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两会·心声】晋超:将成都建设成有世界影响的文学之城

2024-02-04 10: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将成都建设成有世界影响的文学之城,并将其纳入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和‘三城三都’建设行动计划整体布局。通过建设有世界影响的文学之城,以文学助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城市品质会进一步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会持续深化,市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会不断增强。”成都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四川旅游学院文旅传媒研究院执行院长晋超将自己的建议带进了现场。

成都具备建设文学之城的条件

晋超介绍,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十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学,是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名片。《汉书》盛赞蜀地“文章冠天下”。文学汉赋四大家中的司马相如和扬雄均为蜀郡成都人。唐末五代时期,以成都为中心的西蜀地区成为当时全国文学艺术的中心。“自古诗人例到蜀”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成都诞生的《花间集》直接成为宋词的先导。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词派”,是在成都地区形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近现代以来,成都一直是中国新诗名城、小说散文大市、全国网络文学发展重镇、中国科幻文学的发源地和内容策源地。成都有郭沫若、巴金、李劼人、沙汀、艾芜,以及马识途、王火、周克芹等文坛大家。

总的来看,成都从古至今都是公认的文学高地,底蕴深厚、名家荟萃。

将成都文学元素融入市民生活

“但成都文学事业发展与国际国内对标城市的成功范例、与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部署仍有一定差距。”晋超称,大力推动建设有世界影响的文学之城有助于提升城市品质。

晋超建议,将建设有世界影响的文学之城纳入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和“三城三都”建设行动计划整体布局。开展文学IP资源的挖掘梳理和创新转化,让文学品位融入城市形象,筹建“成都文学馆”,打造交流展示中心,集文学藏品、陈列展览、学术研究、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等综合功能于一体,全方位、立体化、数字化呈现文学成果和文学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准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学全面赋能。

“借鉴对标城市的成功经验,打造成都世界文学之城建设的品牌矩阵,以‘文学+’的概念,将文学与文创、旅游、赛事、会展、音乐、影视等相结合,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晋超称,在地铁、街区、园区、景区等打造文学场景,让成都文学元素具象化,并融入市民生活和游客体验,使文学与城市共生发展。

来源:锦观新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