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思考暹粒(三)——历史与当下的交互

2024-01-26 07: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序言】2023年6月17-27日,得益于由东盟基金会(ASEAN Foundation)主办,获得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华为和东盟秘书处等机构支持的“中国-东盟青年领袖项目(ASEAN-China Young Leaders Programme)”系列活动,笔者有机会来到了柬埔寨的暹粒,感受这个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和它的文化。

暹粒大概是柬埔寨游客最多的地方,但当地的经济并不发达,它依旧保持着古朴的原貌,对你微笑的路人、小推车上的糖水摊、害羞的少女,还有为了吃饱饭而出来打零工的小孩,时光在暹粒的阳光下似乎放慢了脚步……

 一、“踩在地雷上奏乐”

在柬埔寨有这样一句俗语:“音乐是一国之魂,它根植我们的文化传统,没有音乐会是一种耻辱。”柬埔寨音乐是其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教和传统仪式(如婚礼或庙宇庆典)上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参观吴哥窟的时候,我看到了许多浮雕上都呈现的演奏场景。

图1 吴哥窟的浮雕画呈现正在演奏的场景

但真正让我关注到这些柬埔寨传统音乐的原因并非雕刻,而是伤痛。

活动前几日的会议往往会在晚餐前结束,对于探索欲极强的我们,即使高强度开会一整天,依然会在晚上利用仅有的几小时“自由时间”外出觅食。暹粒并不大,所以能够逛的地方也比较少,Pub street是我们经常来的地方。街道上的人在傍晚时分逐渐变多,大部分是游客打扮,其中有非常多高挑金发碧眼的白人,有些甚至穿着裤衩和人字拖,开着当地的摩托车或自行车,仿佛在这里浸泡了很久的样子。大概这里相比于发达国家的低廉消费水平以及神秘而古老的东方文明,会吸引很多来自欧美地区的游客。以至于明明在一个似乎发达水平不及中国十八线小城市的地方,街上行走的各国游客又让人有一种国际化的感觉。在这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叫做“地雷受害者”的民族乐队在这里进行演出。街道很喧闹,道旁的酒吧传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因此最初我并未关注到这些奏乐的人,是得益于同行的一位中国朋友的提醒才注意到。

图2 暹粒夜市正在演奏的“地雷受害者”民族乐队

在奏乐者前方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些风景照片,前面挂着的布上同时用柬文、英文和中文(繁体)写道:“传统民谣演奏,请施舍帮助地震受害者”。震惊之余,我开始同情这些受害者,以及这个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度。

柬埔寨是世界上埋有地雷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美国的轰炸,柬埔寨的内战以及之后越南军队和波尔布特的战争,近40年的战火使柬埔寨这个曾经富庶的国家饱受创伤。战争虽然远去,但它给这个国家造成的创伤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愈合。在90年代末期红色高棉覆灭之后,柬埔寨一共有超过1000万颗地雷,平均每人一颗。据柬埔寨政府统计,1979年至2017年间,埋在地下的地雷和其他爆炸物夺去了两万多人的生命,4.5万人受伤。虽然这些年柬埔寨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一直在排雷,但直到今天仍有约500万颗尚未拆除,存在随时爆炸的风险。受雷害最深的是天性顽皮的孩童,身体残缺多是因为踩到了威力稍小的雷,自战后到2009年2万人触雷丧生,约4.5万柬埔寨人因此终生残疾。

这不仅仅是个例。在我们探访吴哥窟的当日,正当沉浸在吴哥窟精美的雕刻之时,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叮叮咚咚,咚咚叮叮”的声音。我和同行的中国朋友迈步追踪那声音,在一丛林中用芭蕉叶遮盖的凉棚内,有十个残疾人在弹拉和敲打着乐器。他们有的断肢缺臂,有的双眼瞎了,个别的还按上假肢。特别是那个瞎了双眼的年轻人,一手托着一盘CD,另一手伸出做着求助状。CD是他们乐队的录音,每盘10美元。前面一个木盘,是游客投币赞助的容器。

图3 吴哥窟正在演奏的“地雷受害者”民族乐队

在凉棚的一侧,竖立着用柬文、英文、中文和韩文介绍的展示牌,上面写着:

“高棉人的传统乐队是残疾人组成的,我们停止乞讨,我们想要有尊严地生活。”

“我们的孩子想上学,为了挣钱养家我们试着在乐队工作。”

“亲爱的慈善游客们,你介意捐钱给慈善吗?”

“非常感谢,愿上帝永远保佑你们。”

这使我再次加深了对于这些地雷受害者的印象。他们能够掌握这门技艺以向游客乞讨也是得益于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双腿的军官。2002年,在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这位军官建立了“吴哥残疾人协会”(Angkor Association for the Disabled,简称AAD),专门从事帮助因地雷受害失去生活能力的人们和家庭。他们对残障者进行技能培训,比如乐器演奏,小工艺品制作;帮助他们自救。除了AAD,柬埔寨政府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由于柬埔寨的地雷受害者数量庞大(至少有85万),对政府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在政府的支持下,柬埔寨开始在城市的寺庙里对地雷受害者们进行免费的音乐培训,然后让这些地雷受害者成群结队的在吴哥窟附近演奏音乐维持生计。

我们从这些遇难者的身上能够直观地看到战争对于普通百姓的残酷性。相比较只是从电影、电视中感受过战争残酷性的我们,出生于上世纪的柬埔寨人,尤其受过战争创伤的人来讲,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创伤,而且是心灵上的。肉体上的创伤可以治愈,但心灵上的创伤或许一辈子都难以愈合。

二、“童工”&“童乞”

在暹粒关注到的另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是“童工”的猖獗。不论是在Pub street的小摊前,还是在寺庙前的街道旁都能看到那些孩子们小小的身影。在吴哥窟景区,还有不少光着脚的小孩追着游客兜售工艺品,小吃等,为了生计他们学习中、英等多国语言,只为了搭讪游客推销产品。柬埔寨有50%以上的未成年,其中三分之二都是贫困人群,再加上大部分地区整体经济落后不堪,使得贫困人民只能求生。

图4 暹粒街道边随处可见的摆摊的小孩子

贫穷并不可耻,童工现象也并非最可悲的。殖民、战争、贫穷、落后……让很多人丢掉了自尊,明明可以自食其力却选择了没有尊严的摇尾乞怜以乞讨为生。我同几位柬埔寨的代表同行时就被一群小孩子拦了下来,他们应该是不会说英语,用柬语不断重复着几个单词。我听不懂于是向旁边的柬埔寨室友求助,她告诉我,“他们在向你乞讨”,但是“你不能给他们”,她补充道。我连忙追问为什么,她说现在柬埔寨政府在致力于恢复生产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乞丐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明令禁止给景区的小乞丐钱物,为的是不让这些孩子们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帮助他们返回校园学习知识和技能。

图5 暹粒街道边乞讨的孩子

幸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他们联合柬埔寨政府创办了许多的工艺学校和公益作坊,收容那些因战争致残者,也收容那些贫苦家庭的孩子们,让他们学习生产技术以能够自食其力。但“童乞”仍屡禁不止,尤其是在吴哥窟景区内,能够看到非常多衣衫褴褛的孩子们追着你要钱。目前柬埔寨政府在国际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已经在吴哥窟周边创办学校、医院、孤儿院、工厂、作坊来帮助贫苦家庭。即便如此,很多家庭的家长依然选择让孩子到景区乞讨,因为这样来钱更省力,更直接。有时一个小乞丐一天的收入比一家靠劳动的收入还要多。很多小乞丐,他们学会了很多国家的只言片语,仅仅是为了取悦游客获得可怜的几千瑞尔(几块人民币)。

但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富裕不是我们高人一等的本钱,怜悯心也不能好心做坏事。孩子们是这个多灾多难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当返回学校接受教育,以至于将来能担负起建设这个国家的责任。

三、柬埔寨民主与大选

我们前往柬埔寨时恰逢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大选。公民可以通过大选行使他们的民主权利,投票和选择他们的代表。柬埔寨因其独特的民族特征、悲惨的近代历史和文化,它的民主实践开始较晚。在经历了一段冲突和不稳定时期后,于1993年才第一次举行大选,这也标志着柬埔寨朝着建立民主制度和重建国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那时起,大选在塑造国家治理和确保柬埔寨人民的声音得到倾听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年来,柬埔寨的民主在受到极大关注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我从柬埔寨朋友口中了解到,近年来柬人愈发对选举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表示关切,并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大选可信度的关注。

图6 暹粒街道边旁的候选人海报

从街道旁随处可见的海报和标语,以及同行的柬埔寨代表的话语中,能直观感受到选民参与度极高。从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公布的数据也能佐证——超过820万选民行使其宪法权利选择政党及其未来领导人,他们认为他们最能领导国家走上和平、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84.58%的投票率超过了自2003年以来的前四届全国大选投票。由此可见,尽管柬埔寨的民主存在着很多挑战,大选仍然是柬埔寨公民表达政治偏好和塑造国家未来的重要平台。这是人民选择他们的代表、表达他们的关切和为民主进程作出贡献的机会。最新的一项发表在国际顶刊《比较政治研究》(2023年第56卷第7期)的研究成果“在选举威权主义下促进民主:来自柬埔寨的证据”(Promoting Democracy Under 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 Evidence From Cambodia)也表明,威权主义下的民主促进可以培养更加积极参与和知情的公民,而不会给威权制度带来不适当的信任度。

就在我即将离开柬埔寨的前一天——7月26日,柬埔寨“政治常青树”--洪森宣布卸任首相职务。大约一个月后,柬埔寨新任总理--洪玛内率内阁成员在皇宫宣誓就职,以其为首的新政府内阁于当日顺利通过国会信任票。这是柬埔寨政坛一次重大的权力转移,也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端。未来由洪玛内等年轻一代如何引领国家经济迈入一个新台阶,是新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与其父洪森比较,洪玛内上任处于柬埔寨和平发展的时机,历经洪森38年的铁腕执政和领导,让柬埔寨迎来了和平和发展,目前柬埔寨政局稳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尊重大选结果不仅是维护民主原则的问题,也是尊重柬埔寨声音的方式,这意味着承认人民的选择,承认人民决定国家发展方向的权利。

四、未来会好吗?

往昔的低语在古老的土地上回响,诉说着古老高棉的灿烂文明;现代化的车轮又狠狠地裹挟着这个“被诅咒的国度”向前翻滚。(取自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布林克的《柬埔寨:被诅咒的国度》)历史和当下交互的柬埔寨似乎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另一面是黑暗而又复杂的。探索和体悟这样一个颇具灵感却又惶惑的国度就像在剥洋葱,剥得越深,泪流越多,但这些泪水都是发自内心的,有伤心,有喜悦。在柬埔寨的这短短十天,我无数次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饱受殖民、战争创伤的国家未来应该何以为继?明天会好吗?

回国后这个问题依然不断在我脑海中回响,这个只有1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除去吴哥窟,让人产生的联想几乎都和光荣与梦想无关,太多的话题令人抑郁甚至窒息。读着它的历史,暹粒街头过往一个个黑瘦的身影再次浮现在眼前。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尽管柬埔寨拥有世界第八大奇观,但人民才是她最宝贵的财富。柬埔寨人经历过地狱和黑暗,从多年的流血牺牲、贫穷困苦和政治风波中挺了过来。索性柬埔寨人坚强乐观,就如我接触的那些代表们,他们带着一如既往的微笑取得了胜利。

(作者:梁倩玉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22级博士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