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信案例】警惕!全国多地出现新型骗局,数百商家一收货款就涉诈!

2024-01-31 14: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网信案例

近日,全国多地商家遭遇新型骗局:不法分子以购买手机、黄金珠宝、高档烟酒等商品为名,索要商家的银行卡号,将涉诈资金转入商家银行卡,随后在拿到商品后销赃,完成洗钱。而商家则被认定有涉诈嫌疑,银行卡被管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类似受骗商家已经超过几百人。

案例1

宋先生在成都龙泉做手机生意,2023年12月30日,一个“客户”加他微信称,要购买两部iPhone 15 Pro Max手机,并约定送货时间。当天,宋先生银行卡收到了2万元的货款,觉得这是一笔正常交易,便把货给了对方。2024年1月1日,宋先生银行卡因涉诈被警方冻结。经了解得知,宋先生银行卡因直接收到诈骗赃款,属于一级涉案卡,随后其名下的其他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也被陆续冻结。宋先生称,该银行卡是他的主卡,为尽快恢复使用,他不得不进行“退赃”,还收到了一份《取保候审决定书》。宋先生几经奔波、说明情况后,今年1月4日,名下银行卡陆续解封。

案例2

河南郑州郭先生经营一家金店,1月8日,一个陌生“客户”微信向其咨询金条事宜,称要购买4根50克的金条,但由于人不在当地,将由一位本地朋友来取金条。郭先生同意了,他的银行账户很快收到10万元汇款。随后,“客户”的朋友如约而至,取走4根金条,金店老板和该男子签订了一份协议,称交易后产生的任何纠纷与他无关。1月13日,郭先生的银行卡因涉诈被管控。经了解得知,这笔转入款项实际上来自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10万元,付款人是吉林的一位受骗人员。郭先生的账户被警方认定为涉案账户,被依法冻结。

案例3

2023年12月,郑州市二七区、金水区、龙湖镇共27家烟酒店老板反映,最近遇到一个“大客户”,只通过微信联系,就用银行卡转账购买了大量高档烟,甚至叫了货拉拉来拉走。虽然微信收款账单显示转账对象都是不同的人,但商户们都不以为意。然而,随后商户名下的账户,被警方以“转移赃款”名义冻结。

案件分析

上述诈骗洗钱的手法相对新颖,目前在社会上并不常见。该类手法以购买电子设备、高档烟酒、黄金珠宝等贵重商品为主,商品价值大、易变现,商家防范难度大。

自“断卡”行动开展以来,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联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同时做好反诈宣传教育。公众合规用卡意识增强,诈骗分子可用于转移非法资金的银行卡变少,“另辟蹊径”打着购买商品的幌子,设法获取交易者的银行卡号等信息,变相将资金洗白。

小编提醒:

1.年末将至,不法分子蠢蠢欲动,诈骗方式和手段不断翻新。千万要提高警惕,守好钱袋子,以免上当受骗!

2.使用银行卡等进行交易,务必核实对方身份,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诈骗分子利用,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警。

3.坚决不给陌生人银行卡号码,防止间接被诈骗分子当作洗钱的工具。

4.客户提出提供商户银行卡号进行转账,或者提出非面对面收款等方式的,应提高警惕。

原标题:《【网信案例】警惕!全国多地出现新型骗局,数百商家一收货款就涉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