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家乡我的年|回乡过客家年,唤醒了儿时记忆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2024-02-17 15:49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大年初六,看客家民俗展演,逛非遗大集,恍然回到了儿时,寻回了乡愁的味道,积蓄起扬帆起航的力量。

我的家乡江西宁都,被誉为“客家祖地”。民俗专家告诉我,家乡客家遗存丰富,是中原先民南迁的早期居住地,多元文化汇聚在这块土地上,造就了门类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乡镇都保存着各具特色的传统客家民俗,灯彩戏曲、客家风情、客家美食不一而足。

非遗桥棒灯民俗表演。 曾嵘峰 图

我所在的村庄靠近县城,春节期间盛行一种名叫“竹马灯舞”(又称“跑竹马”)的民俗:年轻力壮的村民有的挎上竹马,有的举牌灯,有的吹唢呐、敲锣,成群结队进入村庄。有“神马进村,平安吉庆”的寓意。

每到一户人家,队伍先在大厅中转一圈,接着打头的喝彩师开始朗诵祝词,俗称“喝彩”。“手端承盘撒米粮,神马进村大吉昌;田里五谷大丰登,生意兴隆财源广……”朗诵一段后,喝彩师向空中撒少许米谷,众人齐声喊“有”。喝彩完毕,在锣鼓声中,马童(俗称“洗马师”)翻筋斗上,表演手持马鞭牵马、拴马、喂马等。一番表演结束,队伍又走向下一家。“竹马灯舞”这项民俗活动,填满了我的童年记忆,但是因为外出求学、工作等原因,我已多年未曾体验。

非遗桥棒灯民俗表演。 曾嵘峰 图

2月15日,大年初六,家乡宁都非遗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开幕。我听到消息,在返程上班前,带着家人赶到县城观看非遗民俗展演,这是打我记事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大规模的民俗表演。上午,30多支队伍、数百名表演者身着客家传统服饰,在锣鼓唢呐声中进行踏街,晚上,他们又在夜色中登上舞台表演。众多与我一样闻讯赶来的乡亲纷纷拿出手机“打卡”纪念。

竹马灯舞踏街民俗展示。 曾嵘峰 图

在浩浩荡荡的民俗表演队伍中,不仅有我们镇的“竹马灯舞”,还有其它乡镇的鲤鱼灯、桥帮(又称桥梆)灯、竹篙火龙、采茶戏……桥帮灯的“龙”造型在甲辰龙年显得格外应景,后生们将桥帮灯扛起来,连成一条蜿蜒数十米的金色长龙,头灯奋力追逐尾灯,尾灯竭力避让躲闪,引来现场阵阵欢呼。

舞龙舞狮踏街民俗展示。 曾嵘峰 图

让我心生感慨的是,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对不少民俗活动竟也感到十分陌生,对他们的由来知之甚少。民俗专家向我介绍,桥帮灯是一块长木板上扎多盏灯,外糊红纸,内插蜡烛,灯上贴有各种喜庆的剪纸,是专门用来庆祝增丁之喜的客家民俗活动。只要家里添一口人就要制作一帮灯,头灯追逐尾灯,尾灯极力躲闪,最终头灯追上尾灯,寓意无论经过多少曲折都能迎来圆满的结局。

在我看来,“桥帮灯”的造型不仅应景,其寓意同样让人治愈。新的一年,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和彷徨,顺境抑或逆境,在心中点亮一盏“桥帮灯”,便可风雨无阻,跨越山海。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