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微信工作群一不小心就成“纠纷群”——群里表达不满被起诉、周末在群里回复客户信息算加班吗、一个表情包…

2024-01-29 17: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微信工作群是同事之间即时沟通交流、汇报工作事宜的重要渠道,能够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而近几年,因为微信工作群发生的劳动争议也值得关注。

下面这几起劳动争议就发生在微信工作群里

……

在微信群里

罗列公司存在的问题,

员工被起诉赔偿20万

“带大家吃个瓜……高烧请了一天假还要扣工资。”

“元旦法定节假日,回家照顾父母,被告知没有假期,便申请线上办公,仍然要扣工资。”

“公司克扣绩效,绩效评分为0。”

“新入职员工上了几天班,工资是负数。”

……

因员工在微信工作群罗列上述言论,用人单位将其诉至法院,并索要20万赔偿。

法院怎么判?

案情回顾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认定陆某在微信群中罗列公司存在的劳动争议问题,不构成丑化公司或对公司名誉权的侵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裁判结果

陆某与教育咨询公司发生劳动争议纠纷后,提起劳动仲裁。合肥经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教育咨询公司支付陆某工资1.33万元、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1万元。

公司提起诉讼,该案经一审、二审,法院认为,陆某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并将具体事项加以罗列,发表至微信群内,该行为确实有欠妥当,但陆某的言论、用词并无夸大或贬损,未超过员工维权的合理限度,上述劳动争议事项及公司工作指示内容也并非完全为陆某凭空捏造,不构成丑化教育咨询公司或对其名誉权的侵害,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周末在微信群回复客户信息,

应算加班

案情回顾

1月23日,全国首例在裁判文书中明确“隐形加班”问题的案件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写入报告。

据工人日报报道,曾入职某科技公司的李女士主张某科技公司应向其支付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2月11日加班费,同时提交了微信聊天记录、《假期社群官方账号值班表》等证据。

经查,李女士主张的加班系在微信或者钉钉等软件中与客户或者同事的沟通交流,李女士表示自己系运营岗位,岗位职责是搭建运营组织构架、负责程序整体运营、管理内容团队等。某科技公司则表示,李女士是运营部门负责人,在下班之后,如果公司有事,其他员工给李女士打电话咨询不应属于加班。对于李女士主张的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值班的情况,某科技公司表示,微信群里有客户也有公司其他员工,客户会在群里发问,只是需要员工回复客户信息,某科技公司认为这不属于加班的范畴。

裁判结果

一审法院对李女士的主张未予支持。

北京三中院二审改判支持李女士加班费3万元。

微信群一个“微笑”表情

闹出官司

案情回顾

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披露一则案例,28岁的小刘原本在上海一家教培机构工作,5年来她工作成绩突出,然而有一天突然被公司开除。

开除理由是:小刘在有客户在内的公司群里言语粗鲁,辱骂同事,严重损害公司形象。

小刘解释说,自己会有这些言语,是因为同事先给她发了一个“死亡微笑”的表情嘲讽她。

小刘认为公司辞退她时给她扣了一堆“帽子”,比如“言语攻击他人”以及“霸凌下属”。但教培机构称是接到了其他员工的投诉举报,并对此做了相应的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小刘确实在日常的工作中存在用言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不当行为。

因为对公司开除的决定不服,小刘提起了仲裁及诉讼,结果一审败诉。

法官解读

这个微笑表情很普通,本身并没有嘲讽辱骂的意味,但是小刘说,在一些年轻人中它被赋予了某种不好的寓意。

法官表示,这是一个正常的微笑表情,但是一些年轻人认为这个就是嘲讽,由此而引发了谩骂。显然,一个带有多种理解的微笑表情,并不能够推定这个同事是在对小刘进行嘲讽和侮辱。然而,小刘的过激言语却实实在在记录在案。

法官告诫年轻人,在职场当中要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一旦跟员工或同事就工作的问题发生纠纷,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经过法官的耐心解释,小刘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表达出了悔改之意。法官又和教培机构的代理律师协商,希望能给年轻人一个改正的机会,不要对她今后找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教培机构解除与小刘的劳动关系,考虑其目前的生活状况,同意给予小刘2万元的补助。

本期编辑:周倩

(点击关注工人日报微信)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信工作群一不小心就成“纠纷群”——群里表达不满被起诉、周末在群里回复客户信息算加班吗、一个表情包闹出的官司 工人日报 轻触阅读原文

工人日报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微信工作群一不小心就成“纠纷群”——群里表达不满被起诉、周末在群里回复客户信息算加班吗、一个表情包闹出的官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