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8名假“靳东”被判刑:中老年网民需要更有力守护

澎湃特约评论员 江城
2024-02-04 14:1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网上“交往”时间短的仅一周、长的近两年,多名60岁左右的阿姨都被假“靳东”骗了钱。还记得这起假“靳东”案吗?

假“靳东”页面   来源“上海检察”微信公众号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近日,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对这起假冒演员“靳东”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8名被告人中,主犯王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万元;蔡某某等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到拘役四个月不等,适用缓刑并处罚金。

类似假“靳东”的案例,人们并不陌生。不法分子冒充靳东的身份,在网络上获取阿姨们的信任,再骗取钱财。类似案例早在2020年就有曝光。

在刚刚宣判的这起案例中,被告团伙诱导被害人与“明星”建立情感联系,“宝贝”“老婆”“想你”之类的话术不离口,还会从网上购买一些廉价的红酒、护肤品寄给阿姨们,用以建立信任;直至最后原形毕露,以投资、公益、应援、网购、恋爱等各种理由索要钱款。该团伙骗取多名被害人的钱财共计31万余元。其中,一名张阿姨就被骗了近20万元。

庭审现场 上海静安法院 供图

类似事件因为和娱乐明星有关,加之在旁人看来有些荒诞离奇,但深入想想,这种事件的内核是很沉重的:一些中老年人,只是因为自身辨别能力不强,又渴望获得精神满足,就被一些别有用心者重重围猎,多少年的积蓄付诸东流,遭受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这本质上是不折不扣的不幸和悲剧。

守护银发网民、对她们“嘘寒问暖”的,不应该是假“靳东”,而应该是子女、是社会、是法治。就像这起案件,执法机关的侦破、司法机关的审判,让这些假“靳东”被绳之以法,也为阿姨们追回了钱财,就堪称一场示范:明星是冒充的,但法治权威是真实的;法律站在每一位民众背后,赋予最真切踏实的安全感。

希望此次判决,可以让许多依然沉迷虚假偶像的网民醒悟过来。但也要看到,即便有人被判,类似顽疾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根治。有媒体报道,不只是假“靳东”,在网络平台上各种名人的虚假账号可谓随处可见,莫言、白岩松、周杰伦等,都是“高仿”的重灾区。

靳东本人在一次公开回应假“靳东”时,也点出了问题关键:“网络平台监管不力,难逃其咎”。确实,那些用着名人头像、话里话外暗示自己就是本人的账号,长期在网络平台上横行,显然与平台自身的管理疏漏存在关系。

当然,并非每一个明星模仿账号都涉嫌诈骗等违法犯罪,还存在模仿秀等常见的娱乐门类。这就需要平台加强甄别,究竟是娱乐化的模仿,还是故意冒牌的“高仿”,并审核其中有无异常行为。对于可疑账号,平台就要及时进行处理,从源头上杜绝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另外,本案主审法官也就平台管理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平台应加强事中警示,当用户进行直播打赏、转账等活动时,尽到合理的提示义务。这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值得平台认真聆听,及时落实到位。

总之,各方面应当各尽其责、加强协调,共同为中老年网民也为所有银发族网民筑牢一个稳固、细密的防护网。老人们面对互联网的认知差,应当有充分的社会机制来弥补。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