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剑啸山城》读者见面会,坐标明溪县检察院!

2024-01-25 17: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有这样一本读物,唱响正气之歌

“堂堂气宇走雷霆,凛凛威风掬霜雪。将军下令斩荆蛮,神剑一挥千里雪。”

翻开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剑啸山城》,一首熟悉的古诗、一支惩凶缉恶的正气歌在耳畔震响、挥之不去。也许,在一些人眼里,警察是颐指气使的公差,只有在危急和需要求援的时候才想起他们;而在茅瑞云的笔下,他们是人民的保护神,在一次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前仆后继、奋不顾身,他们不愧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有这样一个契机,邀请作者会面

与明溪县检察院有缘的是,《剑啸山城》一书的作者茅瑞云,1991年转业后便来到县检察院工作。其先后在法纪检查科、控申科、监所检察科、政研室等部门任职,直到2014年11月才退休。茅瑞云是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被各级报刊、杂志刊登一百余万字,名下更是著有《巫山奇案》《剑啸山城》两本书籍.....

1月22日下午,有幸邀请到院退休干部茅瑞云同志来到致远书社参加读者见面会,青年检察干警非常激动,早早等候在会场。

有这样一番交流,进行心灵碰撞

见面会上,茅瑞云同志取《剑啸山城》这本书同青年干警作分享,大家陆续提问……

张伟

当时为什么会想着要写这样一本书?

茅瑞云老师答读者问

点住文章向上滑动阅览

主要是当时社会治安比较乱,令人担忧。

我写《剑啸山城》这本书,目的就是要通过生在本地区生动的真实的案例宣传教育,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且从案例的警示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血的教训,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针对潜在的危险的警觉,采取适当的防范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和犯罪的发生。第二,对犯罪分子和不法分子起到震慑的作用。首先,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任何狡猾的罪犯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可以让他们违法邪念的人,从敬畏法律到遵守法律,想作案的不敢实施作案,正在作案的,有可能悬崖勒马中止犯罪,从而大大减少犯罪,达到用案例这个低成本的法律宣传工具,有效地减少犯罪案件给国家、给社会和给受害公民家庭造成高成本损失的严重后果,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

我是50年代出生的,从我懂事的那天起到70年代末,我所看到的社会管理很好,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城市以居委会以单位,组织群众学政治学法律,公民的法律意识很强,自觉遵纪守法,全社会学雷锋讲文明,风清气正,没有听说有碰瓷敲诈坑蒙拐卖妇女儿童的坏事,很少听说有杀人强奸抢劫的等等恶性案件。家不闭户,路不拾遗,群众没有做防盗门,也很少有小偷入室盗窃。回想起当年的社会风气,真叫我羡慕不已。

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有所发展,但社会风气突然间变坏了,社会文明道德滑坡,坑蒙拐骗,杀人,抢劫,强奸偷盗等案件层出不穷,当年,中央组织了严打,一次就逮捕了170多万,3万人被判死刑,社会治安严峻可见一斑。90年代末,国家虽然经过多次整治,但社会犯罪率仍然居高不下,抢劫杀人,强奸盗窃等恶性案件越来越多,70年代,那种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没有了。究其原因就是法律普及不够,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我想如果我把案例写成可读性的故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通过案例教育和警示,一则可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二则可以震慑犯罪分子,减少犯罪,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好的作用。于是,我着手写许多公安侦破故事,被各种报刊杂志采用几十万字。人民公安和司法部编辑认为,我发表了大量案例作品,建议编辑成书可以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于是,我选择了部分案例集纳成第一本书《巫山奇案》,2000年1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明市公安机关有关领导发现后,鼓励我写一本全市大案纪实。我想三明地区的大案肯定更多,涉及的内容更广,法律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于是,我利用节假日向公安机关采访,用半年多空余时间写成《剑啸山城》,于2001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同年加入省作家协会会员。

黄宇

写作过程的创作思路是?

茅瑞云老师答读者问

点住文章向上滑动阅览

我每次采访完一个案例之后都要理清一下案情,确定文章的结构,以及条理性和完整性。

首先要根据案例确定主题思想,再列出文章框架即结构。

其次,选择符合主题的案情素材,提炼出大致观点、段落和最后总结性的警示,在确定案例纪实作品的大体框架后,逐章逐段的写作。

第三,写完一篇案例后,再对作品进行修改、润色、裁剪,确保段落清楚,语言通畅,条理清晰,同时找出作品存在的问题,如破案情节了解不全,重要细节不清,专业术语不明,可能引用不当等问题,及时向侦查部门或侦查员个别联系补齐,确保作品更加完整。

第四,写完主体部份后,注意修改题目。好的文章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的作用,可以加强整篇纪实作品的完整性和完美性。

马云冰

本书办案题材多姿多彩,在题材选择上有什么考虑?

茅瑞云老师答读者问

点住文章向上滑动阅览

题材就是围绕作品主线的素材情节和主题,它们构成了作品的骨架。作者通过不同题材,表达个人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我在题材的选择上,一是案情必须重大,具有典型意义;二是情节必须曲折,能够引人入胜;三是二个同类案件,所反映的主题思想不能相同。

廖生奎

办案故事标题的提炼有何讲究?

茅瑞云老师答读者问

点住文章向上滑动阅览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缩影,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吸引读者、传播信息提高宣传效果的重要工具,一篇文章,如果因为标题不吸引人,就无法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好文章标题不仅要概括文章的主题,还要引发读者的好感和兴趣。

首先,标题要追求简洁明了与丰富内涵的统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其次,使用吸引人的“揭秘”等短语,来突出文章的重点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促使读者不得不看。

第三、可以运用比喻提问来创造标题的亮点。

第四,标题应有区分度,让读者尽快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最后,标题应当符合文章的定位和风格,避免产生误导。

总之一个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和更多的关注。希望青年朋友们能够为文章写一个好的标题。

下面,我谈一谈在写办案故事制作标题的提炼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概括故事的主题:比如《婚外情仇殁九命》,《村姑娶妾酿悲剧》,《追枪除恶》等,通过标题直接简洁明了地概括故事的内容和主题,帮助读者迅速提高阅读兴趣。

二是应用深层含义的双关或者多重象征的修辞手法设计标题,如《天网罗兽》。还有《剑啸山城》,既是标题也是书名,短短四个字,包含了隐喻比喻和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赋予了这个长篇故事更加丰富的意涵和深度,达到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的完美结合。特别强调这种技巧运用在通讯报道中,往往会产生出奇制胜令读者欲罢不能的作用。

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谁是同谋》。

四、设计独特的创意很重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欲望。如《翠竹下的冤魂》,《鸡屎引证》,《真假君子》,《计除快年帮》,《智擒黄金盗》,《飞贼折翼翠城》等。

五、直接表明故事对象,为读者理解故事提供指引。如《三陪女之死》,《金库黑手》。

六、使用数字为标题,增加故事蕴藏的曲折情节和蕴藏破案难度的冲击力。如《八天八夜》、《七暴末日》、《三审裤兜》。

七、运用成语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如《将计就计》、《玩火自焚》。

八、明确指出事物发展指向性,让读者产生联想,进而阅读下去。如《从校园到囚牢》。

九、根据案发地名称直接引出标题,如《黄沙口血案》。

十、把巧借读者熟悉的成语,灵活改成相反常识的标题,引发读者的疑问和阅读的兴趣。如《死有对证》。

十一、比较长的案例作品中,最好增加一些小标题,以便引导读者对案例每个章节更好更快的理解,比如《智擒黄金盗》。

杨业帆

书中的案例都是当年真实发生的案件,本书对案件真实性展现及艺术性和可读性如何把握?

茅瑞云老师答读者问

点住文章向上滑动阅览

纪实文学是以真实的事件和人物,通过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生活中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的文学作品。好的文学作品都是艺术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我主要通过描写和修辞这两个方面的熟练应用来实现的。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借鉴。

一是充分运用修辞和描写手法。

1.在案例中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渲染等等,对字词句进行修饰和调整,使整篇案例记实更加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引人入胜,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案例的内容。

2.在案例中,运用描写手法对文章中的人物和环境的细致刻画,将人物和景物的状态具体的展现出来,人物描写的手法包括人物描写,比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态描写、侧面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从而增强案例的细节表达效果,使得叙述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简单的说,修辞手法是为了提升句子本身的表达效果,描写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中的人物和环境的,具体修辞手法可以在描写手法中使用,但描写手法本身并不依赖于修辞手法的存在,应用时注意可以灵活运用。

二是注意把好三关。

1.语言要优美,富有感染力;2.故事要精彩,足够吸引人;3.逻辑要严谨,经得起推敲。

三是提供破解疑难案件的有关策略知识。一篇具有知识性的文章,可读性自然不必说,这正是读者所需要的。因此,案例纪实不能就案写案,还要传播读者缺乏的知识,这将大大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这些知识包括破案策略破除疑难问题的妙招,自我防护的安全常识,遇到危险的化解办法,道德规范常识,以及案例的精髓教训警示等,这就展现了作品的特有价值,让读者读完之后有一种特殊的收获感,这就是提高文学作品可读性的重要方面。有些知识性强的案例作品值得反复回味,甚至对人的影响是长久的。《剑啸山城》一书,虽然时间已经过了二十多年,本人写作水平也有限,但其中许多警示现在对读者仍不过时,仍有借鉴意义。

李雅君

如何平衡写作和工作的关系?

茅瑞云老师答读者问

点住文章向上滑动阅览

利用周末的二天时间到每个案发地公安机关采访。为了争取时间,我事先都会认真考虑采访提纲传真过去,让他们看后心中有数,可以做到一到案发地公安机关,就能够直接进入采访,不耽搁时间。

二是除了上班外,我主要是利用工作之余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写作。夜间经常写作到深夜一二点,基本上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白天照样上班,做到工作写作两不误。

蔡良弘

检察官写侦查机关办案故事,角色怎么转换?

茅瑞云老师答读者问

点住文章向上滑动阅览

检察官既没有学习公安干警相关办案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参与公安干警在第一线一起办案的实践,突然去写公安办案的纪实作品,闭门造车外行写内行肯定写不好。为了写出公安机关办案的纪实作品有一定力度,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借阅了公安办案教材侦查学书籍,尤其是认真通读了《侦查谋略》一书。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侦查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法规,避免文章与法律法规相悖。其次,在此基础上,对采访中听不懂的术语,虚心向办案人员请教,务必问清弄懂,绝对不能不懂装懂,保证了办案纪实作品不讲外行话,更加贴近办案实战情景,案例更加真实可信,从而起到更好的法治宣传作用。

张荣昌

从司法办案的角度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茅瑞云老师答读者问

点住文章向上滑动阅览

在这里,我只能根据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给大家交流一下。总的来说,要按照24字办案方针认认真真做好,即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就能办好案避免冤假错案发生。在这里,我特别建议三条:

一是案件存疑坚决不诉,避免冤假错案。即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足以影响案件定性的主要情节存在疑点,在没有深入排查到位落实清楚的情况下,绝对不能仓促起诉,以免酿成错案。

二是注重细节排查,破解难点疑点。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办案也是这样。我在监所科驻所检察中受理纠正了一起由六个案犯诬陷一个治保主任且被认为是铁案的错案。

案情是:1996年,某乡发生了一起盗伐案件,六个犯罪嫌疑人一致检举是村治保主任黄某组织带领他们到老虎山上盗伐松木,黄某不承认。但林业公安认为六个检举人中,有俩人是黄某的亲戚,一个是黄某的表弟,另一个是他表弟的大舅,从亲情上看,亲戚没有伙同别人诬陷亲戚的可能,且盗伐的23立方木头己被黄某所拥有,人赃俱获,证据确凿。因此黄某也被当做盗伐主谋抓进看守所,这七个嫌疑人很快都被批准逮捕并准备起诉。

表面上看这是一起铁案。但黄某不服气,整天在牢房里喊冤。根据高检院关于看守所检察“发现有错捕错诉,错判可能的,应在三日内初步查明情况,提出复查的意见”的规定,我们决定以黄某是不是盗伐主谋为重点,先从三个细节入手,发案的时间是哪一天?第一,六名嫌疑人住家距离盗伐的山场多远?他们在案发前是否熟悉或到过山场?他们砍的是普通树种还是珍贵稀有树种?第二,嫌疑人卖给黄某的23立方木头,黄某是用市场价购买,还是支付工资?

经过与嫌疑人的谈话了解得知:盗伐的山场,距嫌疑人住址二三里远,是当地群众包括嫌疑人都知道的,盗伐的是普通的抬头可见的松木,并不是隐藏在深深山老林中很难找的珍贵稀有的树种,根本不需要别人引路带他们上山盗伐。

六个嫌疑人承认,卖给黄某23立方松木,单价200元,没有另外支付砍伐工资。但他们一口咬定就是在一月份中旬的一天,由黄某带他们上山盗伐。

我们通过分析双方嫌疑人的口供,发现了二个问题,如果黄某与六位嫌疑人是雇佣关系,那应该是发工资,按当年工资标准,每天每人给几十元即可。但黄某不是支付工资,而是按当地市场价每立方200元支付给对方,单从这方面来看,这是买卖关系,属于非法收购木头。第二个问题是,山场就在嫌疑人所在地附近,他们从小就在山上砍柴,非常熟悉,盗伐的是常见的普通松木,根本不需要黄某去带路上山。

由此可见,办案部门仅以六名嫌疑人的口供,确认黄某是盗伐主谋缺乏证据不能成立,六名嫌疑人极有可能事先串供诬陷黄某。

我们紧紧围绕着黄某是否带着六个嫌疑人上山盗伐这个重点,确定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列出更加详细的讯问提纲。

首先是从黄某有没有作案时间上排查。由于办案机关在侦查中只笼统提到盗伐是一月中旬的一天,没有确认具体哪一天,给排查黄某有没有作案时间带来困难。所以在讯问六名犯罪嫌疑人时,我们询问的特别详细,中旬的这一天,有什么特征?是晴天还是雨天?是阴天还是雾天?晴天,有没有早霜?那天有没有赶集?有没有亲友结婚或者祝寿等红白事情?六个嫌疑人,几乎是众口一词,都说盗伐的那天是晴天早霜也是圩天。由此我们推断,乡下的圩天,五天一次,中旬只有二个圩天,即一月12号和17号。这就把盗伐时间范围从中旬的十天缩小到2天。这还不行,要排查作案时间,必须精准到一天。怎么办?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想到找气象站查天气预报记录。

第二天,我们到气象站了解到,一月中旬符合晴天早霜又是圩天三个特征的是12号,即把这天定为盗伐时间。

回到看守所,我们马上提审黄某,1月12号圩天这天到哪里?干什么?有谁作证?黄某回顾,我当治保主任,为了配合派出所多掌握情况,每个星期天都在跟朋友喝酒。这个圩天上午,我骑摩托带俩个村民到乡里赶圩,中午一起在街道旁的一个朋友家里喝酒,中午酒还没有喝完,我看桌上菜不多了,主动到外面买了一盘牛肉给大家一起吃,喝完酒又打扑克,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我带着两个村民回去。

经过联合调查,黄某所说属实,没有作案时间。那为什么邓某等六名犯罪嫌疑人会诬陷黄某是盗伐主谋呢?原来,案发前正当严打,邓某等六名嫌疑人聚在一起串供:是黄某雇佣并带他们上山砍伐木头,以逃避法律惩罚,所以案情真相大白。

黄某释放后,请人精心制作锦旗送到检察机关,表达对明溪检察机关公正司法的感激之情。

三是应用逻辑推理,提高办案质量。逻辑在办案过程中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1.通过逻辑推理,有助于克服偏见、情感因素和不准确的信息干扰,确保调查取证过程中更加客观和准确。

2.运用逻辑有助于制定比较完善的破案策略。取证过程中,运用逻辑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查证存在的漏洞,及时补充完善取证的方向。

3.运用逻辑有利于办案人员制作出高质量的法律文书,不会出现思维混乱、颠三倒四、没有条理、表达不清等问题。

4.学会逻辑还要注意经常应用检验,才能提高制作法律文书的水平,避免麻痹大意出错。

我们检察官制作法律文书,是和我们担负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密切相关,如果重要的字句错了,意思反了,就可能出现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制作法律文书后,不妨用逻辑规则自我对照检查一遍,以求写出最好最美的法律文书。

严千千

书中每个案件的最后都有反思,你觉得现在哪些方面仍有借鉴意义?

茅瑞云老师答读者问

点住文章向上滑动阅览

这个问题,我主要以《婚外情仇可殁九命》这个案例为主来谈。

随着社会发展,婚姻关系和家庭观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婚外情,作为一种破坏婚姻关系的行为屡见不鲜。这本书中有几个婚外情的案例,如《从校园到囚牢》《村姑娶妾酿悲剧》《婚外情仇殁九命》等等,有不同的借鉴意义:首先,婚外情伤害了另一半,夫妻之间由爱变恨,成为长久难以弥合的痛。第二,对孩子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孩子本来是靠父母的关怀下,在温馨的家庭中长大,一旦父母双方一方有婚外情,孩子在不和睦的家庭中生活,充满了忧愁,情绪低落,生活消极,甚至会因为父母双方忙于婚外情引发的内斗,没精力给予孩子父母应有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走向犯罪。第三,婚外情也是一种缺德行为,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和冷眼相待,名誉地位都会受到影响。第四,无论是哪一方有了婚外情,陷进去容易走出来难,爱的越深,也就恨的越深,往往会酿成惨案。

这里我只例举《婚外情仇殁九命》这一案例,写的是某县一个乡党委秘书张某,婚后生有二个儿子,却与一个漂亮的姑娘产生婚外情,他欺骗要娶她为妻,却长久玩弄她的感情,不与她结婚。终于有一天,姑娘心生忌恨,设计毒死了他的二个儿子。张某悔恨交加,为了复仇,一天凌晨,伙同妻子赶到情妇家,把情妇的母亲,嫂嫂和两个侄儿杀死,把她的哥哥妹妹砍成重伤,虽经医治但终身残疾,凶手张某当场引爆炸药身亡,张某的妻子和他的情妇被判决死刑。这一婚外情仇,导致了九人死亡、两人残疾、三个家庭破碎的严重后果,当年被称为全国婚外情杀第一案。此案影响太坏太大,以至于我在采写的时候,发案地都不敢用真实地名,只好用代号。

本案给人们的警示,婚外情害人害己。作为一个公民,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严守道德规范,才能让家庭生活更美好。

《从校园到囚牢》这个案例反应的是丈夫婚外情导致妻子自杀,而后丈夫另娶新欢,无人管理,混迹社会,导致犯罪。还有两例案例,《翠竹下的冤魂》介绍的是亲戚之间因财谋杀,《智取黄金盗》反应的是表弟因财盗窃表哥的巨额财产,《死有对证》反应的是“好朋友”因财起意,上述案例警示人们一个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金库黑手》反映的是工作人员贪财监守自盗,《三陪女之死》反映的是因财被杀,这两个案例都是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的见证。本书的其他案例也都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们一定警示,现在仍有一定的法律宣传意义。

赖菲

写作过程还有其他想跟大家分享的吗?

茅瑞云老师答读者问

1.实践出真知,多写多练,熟能生巧,巧能生华。

2.写文章要反复修改,通过修改把不当的字、词、句、段甚至结构,达到去粗取精、改错为对、弃差留好的目的。

活动最后

茅瑞云老师还为所有青年干警

送上两句祝福

提升法治素养,为人民公正执法;

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忠诚履职。

青年干警也纷纷表示

此次读者见面会受益匪浅

今后将学习茅瑞云老师

圣洁而崇高、庄重而有担当的

工匠精神、检察初心

慎终如初,砥砺前行

供 稿│黄韵洁、杨业帆

编 辑&初 审│王慧慧 黄 也

审 核│高 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剑啸山城》读者见面会,坐标明溪县检察院! 明溪县人民检察院 轻触阅读原文

明溪县人民检察院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剑啸山城》读者见面会,坐标明溪县检察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