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邯郸历史名胜篇——涉县原曲静因寺

2024-02-04 0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位于我市涉县县城东12公里处的固新镇原曲村,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公布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也是涉县县域内具有文字可考的最古老的村庄之一,史称“原村”。因清漳河沿村弯曲而过故称“原曲村”。也称“源曲村”。

涉县古寺静因寺就位于原曲村西龙门山的绝壁之上。其北眺涉县韩王九寨,西倚太行五指山,南靠九龙山圪老泉生态森林公园,东观邯郸九峰山。而与周边环绕热门景区的人声鼎沸不同,其却是一处修身养性、曲径通幽的清静之所,这从它的名字处也可见一斑。

静因寺始建于何时,现在已无文字可以考证。寺内现存碑文记载其曾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重修。1996年时原曲村村民又一起集资对静因寺进行了重新修葺。静因寺倚山而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汉传佛教寺院的结构布局。静因寺有时山门洞开,有时门锁紧闭(需绕旁边小道到山后可进),现寺内既无僧人也无管理者,其已与大自然浑然天成,共为一体。

静因寺位于悬崖峭壁之上,因其巧夺天工,又有“小悬空寺”之称。古代人没有现代的技术和装备,他们怎么可能在如此险峻的地方建造出一座寺院的呢?于是当地就有了关于静因寺的第一个传说:一天晚上,当地的村民被一个白发白须的仙人托梦,让他告诉全村的人晚上把全村的牲畜都喂饱喝足将有大用处,问其缘由,他却哈哈大笑不肯言明。这个村民于是就在将信将疑中把这个梦境都告诉了村民。村民们虽然疑信参半,但也都依照仙人吩咐把牲畜进行了安顿。等到第二天村民们醒来,发现全村的牲畜全都被汗水浸湿了。而在村的悬崖边,已有一处寺庙被移到了此处,这就是关于静因寺由来的传说。

当地还有传言,唐太宗贞观年间的袁天罡与李淳风皆曾于此寺静心修道,每天都会到崇山顶观星望月,推古论今。李淳风奉唐太宗之命用周易八卦推算大唐国运,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大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用手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泄露,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二人得道后化为“推背石”,警示后人“天机不可泄露”。现今静因寺旁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的推背石,两个酷似人形的石头仿佛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在推背,令游客们纷纷惊叹称奇。

而有关静因寺的传说,更多的却与蛇有关。相传静因寺内原有一长老擅长驱蛇之术,盛夏之时,常常把蛇聚于床上与蛇同塌,借蛇身之凉意祛除暑热以享清凉。有一天长老正在禅房内施术聚蛇,他的徒弟莽撞而入,长老来不及驱散蛇群,于是蛇群纷纷逃散,从此静因寺内常有蛇出没。也有传言长老去城里购置物品,其徒儿偷偷学师父驱蛇之术,因时辰已至蛇未驱散,导致蛇群在寺内四处逃散。长久以往,静因寺就有了蟒仙驻此有求必应的传说。

静因寺内有一白塔,据说塔内有静因寺的三件宝物“无字天书、金葫芦、天子宝剑”,并由蟒仙负责看管。如果游客诚心所至,还可以看到塔顶的灵耀佛光。

在静因寺的石壁上还有同治元年的刻石,记录了寺内的八大景观,即:白塔凌空,丹崖瀑布,石罅夜漏,古井朝虹,长桥柏荫,曲径花林,钟楼峭壁,禅宇攀云。

古柏抱槐也是静因寺内的一处自然人文奇观。两棵树生命力顽强地从石缝中破石而出,并相互缠绕,共同生长,也被当地民众称为“夫妻村”。一个“缠”字也让到过此地的游客纷纷驻足,思考其与“禅”的内在渊源。

静因寺远离尘嚣,实乃是静心读书的绝佳之所。明末清初,官府曾在此寺所在地办过学堂,培育出了许多的文人秀士。如今,该寺已经成为涉县作家协会的创作基地,延续着其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与作用。

现邯郸作协协会会员王振军曾到此地游览,因惊叹静因寺古刹之神奇,曾作诗云:

原曲龙门山,静因隐其间。

山径入林深,禅宇峭壁悬。

白塔上凌云,瀑布下崖丹。

蟒仙护古寺,长桥柏荫连。

槐柏巧连理,夜漏古井满。

古柏挂绝壁,题刻白云院。

穿窗古黄栌,升腾如龍渐。

流连人忘返,不愿回邯郸。

身处大城市的我们,习惯了城市的喧闹与尘嚣。而在周末午后,一家人乘车到周边的静因寺等邯郸历史名胜之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心旷神怡的自然美景,品一品邯郸本地浓郁的历史文化,清一清纷繁杂乱的思绪内心,或许会收获不一样的心境,得到人生未曾经历过的别样惊喜。

来源:邯郸文旅综合整理自邯郸市图书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