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两会之声|科技创新能力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澎湃新闻记者 彭艳秋
2024-01-25 08:31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科技成果的转化失败率高,创业风险大。如何更好实现从实验品到产品,从产业到商业,从科研到创业,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化?

在1月24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专题会议上,多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关注到科技创新能力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议题。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云提到两组统计数据:中国前沿的科技成果只有10%-30%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能够真正形成产业的科技成果仅为其中的20%。“另外一组是投资数据。2023年的清科最新统计,1-3季度,全国种子期投资金额占比是7.3%,初创期投资金额占比是21.3%,扩张期是最多的,扩张期投资金额占比46.2%,成熟期投资占比是25.2%。”

前沿科技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它的技术路径、产业应用、市场培育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资金投入量大。产业和市场基础薄弱,培育期限长。未来产业源于技术研究,培育和成长需要有耐心的资本陪伴。

朱云建议,要建立容错机制,前沿科技投资要早进慢出,主动让利、勇担风险。在民营市场化资本不肯、不愿、不敢投资的阶段,要充分发挥国有创投机构在产业发展的压舱石和基本面作用。投早、投小、投未来,要给予40%-50%,甚至70%的风险容忍度。建立科学考核机制,给予更长的投资和退出期、更高的管理费用以及更高比例的收益分成。

“建议政府要出台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和激励政策,鼓励保险机构对前沿技术的研发和未来产业开展科技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推广,提供精准化的险种,充分发挥科技保险市场化、精准化、覆盖面广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建议上海设立专业保险公司,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吸引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落户上海,实现科技引领、产业发展、金融创新高水平循环。”

上海市政协常委、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表示,作为金融中心城市,上海市不缺基金、不缺钱,但缺少市场化主体运行运作管理的基金,也使得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一批优秀企业留不下来、引不进来。

为应对上述挑战,陈启宇建议,大力支持市场主体参与科创基金的发展,结合当前情况来设立科创企业的纾困基金。

“聚焦三大先导产业,由政府领导、市级母基金/大国企/金融机构出资,通过招标或者其他竞争的形式,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国内领先的市场化基金管理人和领先的龙头企业(尤其是本土龙头企业)来管理这些科创发展基金,有效对接本市的源头创新资源,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同时积极鼓励本地龙头企业来发展CVC模式(企业风险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简称CVC),CVC模式是当前国内在产业科技发展上最具备竞争优势的一种模式。”

陈启宇建议上海尽快在政府的推动主导下,结合市场化运行机制来建立科创纾困基金,使得在这些领域能够帮助、扶持、留住、引进一批先进的科创企业,来夯实上海的科创企业产业基础。

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主任成键也表示,长期以来,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相比,上海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重不高。

成键指出,通过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当前影响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包括:主管部门协调效率、财政投入杠杆、产学研合作意愿、人才服务体系效率等几个方面有待提升。

成键建议,提升协调管理效率,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垂直领导下,将分属不同部门的科技创新管理投入权限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和协调。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各类专项基金成立产学研种子基金和导向基金,以急需支持的各类项目为切入点,协调资金使用,进一步探索将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交给创投和风投机构进行改革。

“提升产学研合作效率,在应用型科技创新立项和评审方面,建议各类科研基金的管理部门实行企业出题、院校申请、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支持模式。建议有关部门对符合国家和上海重大科技聚焦领域的成果和已经在企业中转化应用的科研成果赋以更大权重。”

此外,成键建议,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服务力度。除了为高端人才提供科研经费、税收保险和就医等全方位服务之外,更应加大对青年科研骨干提供配套支持力度,通过人才公寓、住房和交通补贴、户籍、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引得进、留得住,为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孙扶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