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生小说课:从博尔赫斯到契诃夫,空间的建构是小说的秘密所在 | 新批评

2024-01-29 11: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评论家张生近年来关注小说内核和外延的各个细部,对小说写作与小说批评进行深入探究,以小说的素材、背景、人物、动作、视角等为切入点,析毫剖厘,见微知著。在本报《新批评》刊发系列小说课专题,在第二篇《小说的场景:有外有内》中,他以博尔赫斯的“舞厅”、契诃夫的“病房”与莫泊桑的“马车”为例,将小说场景分为单一空间场景,复合空间场景和流动空间场景三种,一窥小说空间场景建构的秘密所在,同时也可以看到与这个空间相匹配的人物和事件如何存在、发生。

评论家张生,郭天容/绘

小说的场景:有外有内

文/张生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但更是一种空间的艺术,因为小说本质上就是讲述在时间的流淌中发生在空间中的故事。在这些空间里,人物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选择,形成了各种各样故事的情节,而时间则是把这些情节串联起来的“金线”,随着这根“金线”的往复缠绕,那些连在一起的情节就像一串珍珠项链一样形成一篇珠光闪烁的小说。而且,空间的建构不仅是小说的秘密所在,也是戏剧、电影等艺术的奥秘所在。

那么什么是空间?简单说,空间就是作家在小说中建构的人物活动的“舞台”,从广义来说就是整个小说的时空“设置”也即“背景”,从狭义来说,就是小说情节展开的具体“场景”。我们这里谈的主要是小说的“场景”空间。但这所谓的“场景”,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还有时间的因素在里面,更有人物的具体的活动与冲突,事件的展开与转折等必不可少的因素共同构成。可以说,场景是小说最为集中地展现人物性格和推进情节发展的“小舞台”。与之相较,背景则是小说人物活动的“大舞台”。

小说可营造各种各样的“场景”,可以分室内和户外两种类型,如果从场景营造的空间的数量和状态的角度进行区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单一空间场景,复合空间场景和流动空间场景。单一空间场景指的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之内,复合空间指的是场景建立在两个以上的封闭空间里,流动空间则是场景建立在不同的不断变动的空间之内。

单一空间场景:博尔赫斯的“舞厅”

小说场景中运用最广的单一空间,是封闭空间。这种空间类型和戏剧中独幕剧的舞台很像,基本上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展开人物的活动。如各种各样的静止的空间,咖啡馆、茶馆、酒吧、舞厅,还有一些移动空间,如各种交通工具,马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这种封闭型空间一般来说人物是固定的,情节冲突就在他们之间彼此展开。单一的封闭空间常常是短篇小说最为核心的建构或“装置”,也是小说最为基础的组成单位。如博尔赫斯的《玫瑰色街角的人》中黑女人胡利亚开设的“舞厅”就是这样一个核心的装置。在这篇小说里,博尔赫斯讲述了一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黑帮分子火拼的故事,而这个火拼发生的“战场”就是胡利亚的跳舞厅。

在小说故事正式展开之前,博尔赫斯先写了胡利亚舞厅所在的位置,接着又写了它的外观,就好像给人物搭建了一个舞台一样。对于舞厅的外观,博尔赫斯是按照人的感觉的先后次序来描写的,他先从听觉来描摹舞厅“声音”的热烈,又以视觉来提醒舞厅的颜色“红灯”所隐含的危险。接着,他从外到内,带着读者走进舞厅,又描写了舞厅里迷人的气氛。等完成这个舞台装置的建构后,博尔赫斯就立即让舞厅里的气氛风云突变,在醉人的音乐和舞蹈中,外号“屠夫”的外地黑帮老大弗兰西斯科·雷亚尔突然破门而入,向正在舞厅里享受的本地黑帮帅哥、有“神刀”之称的罗森多·胡亚雷斯寻仇,两波黑帮分子紧张的矛盾冲突也由此展开。但让人意外的是,之前好勇斗狠的罗森多并没有和雷亚尔展开一场生死搏斗,就在对方的刀下俯首称臣,他把漂亮的女友塞到他手里的刀子扔到了舞厅外面,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离开了舞厅。而小说的最后一幕,也是小说的高潮仍然发生在舞厅里,那就是雷亚尔在舞厅外被人刺杀受伤,挣扎着再次回到舞厅后神秘地死去。可以看出,这个小说基本上主要的情节都发生在舞厅之内,由此也构成了小说最为重大的场景空间。

一般短篇小说多采用这种单一的封闭空间为主要场景,这样可以使人物活动得到集中展现,情节也充满了张力。契诃夫的《嫁妆》也是一个建构单一空间的典范。契诃夫让读者跟着“我”的眼睛看到奇卡玛索夫上校家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偏僻的位置,说明了住在这座小房子里的他的妻子契卡玛索娃和女儿玛涅琪卡生活的冷清。当然,也有小说的情节围绕着室外空间展开。鲁迅的《孔乙己》里人物活动的唯一空间“咸亨酒店”就是一例。但这酒店外的空间虽然是开放的,实际上也是相对“封闭”的。

1962年博尔赫斯在《玫瑰色街角的人》电影拍摄片场

复合空间场景:“第六病室”“医院”与“书房”

小说场景中常见的复合空间场景,由两个及以上的封闭空间构成。复合空间场景因为空间可以转换,人物可以多变,情节也可更为丰富。相对比较复杂的短篇小说或者中篇小说多用这种复合类型的空间场景,如契诃夫的《第六病室》,就主要由主人公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所在的医院和专门看护精神病人的“第六病室”两个空间构成主要的场景,此外还有他的家里这第三个空间。这篇小说因为建构了不同的空间场景,使得小说人物活动的空间增多,相对应的就是小说的情节也显得更为丰富。小说的第一段就对医院看护精神病人的第六病室从外到内进行了描写,对小说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进行了建构。

契诃夫就像是医院的医生一样,向我们这些不知道第六病室怎么走的读者耐心而仔细地介绍它的具体情景。他首先从第六病室所处的厢房的破败和外面杂草丛生却又可怕的环境谈起,而院墙上的钉子让人意识到这犹如监狱一样的病房对人的压抑。紧接着,他在介绍了这间病房的野蛮的看守人、退伍老兵尼基达之后,又带着读者走进厢房的前堂,而从这里堆放的各种被抛弃的医疗垃圾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人似乎也像社会的垃圾一样被堆放在这里。最后,契诃夫让我们跟着他走进了病房。

显然,契诃夫笔下的病房同样让人感到污浊、阴暗和压抑,但最让人震惊的却是钉在地板上的那几张病床,让人知道这些病人并非一般的病人,而是疯子,他们就像肮脏的动物一样被人厌弃。而在搭建好第六病室这个空间的场景后,契诃夫就正式让小说人物上场,一一介绍了第六病室里的五个病人的来历和他们的病状,尤其是得了受虐狂的贵族伊万·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何以发疯的经历。

随后,契诃夫又在后面的段落里构建了拉京医师工作的医院的门诊室等空间。而这个名为医院的地方几乎就是人间地狱,不仅人满为患,医患不分,条件恶劣,而且腐败横行。医院这种糟糕的环境与拉京医生这个长相粗鲁却有着正直的品德和善良的社会理想的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暗示了后来他被同事当成精神病人关进第六病室后受到看守殴打中风死去的原因。当然,除了这个乱哄哄的医院和第六病室两个让人觉得恐惧的不正常的空间外,契诃夫还为拉京构建了一个正常的空间,那就是他几乎像是个大书房的家。正是在这里,他经常和朋友、邮政局长米哈伊尔·阿韦良内奇一起聊天、抽烟、喝啤酒,像个健康的正常人一样生活。而小说的主要场景就建构在这三个空间之中,同时展开人物的活动、情节的推进。

流动空间场景:莫泊桑的“马车”

流动空间场景,是指场景主要在几个变动的空间里展开,随着空间的变化,场景也随之变化,人物的行动和情节的演绎也随之展开。如莫泊桑的《羊脂球》,就是这种流动空间的经典之作。小说写了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鲁昂城十个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共同乘着一辆公共马车逃离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占领的城市,他们想利用设法从德国人那里搞到的离境通行证,投奔到依然处于法国军队控制的勒阿弗尔港生活。而小说的主要场景就建立在他们逃离鲁昂过程中三个变化的空间之中,首先是他们出行马车的车厢,其次是他们途中下榻的多特镇的商务旅馆,最后又回到马车之上,而在这三个空间的变化流动中,身份卑贱、外号“羊脂球”的妓女伊莉萨白·鲁塞小姐和其他人的面目逐渐发生了变化,并因此呈现出了每个人真正的品质。莫泊桑在小说里先让这几个人物出场,让他们在冬天凌晨四点半的旅店院子里边看着马夫套马边等着上车,通过他们的观察,对他们用以逃亡的马车进行了从外到内的描述。

莫泊桑所建构的这个马车简单甚至简陋的车厢与外面冷酷的天气相一致,似乎象征着人世的冷漠,也暗示着这次行程的艰难。然而,就在这个寒冷的大雪纷飞的冬夜,在这辆特殊的马车里,羊脂球和其他旅客开始相互打量,相互接触。尽管这些旅客认出她后对她不以为然,但她还是在他们的鄙夷中展现出了自己善良热情的一面,把自己携带的食物还有酒分享给他们。而这几个饿了一天的人也因为羊脂球的慷慨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变得友善起来,她也似乎因此赢得了他们的友谊。

但是莫泊桑随后又建构了第二个空间,这就是他们夜晚下榻的多特镇旅馆。莫泊桑对旅馆并没有予以具体而细致的刻画,只是从功能上对厨房和长廊边的客房进行了简单的说明。但就是在这家旅馆里,羊脂球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了自己,负责把守这个城镇的年轻的普鲁士军官看上了她的姿色,强迫她和自己睡一觉,以此作为放行他们的条件。羊脂球开始并不同意,但是后来在同车乘客的逼迫下只好作出了让步。而让她想不到的是,当他们再次回到马车上顺利离开这座小镇后,随着空间的再次变化,那些她曾帮助过的乘客们对她的态度却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在马车声中把自己猥琐和无耻的面目暴露无遗。

莫泊桑在《羊脂球》里所采用的这种流动的空间场景,适合中长篇小说,因为空间的流动,可以使得场景多样而丰富,人物增减可以按需设置,小说的情节也可以动静结合,从而也富于变化。

空间场景的要素与建构:空间、人物与事件

小说场景的要素首先是需要有空间,其次就是要有人物,再次就是要有人物的冲突,从而引发事件的出现。这也是进行小说场景建构时所需要考虑的三个要素。

首先看看空间的建构。这个空间不仅要有物理属性的生产,也需要有精神属性的生产。所谓空间的物理属性的生产,就是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营造一个可看、可听、可闻的物理空间,不管是穷街陋巷,还是宫殿楼阁,都争取进行内外的建构,尽可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空间精神属性的生产,是指对空间进行物理建构的同时,还最好可以借此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癖好、情绪等。

其次,就是空间与人物的结合,这是小说场景的基础。因为空间设置目的就是为人物的活动搭建一个具体的舞台,所以,空间不能是和人物无关的空间,而需要和人物的身份相匹配。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空间场景建构的核心要素就是要有事件的发生,“场景”这个词就有事件的意思。而所谓“事件”就是要有冲突和反转,引发变动。具体而言,就是要使人物的命运发生改变。

无论是从博尔赫斯的《玫瑰色街角的人》,还是契诃夫的《第六病室》,或者是莫泊桑的《羊脂球》,我们都可以看到小说空间场景建构的秘密所在,同时也可以看到与这个空间相匹配的人物和事件如何存在、发生。

稿件编辑:何晶

配图:出版书影、摄图网

原标题:《张生小说课:从博尔赫斯到契诃夫,空间的建构是小说的秘密所在 | 新批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