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件衣服9.9元?你被“钓鱼式”营销骗过吗?

2024-01-27 13: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光明日报 ,作者张同

光明日报.

思想品格 人文情怀

宣传上标价14.6元10斤的砂糖橘,点进页面发现是1斤试吃装;标价38.88元的球拍,点进页面发现是羽毛球的价格,而真正的球拍要上百元;一件衣服9.9元,点进去发现9.9元只是衣服上配饰的价格……让人空欢喜一场。

如今,不少电商平台的商家为了抓住消费者的价格偏好,为了引导消费者点击虚假低价页面,开始在价格上做文章。当然,也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吐槽,“稍有不注意就可能上当”“虚假宣传,浪费购物时间”“冲着低价去的,最后发现浪费感情”。

可以说,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到需要的商品,是所有消费者永恒的追求。主打低价而成功的电商平台也让人看到了低价在营销上的优势。以低价吸引顾客,靠低价战胜竞争对手,从而获得更好的销售机会和市场份额,自然而然也成为电商商家获取流量、吸引顾客的重要方式。

但当“低价促销”被“钓鱼式”低价营销所替代时,其实变相给低价诉求的消费者增添了额外的干扰信息,这时低价引流广告就带有了欺骗的意思。不仅惹人反感,从法律层面上来看,也误导了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但现实中,大多数消费者很难会因为这“一秒钟的欺骗”而诉诸法律。

不少商家正是摸准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大张旗鼓地搞“钓鱼式”低价营销。据媒体报道,2023年上半年,深圳市消委会对19家电商平台开展线上体验调查,发现有11家电商平台存在低价诱导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低价引流问题。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同时,当消费者向平台提供受商家欺诈的初步证据时,或者平台明知商家有侵权行为时,平台应防止侵权行为持续进行,否则需承担连带责任。

可以看到,虽然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消费者在数量上并不多,但并不代表商家可以毫无顾忌地使用“钓鱼式”低价营销。恶性竞争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长此以往,也会损害电商平台辛苦建立起来的口碑。作为电商平台不能一味地纵容商家的“钓鱼式”低价营销, 必须要守土有责,确保消费者看到的宣传页面信息的真实、全面。

在实际操作中,就有平台利用算法机制预防商家低价引流的案例。比如,有平台发现作弊电商的流量很好,转化率不高,当大量作弊行为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默认情况下不会显示整个店铺的价格排名;有平台根据商品总体成交数据,计算出相对最低成交价,用此价格作为筛选红线,作用于搜索曝光结果中。平台用算法降低作弊商家的曝光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商家是一种威慑。

流量时代,商家的流量大,意味着店铺的曝光率高,也意味着成交量和利润。商家用性价比高的商品吸引消费者,增加曝光量这无可厚非。但切忌“钓鱼式”低价营销,一旦有了欺骗的意思,也就彻底得罪了消费者,很难实现长远的发展。

原标题:《一件衣服9.9元?你被“钓鱼式”营销骗过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