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龘”字火了,生僻字可以熟起来

2024-02-09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点击接龙 其乐龙龙↑↑

在农历龙年春节,“龘”字一跃火出了圈,成为生僻字界的“扛把子”。(此前报道→龙行龘(dá)龘(dá)!)

从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序厅中出现的“龙行龘龘”,再到时下应景的祝福语“龙行龘龘、前程朤朤”,都引起民众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好奇。

据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形容龙腾飞的样子。虽然这个字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实际使用过,但今人将其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挖掘出来,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用以表达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这显然是一种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的巧妙结合,展示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龘”字意外火了,彰显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僻字的深入思考。生僻字和常用字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尽管在现代社会中,伴随技术手段的革新,人们接触生僻字的场合越来越少,但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不减,反映着造字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人们看到它的形,念出它的音,除了多认识一两个字之外,也能或多或少了解背后的掌故,感受文化的力量。

这也意味着,面对生僻字,我们不能再因读写困难、使用频率低等原因而淡化或遗忘。相反,我们应将其视作通向古代智慧和文化世界的窗口,通过学习和了解它们,与先贤们进行对话,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正如此次“龘”字所展现出的,生僻字的破圈传播不仅带我们感受了古代的造字之美,更激发我们对文字背后历史源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生僻字是传统文化的旧镜像,也构成了网络时代的新景观。在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生僻字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表情符号、表情包等形式广泛传播,成为了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这不禁让人想起曾经风靡一时的歌曲《生僻字》,这首被网友们评为“有史以来最难写出歌词的歌”,囊括70多个生僻字。这些生僻字的创新表达,既传播文字知识,又融合时代精神,可谓精准掌握了文化传播密码。

让生僻字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是文化传承的应有之义,也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从歌曲创作到大型晚会,再到文博展览,我们相信生僻字将在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中跟上时代,在丰富多样的文化土壤里扎根生长。

此前报道→《龙兔腾》

《龙兔腾》

梅西C罗中国行,为何一地鸡毛

暴雪中心预报在河南,为何湖北“受伤”更重

监制

李绍飞

编辑

吴明泽

审校

天明

来源

央视网综合光明网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龘”字火了,生僻字可以熟起来 孔德淇 央视网 轻触阅读原文

央视网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龘”字火了,生僻字可以熟起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