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12月聚焦艺术与科技,主题“加速的未来”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18-11-09 08:4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广东美术馆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学术对谈(上海站)“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解读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于11月6日在上海民生美术馆举办,广东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总策划、文献展策展人王绍强、主题展策展人张尕以及多位青年参展艺术家参与对谈。

陆平原《爱情考古- 1》、《洞穴革命》Lu Pingyuan, Love Archaeology- 1, Revolution of the Cave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将于12月21日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以“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As We May Think, Feedforward)为主题,分为主题展和文献展两个部分。主题展邀请来自15个国家的约50位/组艺术家参展,文献展将全面回顾过往五届“广州三年展”的历史发展,梳理学术脉络,更充分而系统地深入探讨“广州三年展”的品牌策略、展览机制和未来的发展走向。此外,广东美术馆还将联合广东地区多个艺术空间组成的平行展,共同深化当代艺术问题的探讨。

Thomas Feuerstein《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大理石,塑料管,不锈钢管,托盘,剪刀式桌台,260cm × 145cm × 80 cm,2016 – 2018

聚焦艺术与科技

本次三年展的主题展览分为叠加: 数字中的艺术(Inside the Stack: Art in the Digital)、同类演化(Evolutions of Kin)、机器不孤单(Machines Are Not Alone)三个部分,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划和文献展策展人,安琪莉可·斯班尼克(Angelique Spaninks)、张尕、菲利普·齐格勒(Philipp Ziegler)担任主题展策展人。

Melanie Bonajo《Progress vs. Sunsets》1 or 2 screens, prints, custom made objects, variable dimension,2017

“想象一个未来的设备……人们可以在其中存储所有的书籍、记录和通信信息,并且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和灵活性与这种机械设备进行互动咨询。这种设备是对人本身记忆的直接扩大和补充。”(范内瓦·布什)

1945 年夏天,美国工程师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在波士顿的《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诚如所思》(As We May Think)的文章,设想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通用通信设备,预示了信息社会的到来。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所思考的景观,已超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在这新的秩序中,曾经假想的“扩展存储器”(Memex)不仅化身为强大的现实,而且加速发展为一个遍布全球、相互连接的机器网膜。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而永久地改变了当代之工作和娱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概念,甚或生命本身的意义。

Missingyou_01 Dorian Gaudin(USA&FR)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以“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为题,将这篇开创性文本的深远影响延伸到艺术领域,以反映过去几十年来技术进步的轨迹及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回响。

本次三年展旨在探讨由技术构建的时空,从真实到虚拟所产生的多重影响,同时通过地理纬度和宇宙前景来审视创造性的努力,应对危机中的挑战和机遇,并再一次通过人类和非人类、生物与机器、有机与无机的联盟的愿景进行思考,提供一种关于新的生态可能性的场景,使得经过重整的人文主义可以在“物的集合”(此处借用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创造的术语)中共生互惠地成长。

Avrid and Marie SAM-screenshot2

在对谈会上,策展人张尕针对展览文化语境的问题展开叙述,他对展览主题“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as we may think: feedforward)进行了学理上的阐释,他对翻译过程中“诚如所思”对人作为主体的前提假设的消解,以及“feedforward”包含的“前馈”概念,从理论基础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技术发展成倍加速所塑造的新现实,为我们重新思考人与非人,人与机器,以及人的自我认知等问题带来新的可能性。他表示本次展览将与当下流行的、纯粹追求感官体验和缺乏问题与思考的新媒体展览完全不同,展览将回归对技术、机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与提问。

邓悦君作品

五位青年参展艺术家邓悦君、陆平原、林科、冯晨、蒋竹韵介绍了将要在本届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以及相关创作理念。据悉,此次广州三年展的参展艺术家跨度很大,既有1930年代出生业的艺术家,也有20多岁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他们将从不同角度共同思考这一命题。

全面回顾“广州三年展”16年历程

区别与以往的广州三年展,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会对前五届广州三年展做一个文献的梳理。对谈会上,广东美术馆相关人员回忆了广州三年展所走过的16年历程。

VEN_SafetyMeasures Simone C Niquille

据介绍, 广东美术馆1997年建馆,2002年开始第一届广州三年展。当初建立广州当代 艺术三年展是怀揣着“以艺术的独特形式,记录对这一时代精神的反应和相关的思考,并参与人类文明的建构,使其成为具有区域性和全球影响的专业性当代艺术国际展示”的美好愿景,这一目标也是多年来他们持续坚持的。

从2002年第一届至今,广州三年展已经举办了五届,过去五届的主题很多涉及时间和区域性问题。比如首届广州三年展是由巫鸿策划的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回顾了1990年到2000年的特定时间里,90年代的当代艺术;第二届,“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也是一个关于区域性的讨论,把珠三角放置在全球化的背景来看待,对比中国南部城市的区域特殊性,强调广东与其他地方的差异性;第三届“和后殖民说再见”是讨论一个理论问题。第四届“见所未见”讨论所见与非见之间的哲理性问题,其实也是对一些遮蔽性的现象和意识的呈现。第五届“亚洲时间”从时间和空间轴上讨论亚洲的问题。

YOU_R_CODE_Photo_Felix_Gruenschloss_copyright_ZKM_1 贝恩德•林德曼Bernd Lintermann(德国 Germany)

文献展将全面回顾过往五届“广州三年展”的历史发展,梳理学术脉络,更充分而系统地深入探讨“广州三年展”的品牌策略、展览机制和未来的发展走向。王绍强馆长作为本次文献展的策展人,他认为,在时代变动的节点上,策划一个与主题展并行的文献展来梳理广州三年展本身的历史,这对于理解本届展览的主题及其提出的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这段历史能够与本届展览一起,构筑一面反映本土和全球社会变化的镜子。

陆明龙作品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