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黎明:三峡就是我们的山水家园

2018-12-09 09: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湖北秭归归州,从事端午祭祀的非物质文化传承老艺人向恒情。黎明 摄

这是极光photo【江河影像】系列第19篇推送。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移民,都有一个被现代化放逐了的自我”,从《后三峡》到《家园》再到《游山玩水》,这十多年来,黎明在三峡的两岸行走,用镜头去记录周围的一切,去行走江河,寻找未知的家园,寻找心里那个未知的自我。

后三峡

1.人水生活

2005年,重庆丰都老城,拆迁废墟上打牌和打瞌睡的人们

2006年,宜昌三峡坝区,三峡大坝上游二期围堰爆破现场

2007年,宜昌秭归三峡大坝前,几个时尚青年在大坝前的屈原广场玩耍

2008年,湖北巴东,宜昌到巴东的班船上,灯光下走过的时尚青年

2008年,重庆云阳,巫山到云阳的短班船船舱里的乘客

2009年,重庆万州,金山水翼船上的小孩在窗口观赏风景

2010年,重庆奉节,三峡蓄水175米进行时,奉节江边造船的工人下班回家

2010年,湖北秭归,端午节,祭江仪式后,一人扛着祭品走过江边

2014年,重庆巫山,水翼飞艇,几个年轻人蹲在船舱门口玩手机打发旅途时间

2015年,湖北秭归,端午文化节,一公安民警在龙头下维护现场秩序

2018年,重庆奉节,游客在夔门观景台观景留影

2. 景观之变

重庆云阳码头,后三峡景观之变

重庆万州江边滨江广场,后三峡景观之变

重庆万州码头三峡蓄水175m前后,后三峡景观之变

湖北兴山高阳镇,后三峡景观之变

湖北秭归归州屈原祠,后三峡景观之变

重庆奉节老城,后三峡景观之变

重庆奉节老城,后三峡景观之变

3. 三峡好人

重庆奉节,江边造船女工

湖北巴东,在巫峡口江边田里劳作的移民

湖北巴东,站在山顶为摄影师带路的当地司机

湖北宜昌,三峡大坝前的演员

湖北秭归归州,传统木制龙舟手工匠人郑祥龙

家园

2010年,三峡大坝。

2009年,三峡坝区

2010年,湖北秭归

2010年,湖北秭归

2010年,湖北秭归

2011年,湖北秭归

2011年,三峡坝区

2011年,三峡坝区

2012年,重庆奉节

2013年,重庆奉节

游山玩水

宜昌梅园

湖北秭归

湖北恩施

湖北宜昌

三峡大瀑布

湖北宜昌

重庆

重庆

宜昌三峡人家

宜昌夷陵

宜昌三峡大坝

宜昌磨基山公园

从后三峡到山水家园

黎明

摄影是场相遇,当后三峡时代来临,我正好遇见,并身处其中。于是,我出没三峡,不断上路,寻找家园。

2003年起的 《后三峡》记录河湖巨变下的景观及生活,平实的记录当下人与水关系史上曾经有过的那种状态的结束和一段新的关系的开始,记录峡江人水景观的变化以及三峡人当下的生活与情感。既不刻意表现伟大也不刻意强调平凡,把正在消亡的平实生活变成人类共同的记忆。三峡对我来说,是一个观察世界的“元点”,是我的视角和立场。在快速变迁的时代,摄影是失忆的治疗,也是症候。我们每个人都是经历了驱使亿万人流离乡土的工业化和快得令人失忆的城市化的时代之子。

在我们《家园》的景观中,在《游山玩水》的现实画卷中,一物、一人、一山、一水都能折射社会时代的背景。人类是渺小的又是伟大了,在浩渺的宇宙中,在自然的山水间,我们就像一颗尘土,我们必须依靠家园而活;而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又是巨大的,不断的改造利用自然,不断的向自然无节制的获取,开山,填河,造城,冰冷的现代化人造景观很快包围了我们。

人们开始离开宁静却贫困的乡村,离开故土和传统,涌入喧嚣的现代都市,欲望不断膨胀。利益和市场意识形态统治着一切,浮华、虚脱、昏昧的都市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自然。那门前一条清澈的小溪,村前的一棵大树,江边码头上的礁石永远只能印在记忆的画面里——我们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家园了,只有满腹的乡愁和叹息。

同样《游山玩水》过去仅仅属于帝王、贵族、士人等社会精英阶层,而现在一个宏大的、悠远的农耕文化中国已经远去,一切都变了模样。主宰中国山水观的不是那些文人骚客了,而是强大资本制造的消费商业市场,庞大的游山玩水中国游客们,不过是一个商业社会的奇观。看似与工作劳作相对的游玩休闲,也依然被权力与资本规训。

这个荒诞迷离的“后三峡”,这个光怪陆离的“游山玩水”,也正是当下人类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实,我们都是“移民”,我们都是“游客”,不断离开故土,又到处寻找家园,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被现代化放逐的自我,记录他们也就是记录我们人类自己!

与黎明的对谈

采访:曾子珂

1

寻找内心的家园

《后三峡》 黎明摄

极:从《后三峡》到《家园》再到《游山玩水》,您的作品都是围绕着三峡的一切展开的,最开始为什么会想着去拍三峡的人与景呢?

黎:一个艺术家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长期生活的地方形成他的“世界观”:三峡对我来说,是一个观察世界的“元点”,是我的视角和立场。

三峡就在我家门口,我的工作生活时时刻刻与三峡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三峡开始蓄水,家园景观不断变化,我开始记录三峡河湖巨变下的景观及生活。把变迁后的三峡称为“后三峡”,这个荒诞迷离的后三峡,也正好是当下人类发展的缩影。同时三峡也是在讲“移民”的故事,这个“移民”实际上是讲我们人类自己,不断的离开故土,又到处寻找内心的家园,就好像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移民,都有一个被现代化放逐了的自我,三峡也象征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

这些三峡的独特的魅力也吸引着我,特别之处正好我就在这里生活,记录它成了我的生活,一切那么自然,没有刻意。

《家园》 黎明摄

极:“哲学是怀着冲动的乡愁到处寻找家园”,这是您的签名,您曾说,三峡是您的第二故乡,与余光中老先生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相比,您心中的乡愁在照片里面的表达,是怎么样的一种形式呢?

黎:其实人的一生就是时空的不断转换,每个人对于家乡的理解也不一样,我们有儿时的故乡,长大后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离开了故乡在他乡有了新家,甚至我们不断上路,不断漂泊处处为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是我们心中的家都是一致的, “哲学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我们都在寻根,怀着不安去找寻内心的安定,精神的家园。

家乡应该对每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而我大学就离开了故乡,工作之后就在宜昌安家了,它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摄影如奇遇,从我2002年到三峡,我正好与这个巨变的后三峡时代相遇,于是我经常出没三峡,记录这些河湖巨变下的人和事。

摄影也是一种流放的方式,不断上路,去遇见,去寻找,那山,那水,那人。山河故人,他们都是我的乡亲,都是三峡好人,看见一张张面孔、一个个身影,其实都是一个个故事,我会想起当时的情景,回忆起故乡的往事。“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画面中那个的山水就是我们的家园。故乡在他处,经常走三峡,就是在回家,回故乡的感觉。我心中的乡愁就是不断上路去遇见、去寻找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家园。

《游山玩水》 黎明摄

极:到现在,您围绕着三峡的一切进行了10多年的拍摄,现在会看自己的作品,心境会有改变吗,对三峡的看法会有改变吗?

黎:其实时间像流水,回过头来是十五年也是一瞬间,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因为拍摄三峡也就变成了一种生活,对于我们身边的生活,好像每天都差不多,但是当你回过头来看,5年、10年、20年甚至100年后,再看这些变化就很大了。如果没有留下影像的记录,我们甚至无法找到回忆的坐标和通道了。

每个平和真实的影像最后都是记忆的痕迹。只有摄影会一模一样地再现那个客观的世界。所以每一张画面都应该是神圣的,它就是为那些正在成为过去的人与物在留遗照。在这个意义上其实没有什么是单一不变的,恰恰你持续关注一个事件更能看到社会景观与生活的深度变化。而这些变迁的生活与景观看似三峡特有的,实则是整个社会发展中共同呈现出来的。所以这个记录是有意义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这么多年拍过的照片,心中有太多的感概。看见时间的力量,觉得越是早期的片子越发珍贵,也有太多的遗憾,可惜时光不能倒回,不能重来一次,我们只能在现在抓紧时间继续记录成为明天记忆的瞬间。现在的心境可能趋于平静,更多的是情感会让我一次次重复上路,遇见那些山水之间的相同或不同的人和事,记录下他们和我自己在路上的感悟,让我乐此不彼,成为一种习惯。

对于三峡,我现在的看法它就是国人的山水家园。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做现实的俘虏,去寻找这个未知的家园,平实记录后三峡时代的山水家园社会景观及家园中人们的生活与情感,既不刻意表现伟大也不刻意强调平凡,关注当下,把正在消亡的平实生活变成人类共同的记忆。

2

他们是标点,渺小,沉默,却不可或缺

《家园》 黎明摄

极:《后三峡》是以变迁后的三峡为背景,而进行的拍摄,照片中多以人像为主,来描述当时人们的一个生活状态,而《家园》则是用黑白格调,其中的人物在大场景中是显得渺小的,到最近的《游山玩水》,您则是用照片记录的三峡大坝现在的情景,也是当代人们现在旅游的一种状态,为什么作品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黎:《后三峡》拍摄的是变迁中的三峡生活景观,拍摄主体是人水生活与环境肖像,所以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在船上,在岸上,在新旧城镇里。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甚至与他们交流最后才来拍摄。画面中的主角是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并且是非常真实的彩色纪实风格,拍摄主要用的是135单反与120中画幅。

《家园》采用了大画幅相机,黑白胶片拍摄,拍摄主体看上去是比较诗意浪漫的黑白山水风景,实际上是我们现实的河湖巨变的家园景观。特别想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园的关系,会把所有的景物、人一样对待;并不想强调具体某个人,而是强调一个场景中的故事、情绪和趣味,以及它们是在怎样的一种现实背景中发生的。所以画面中的人是非常小的,很多还是背影,都很难看见面孔,他就是风景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成为这一片灰蒙蒙风景中的一个点,就像一颗小树,小草一样。他也许就是冥冥中的你和我。他们都是故事和情绪的载体,都是叙事的符号,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宏大叙事景观中,他们是标点,渺小,沉默,而不可或缺;他们甚至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字符,有属于自己的音节。他们是失语的龙套,主角的人肉背景,被零度情感的群众演员。这次我需要的是在视觉上选择了景观摄影的方式,用大画幅相机,以远距离、鸟瞰的视点,朴素、平静的拍摄,选用黑白诗意的表达,再现家园中的独特景观。

《家园》是用一种诗意的叙事景观的拍摄方式,思考人类与土地与山水家园之间的关系,借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哲学思维,回归到人类精神家园的思考。而《游山玩水》是更加直接的展示当下中国超真实的人与山水关系的长卷,山水间的人们不是在劳动或做其他的事,而是在游玩、休闲、欣赏风景。大量游人与山水景观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当下各种各样壮观的“游山玩水”的景观,也就是中国当下的旅游消费景观,中国人的“山水观“。怎样把玩山水,游山玩水,这是国人在物质生活满足之后,一种精神生活的体现,所以看似简单的旅游画面,恰恰能够反映中国特定时期的国人的精神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又选择了绝对真实的彩色,让人去关注画面本身里面的内容最重要的,通过画面内容强化自己表达的观念,回到观看的原点。

《后三峡》 黎明摄

极:您在《后三峡》系列中有些作品是拍摄某个人物在三峡蓄水时期的生活状态,您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故事可以分享给我们。

黎:拍摄三峡已经15年了,有太多的故事了。记得是2006年有一次在三峡的班船上遇见一个从外地回到三峡故乡的青年,被我们记录三峡故乡生活打动,同船一路聊天上水至湖北与重庆交界的培石码头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最后我们受到隆重的接待,记得当时他家正在举行一场喜宴,高朋满座,左邻右舍都来了,我当时给他的这些乡亲都拍摄了肖像,他们都很高兴,最后我们还专门给我们另外开小灶加了一桌,喝着包谷酒,在三峡深处,畅谈人生与理想,最近看见这些照片还记忆尤新。

十多年前去巴东神农溪拍摄“三峡最后一个纤夫”宋文刚的情景,至今也时常浮现在脑海。他是那么的热情憨厚,在巴东神农溪里划着小木船向我而来。那时他已经快70岁了,还是那么健硕。上岸后,他开着一辆三轮车走了很远的山路把我拉回他家。我看见满头白发的他,在乡村的道路上前行,夏天的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我有一种回到了故乡的感觉,感觉特别温暖,中途到小卖铺他故意休息请我喝啤酒,到他们家后一起吃腊肉、继续喝酒,睡他们的床,然后讲述他自己的故事。每年杀年猪的时候都给我打电话,说黎记者你们上来吃年猪吧,这些对我来说都很感人。一晃出入三峡10多年,到过几次神农溪却没见到老宋。

2017年一个机会去拍摄神农溪旅游,如今这里每年都有大型的纤夫文化节,大力推广纤夫文化,10年之后我在那些神农溪纤夫漂流的船里又看到了老宋,我太激动了,我故意等到坐在他的船上,时间太久了,我与他打招呼,开始他还没想起来,但是依然是满脸的热情。10年了,他依然是船老大,我看他一点都没老,在船头他掌舵,在激流乱石中,轻易的避险,精神依然抖擞。这次他是带着一船游客浪遏飞舟,我只是静静拍摄他,看着他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不敢去打扰他。后来我们到达了漂流的终点,才敢与他上前说几句话,他又要我与他一起上船再到他家里去做客。他的一生真不简单,辛苦拉纤,一辈子与水打交道,赚钱供自己的的几个孩子上大学。自己都已经70多岁了,依然倔强地在他一辈子拉纤的河流上为旅游公司清理河道然后继续为游客服务。他并不是差钱用,而是觉得要劳动,要证明自己还能做点事。他靠双手过着简单知足的生活,这就是朴素的三峡人,始终与水相依,心态乐观。像这样朴素的三峡好人太多了,看似平凡的每个人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只要他愿意敞开心扉,都值得我们去记录,都是有意义的。他就是我们的乡亲,我们的国人,记录下他们的故事也就是记录我们自己。

《后三峡》 黎明摄

极:后三峡系列作品中有些是同一场景的前后对比,这是否也是您十多年内心的心境改变的一种表达呢?

黎:是的,每年10月蓄水前后,我都要去三峡库区的的城镇拍摄,每次都坐普通客船跟三峡移民一起行走,从一个码头到另外一个码头,从一个城镇到另一个城镇,三峡水位从135米到156米到175米。江水每天都在静静的涨,很慢,有时一天不到一米。但相对亿万年造就的三峡,今天,几年甚至几月就让它河湖巨变,实在是太快了。对于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峡江两岸的原住民的生活,在这一代发生的改变更是显得是“日新月异”。高峡平湖,百万移民,那些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类改造自然的痕迹,以及人类在家园中的生活最终体现在那些不断变化的景观上。最开始我每个重要的点都去拍摄正在变化的景观,真实地记录。后来我去的次数多了,发现我会在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时期拍到了蓄水前后的不同景观,就这样我就有意的补充拍摄,每碰到一个你去过的地方,就找出原来的照片再来找同样的角度去拍上一张开始了我的景观对比系列专题,可是有的地方蓄水了,你再也到不了那个地方,有的地方楼房建高了,你再认不出你原来的机位了,再也找不到参照物了,真的有点像刻舟求剑的故事。

我们在岁月的长河里用摄影画上记号,其实永远也找不回曾经的“岁月之剑”,但是我们能够根据这些印记回忆道曾经我们故园的光景与风物。这些对比的景观,是我们人类改变自然的力量。在水的下面那是我们曾经回家的路,是我们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3

最朴素最本真的记录与表达是最可贵的

《家园》 黎明摄

极:观看《家园》这组黑白作品的时候,总觉得它是一种诗意的写照与记录,有种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感觉,这跟您学习美术的经历有关吗?

黎:作为艺术的摄影,呈现的形式首先要考虑他美学上的意味。所有的形式最终都是为你表现的主题与气场(或情绪)服务的,学习美术特别是中国画,对于理解传统中国文化、对于作品的意蕴和哲学的把握有很大帮助。

《家园》的创作,客观上照片的灰白,跟三峡独特的地域有关,一个人造平湖,一个峡谷地带形成了灰蒙蒙的天气,还有大面积的水面都形成了灰白色,这正好暗合了中国水墨山水画“计白当黑”、“以无当有”的传统,形成了诗意黑白山水画的意境。其次所有的人物在现实山水间都是渺小的存在,在美学图式上也是想契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一个渔翁、一只小船,从此不再是荒野,人类文明侵染着山水,只是当下我们对山水的情谊却变了。宏大现实世界景观图景中加入渺小人类参与其中的叙事片段,大的场景和小的人物并置,同时主观上我选用了特别的德国大画幅黑白低感光度胶片,更加突显细腻灰白苍茫的画面。让那山、那水、那人都融入到一种故土的古朴怀旧情怀里,用一种复古的技法和传统山水画的图式展现现代化进程中异变的家园景观。通过这种美学在理性的景观摄影里加入了感性色彩。

极:有什么特别的摄影技法可以传授一下吗?

黎:摄影技法只是手段,不要去追求技法本身,我想告诉大家回到原初,最朴素最本真的记录与表达是最可贵的,最成功的技法就是你看不出你的技法,或者毫无技法。

《游山玩水》 黎明摄

极:因为自己是00后,现在看这组作品可能会有一种时代变迁的感觉,可能更多的引发的是自己对现在时代的一种思考,从老三峡到现在的三峡,从摄影的艺术追寻到现在的全民摄影,您如何看待当下这个时代的一些东西呢?

黎:如何看待三峡,如何看待家园,如何看待山水,如何看待摄影,其实都是如何看待这个时代一样的。三峡只是一个原点,他就是我们的故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根,都在寻找内心家园。在这个全民摄影的年代里,我们有的时候都是那些在游山玩水的人们一样,分布在山水之间,用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存在,看上去不一样其实都是一样的,而每个人又变成了这个山水社会中的奇特景观,我们都是“移民”,我们都是“游人”,我们可以被安排,我们也可以顽强的像野草一样在荒原的野蛮生长,我们是那从众的人山人海的游客,也可能是那孤独上路的行者。

我们现在时代处于一个山水社会,就像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焦点,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在这多元的社会更要认真看到社会景观的背后,看到世界万物就是你与我的关系,做一个心中有山水的见证者与书写者很有意义。

极:最近有什么拍摄计划呢,这次又想用一种什么样的角度去记录三峡呢?   

黎:三峡还会继续,也会继续”游山玩水”,继续行走江河,去寻找未知的家园。

极光photo近期推出“江河影像”系列,精选国内外优秀摄影师们关于江河的作品。此系列正合极光视觉将要推出的“江河影像•个人记忆”影像征集与资助计划,激发和资助年轻摄影师关注身边的“江河”,如果你也有关于江河的作品,欢迎联系我们投稿!

采访&编辑:曾子珂

关于摄影师

黎 明 

摄影师、策展人、媒体视觉总监,湖北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硕士。个人曾获亚洲十佳先锋摄影师、中国十佳新锐摄影师、新浪年度纪实摄影师、三峡艺术明星奖、国家艺术基金青年扶持项目资助等。十多年来,以家乡三峡为元点先后创作了《后三峡》、《家园》、《游山玩水》等系列专题作品。作品在平遥、连州、大理、台北、法国等国内外摄影节展览,在国内外专业媒体发表并被博物馆及机构和个人收藏,出版个人摄影专著《黎明:未知的家园》。

部分展览及活动:

2017年  《三峡游记》法国普罗旺斯摄影节中国年视觉交错单元

2017年  《山水家园》摄影个展 宜昌益美术中心

2017年  《游山玩水》摄影上榜第四届中国年度摄影排行榜

2016年 《后三峡》纪实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扶持项目立项

2015年 《家园》、《三峡游记》参展首届加德满都国际摄影节

2015年 《游山玩水》丽水摄影节展览 获优秀展览奖

2015年 《游山玩水》连州摄影年展 青年摄影师展

2015年 《三峡游记》重庆长江当代影像双年展

2014年 《家园》参展第五届济南摄影双年展 获优秀摄影师奖

2014年 《后三峡》参展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 获最佳摄影师提名奖

2013年 《家园》获色影无忌中国十佳新锐摄影师 常州新锐摄影师联展

2013年 《三峡游记》丽水国际摄影节展览获最佳展览奖

2012年 《家园》第四届大理国际影会首届亚洲先锋摄影师展览 获亚洲十佳先锋摄影师

2012年 《家园》 参展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 获最佳摄影师提名奖

2009年 《三峡游记》参加“混合与分享”CC综合艺术展 北京 映艺术中心

2009年 《三峡 三峡》第九届国际平遥摄影大展三人联展

2009年 《三峡情景》第八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首届大理国际影会

2008年 《三峡情景》第八届国际平遥摄影展 中国当代新纪实摄影联展

个人网站:http ://www.limingfoto.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