委宣传部 供图

此外,瓷都美食也让游客流连忘返。美食是文旅产业的重要拼图,也是一座城市“有味道的名片”。近年来,随着景德镇网络热度的提升,景德镇的美食也随之声名鹊起,抚州弄成为“网红”美食街,窑工鸡、苦槠豆腐以及油条包麻糍、冷粉、碱水粑、牛骨粉、乐平煎饺等好评如潮。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全力唱响景德镇菜品牌,努力把“千年瓷都”打造成为“美食之都”。

澎湃新闻:火爆“出圈”后,新的2024年,景德镇旅游打算如何从“网红”到“长红”,变“流量”为“留量”?

刘锋:在快速更迭的互联网时代,景德镇不能也不会满足于只当一座“网红”城市。2024年,我们将在“锻造本地特色、擦亮品牌底色”方面投入更多心思,不断提升城市亲和力、业态吸引力、文化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

一是释放陶瓷文化潜力。千年不熄的窑火,不仅煅烧出精美的景德镇瓷器,也培育了灿烂的陶瓷文化。独特的陶瓷文化,是景德镇文旅产业的最大优势、最大资源、最大财富。我们将活态保护好千年窑址、系统传承好千年技艺、集成呵护好千年匠心、精心讲述好千年故事,加快打造世界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使景德镇始终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瓷都、陶瓷高地。

夜幕下的陶溪川游人如织。

二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旅游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要想引得来、留得住各地旅客,无疑需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我们将坚持市场化理念做旅游,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力量,错位化发展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陶科园、陶博城等“五陶”业态,景区化推进“千馆之城”建设,全域化唱响“夜珠山”文旅消费品牌,让游客更好体验文化盛宴、留下独特回忆,让景德镇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三是加强行业规范整顿。市场秩序关乎旅游业的生命力,对增强旅游消费信心、激活游客消费潜力至关重要。我们将优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供给,打造“景德镇菜”品牌,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拓展旅游集散功能,壮大提质酒店住宿行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民宿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有效缓解我市酒店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努力推动“网红”变“长红”,构建全域、全时、全龄、全业的陶瓷文旅消费生态体系。

让陶瓷成为景德镇的“金饭碗”

澎湃新闻: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景德镇考察调研,要求“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景德镇将如何具体行动?

刘锋: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景德镇发展特别牵挂、特别关心,8年时间先后5次对景德镇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发表重要讲话、发来重要贺信。特别是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亲临景德镇考察调研,并要求我们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总书记对景德镇的殷殷嘱托,是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的,其核心是推动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我们将坚持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大力实施陶瓷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推进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原真化保护,让文物活起来。我们将全力抓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国家试验区建设的“龙头工程”,系统梳理保护老窑址、老街区等瓷业遗产,守护好千年瓷都的“根”与“魂”。统筹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等项目建设,提升文物、文化、历史的温度热度,让景德镇始终是一部活的陶瓷历史文化教科书。

坚持系统化传承,让非遗“潮”起来。我们将以创建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抓手,用好丰富的非遗资源,系统推进非遗传承人培养、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和陶瓷文化挖掘阐释,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陶瓷设计与品牌塑造相融合。在陶瓷创意设计上做足文章,充分依托陶瓷高校、人才集中的优势,打造世界陶瓷设计中心,让景德镇陶瓷更具时代化特征、彰显国际化语言、满足多元化需求。大力创作陶瓷文化ACGMN(动画、漫画、游戏、音视频、小说等)艺术精品,打造更多体现中国审美、陶瓷特色、当代精神的“国潮”产品,让陶瓷文化“潮”出生命力、“潮”出购买力。

洋“景漂”在景德镇从事陶瓷创作。

坚持国际化交流,让“客厅”热起来。我们将围绕打造国家文化交流客厅,坚持以瓷为媒、以瓷会友,高水平有效益地办大会、办大展、办大赛,推动瓷博会申报国家级重点展会,把陶博城打造成推动陶瓷贸易发展的强引擎,建设陶瓷会展中心城市。深化与各友好城市在文化旅游、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携手绘就人文交流新图景、跑出经贸发展加速度、书写友城共赢新篇章。

澎湃新闻:陶瓷,不仅是景德镇蜚声中外的文化名片,更是一项延续千年的产业。过去一年,景德镇陶瓷在产业发展方面成绩如何?

刘锋:陶瓷是景德镇立市之本,是景德镇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产业,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文化链、价值链、创新链、生态链。没有陶瓷就没有景德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陶瓷这个“根”和“魂”,而且要专心致志、优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考察调研时,也嘱托我们“要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陶瓷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陶瓷文化保护、陶瓷传承创新、陶瓷文旅融合、陶瓷工业壮大、陶瓷经贸交流,以及各类“陶瓷+”“+陶瓷”等全方位、全链条、全生态发展。2023年,景德镇陶瓷产业营收突破860亿元,实现三年翻番;陶瓷税收突破10亿元,三年增长173%;陶瓷外贸突破10亿元,三年增长三倍;先进陶瓷总产值达到260亿元,连续三年翻番。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陶瓷首位产业,全力推进现代化转型升级,在做大日用陶瓷、做精艺术陶瓷的基础上,坚持把先进陶瓷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一批先进陶瓷产业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增强先进陶瓷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国家先进陶瓷发展样板区,力争2025年先进陶瓷产值突破500亿元,再造一个景德镇传统陶瓷工业。同时,大力推进数字赋能陶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陶瓷文化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深度融合、集成应用,助推陶瓷文化IP化、品牌化、商业化、规模化发展,让陶瓷真正成为景德镇的“金饭碗”、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加快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澎湃新闻:2023年10月总书记的景德镇之行,除了深入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还考察调研了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也让更多人开始知晓,原来景德镇不止有陶瓷,还有航空产业。能否介绍一下,航空产业在景德镇有着怎样的地位?

刘锋:景德镇既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同时还是中国直升机的摇篮。近年来,景德镇把航空产业定位为“3+1+X”特色产业体系(即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其他优势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之一,聚焦高附加值航空配套、直升机及通航、无人机及eVTOL等三大赛道,全力打造“制造与运营相融合、总装与配套为一体、航空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的航空产业高地。

2023年,景德镇航空产业营收突破400亿元,占江西全省的半壁江山。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近年来我们作出了一系列努力。

近年来,我们发展壮大航空企业。目前全市现有航空企业105家,其中投融资平台1家、通航运营企业2家、制造企业102家,形成了以昌飞公司、直升机所为龙头,以江直升机、景航锻铸、昌兴航空等企业为骨干,涵盖直升机及无人机研发、制造、通航等完备的航空上下游产业链。

景德镇高新区航空零部件产业园。

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深入推进低空空域改革,目前已形成1座民航机场、3座通航机场的布局,建设有10余个直升机起降点;景德镇通航协调运行分中心建成试运行,通航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同时,还建成超100万平方米的航空类标准厂房,省内镀种最全、产线最多、配套最完备的电镀集控中心成功投入使用。

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化科技创新。积极拓展与北航、南航、西工大、哈工大等航空领域“大院大所”合作,一批创新平台相继落户,航空复合材料、航空应急救援作业标准等一批科研成果完成转移转化,航空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落地景德镇,也为我们的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努力构建先进制造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对景德镇发展航空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对景德镇发展航空产业而言,这是一项重大机遇。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促进“军转民、民参军”,丰富拓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短途运输、通航培训等业态发展,推动航空产业强龙头、补链条、成集群,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为江西打造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贡献景德镇力量。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