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保护个人信息,重申企业责任常识

2024-01-30 17:05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1.5亿条会员个人信息未加密处理,存在泄露风险;企业内部数据访问权限设置不合规,导致用户信息可能被“一锅端”;存储个人信息的网络系统存在可能被入侵攻击的高危漏洞……近日,上海市网信办依法对一批未有效履行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责任的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

这是地方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自主办理的系列行政处罚案件。《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于“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主管部门予以责令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拒不改正的,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此次处罚具有示范意义,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长出“牙齿”。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的企业,将会受到实实在在的处罚,这远比约谈或是舆论批评更加有力。这也是对常识的重申: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不是对企业的“倡议”,而是一项不能打折扣的义务。

从本次检查可以发现,一些企业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严重乏力。比如某火锅界“顶流”,其创设近30年来形成的1.5亿条会员个人信息以及18万条公司员工信息都未加密存储;某头部房产中介在存储环节未对20万条客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等于说,这些海量的个人信息一直处于“裸奔”状态。可以想象,这些企业“心有多大”。

在信息化社会生存,消费者将个人信息交由企业保管,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支付、扫码、办会员等,都需要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但个人信息到底提供了多少,商家又会如何对待和使用,很多时候消费者心里没底,更无法掌握。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仍然困扰着消费者,排在各类问题首位(37.3%)。同样是由中消协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提到,个人信息被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收到垃圾邮件。在消费领域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强监管,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呼声。

此次处罚,发生在上海市网信办“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回头看”检查阶段。这次专项行动于去年6月启动,上海市区两级网信、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检查企业6043家,依法对520余家企业进行约谈,查处各类个人信息保护案件50余件。这样全方位的检查,可以敦促企业把个人信息保护置于企业运营的重要位置,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重塑行业规则的效果。

企业的业务经营、消费者的信息存储是跨地区乃至跨国界的,类似的专项行动也有必要成为一种标准化操作。各地不妨对本地企业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进行摸查,通过拳拳到肉的有力措施,倒逼企业重新梳理消费者个人信息管理模式,以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跟上社会共识。

这次查处和通报对广大消费者也是个提醒,面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漏洞和问题,消费者是有法律法规撑腰的,监管部门是时刻在场的。遇到类似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消费者要勇于维权,积极地参与整顿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