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俞敏洪谈互联网教育:技术是工具,改变不了教育本质

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汤琪 实习生 高瑜键 发自浙江乌镇
2018-11-09 11:2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俞敏洪

俞敏洪说,如果他现在是一名大学生,他肯定要转专业,不会学英语了,而是去学技术。这是这位56岁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创始人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观念转变。

从1993年正式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至今,俞敏洪身上的标签愈发繁复。创业者、教育家、企业家、投资人……一个个标签背后,都是他随时代转换身份的一次次尝试和探索。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深深影响着传统教育领域,作为深耕教育行业多年的新东方,也在为适应时代潮流而自我革新。

用俞敏洪的话来说,他这五年最大的变化是对于新技术的关注,他从一个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完全不太在意的人,变成了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这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人,他时刻都在思索,这些新技术如何能跟教育产业相结合。

然而,俞敏洪依然抱以一种冷静的思维,这是他对自己所坚信的教育本质的坚守。

在出席11月初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下简称“乌镇峰会”)期间,俞敏洪认为,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教育领域带来的影响亦是非常明显,比如,学生解决难题能力下降,专注度大大下降,等等。

他担心,如果现在还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向去培养孩子的话,孩子的考试能力可能会由于人工智能、互联网的运用而不断提高,但这样只会进一步推动应试教育极端化的出现。

“教育的核心要素就是培养一个全面成长的人,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培养一个对知识的追求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人,这些都是不可能改变的。”11月8日,俞敏洪在浙江乌镇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强调,任何技术的改变都只是工具利用上的改变,不能改变教育本质,任何一种技术的改进,都不能与培养一个人的本质去相提并论。

“任何技术改变都不能改变教育本质”

澎湃新闻:乌镇峰会已经举办了5届,这5年时间里,新东方经历了哪些转折点?

俞敏洪:新东方经历的转折点,毫无疑问与技术发展的转折点是一致的。新东方从最传统的教育转向了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教育,应用的技术从录播、直播、音视频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智能化教学的介入,这是一种逐渐实现的转变,综合起来看,现在跟原来的新东方已经完全变了一个模式。

澎湃新闻:从传统教育到互联网教育,新东方是否真正实现了这个转变?你说过,当教育遇到人工智能,你选择保守,这又是为什么?

俞敏洪:从教育方面来说,教育的核心要素就是培养一个全面成长的人,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培养一个对知识的追求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人,这些都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任何的技术改变都只是工具利用上的改变,不能改变教育本质,这就是我说为什么我要选择保守,因为任何一种技术的改进,都不能与培养一个人的本质去相提并论。

澎湃新闻: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每个孩子的成长实际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今年特别在乌镇峰会上呼吁关注网络世界的儿童心理健康,你觉得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俞敏洪:互联网发展至今,尤其是终端系统越来越发达,这使得孩子能够随时随地接触终端设备,但接触终端设备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游戏机。所以,孩子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游戏上,尽管游戏也能部分地开拓孩子的心智,但是它毕竟不是一种知识的严肃学习过程。

此外,终端设备的兴起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也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专注力是孩子成长期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孩子专注于终端设备的时候,他的身体能动性下降,参加体育娱乐活动、与其他孩子互动交流的时间变少,大大的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上的健康。所以,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找一个平衡点,使得终端设备既能带来娱乐和学习上的便利,又能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澎湃新闻:互联网教育能否对此进行改善?

俞敏洪:我认为这不应该是互联网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是人为的参与去解决问题。比如,设定孩子必须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加孩子们互相交流的时间,而不是在虚拟世界玩游戏的时间等,这虽然是个难题,但人类的优势就在于任何问题的出现,最后一定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前人们都觉得报纸的出现了会毁了人类,电视的出现会让儿童不健康等,但到今天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人类还是更有能力做到培养下一代健康发展。

“我这5年最大的变化是对于新技术的关注”

澎湃新闻:乌镇峰会举办这5年,你觉得有哪些变化?

俞敏洪:乌镇峰会举办的第一年,我来参加过,后面的几年我都没有来参加,所以今年来了之后,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状态。5年前,大家更多的是谈论互联网在全世界的布局与发展,以及跟产业的结合。这一次,我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从各种展会到会议的发言,都能体现出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

可以说,世界的进步,包括互联网、数字经济拉动产业的进步,几乎是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在推进。同时,有一点始终不变的是,国家、政府对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极其重视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这5年间,中国的互联网最大的发展和变化是什么?

俞敏洪:互联网的变化是随着技术的变化而来的,互联网基础技术的变化使人们之间的交流、通讯得到了大幅提升。5年前,尽管已经有了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但由于带宽的限制以及人工智能终端设备储量的限制,所以并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但现在已经到了爆发点。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互联网会应用到人们生活及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澎湃新闻:你个人这5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你觉得自己属于互联网的活跃用户吗?

俞敏洪:我这5年最大的变化是对于新技术的关注,从一个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完全不太在意的人,变成了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这方面发展和变化以及如何跟教育产业结合的人。当然,我依然没有放弃去读文学作品或哲学作品的爱好。

现在的互联网社交方式太多了,我整体上是以微信为主,但除了网络社交之外,现实的社交对我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尽量保持平衡。我自己是互联网的活跃用户,微信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平台,也是我的办公平台,只要是我在办公的时候打开电脑,微信的网页版一定是打开着的,我会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效率,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状态。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