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童年回忆揭秘:麦粒爆改糖人是怎么做到的

2024-02-13 1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四象工作室 四象工作室

正值新春佳节,除了合家团圆和走亲访友,大家或许也安排了一些甜蜜的行程,比如去庙会常见的糖人摊点打卡。你知道么?小小的糖人背后亦是妙手生花的民间智慧。简简单单的糖,是怎么变成奇趣生动的各种造型的?

文 | Roxie 图 | 四象设计部

糖人是流传已久的民间手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成品兼具了甜美滋味与优美造型,小时候手里拿一支糖人,能吃个大半天。相传,这项手艺的祖师爷是明朝宰相刘伯温,他曾在民间隐姓埋名卖糖,并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制成“糖人”。

直到今天,糖人匠人们离不开的,除了加热用的炉具,便是糖料和工具了。作为主要素材,这关键性的糖到底是什么,和超市里随手买到的白砂糖有什么区别?

糖人的主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其中最为重点的麦芽糖是经过几道工艺熬制出来的。首先将麦粒洗净,浸泡后培育生芽,再将磨细的麦芽与熟糯米一起搅拌,密封发酵后滤出汁液,到此糖料已初见成果。

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步是熬制糖浆,通过加热蒸发汁液中的水分,这一过程对火候的要求较高——火候不够的糖缺少韧性,火候过了容易糊。刚熬好的麦芽糖温度可达90℃,极易造成烫伤,糖人匠人却不能等它冷却,必须在糖凝固之前完成全部操作。

有句俗语是,“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说得很是形象,“吹糖人”的整个过程必须一气呵成。揪下一团麦芽糖,揉成圆球,快速捏窝、封口、拉管,用嘴向糖管吹气,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变换手位,在几十秒之内完成塑型,十分考验功夫。

另一种制作糖人的手法是以勺为“笔”、糖稀为“墨”,在大理石板上作画。它对糖浆的要求也很高,太稀无法成形,太干又难以流动,制作中手还不能抖,否则糖画就不够干净漂亮。这种摊位往往会搭配一个转盘,画的对象是简单的蝴蝶还是繁杂的大龙,端看顾客的手气。

还有工具更多的“塑糖人”,它将吹塑结合,先用“吹”扩充糖人的体量,再借助剪刀、小篾刀等工具,经过吹、拉、搓、扯、捏、压、剪等步骤,塑造出各种鲜活的形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天门糖塑,起源于祭祀“糖供”,如今已是一门雕塑艺术。

“京城铜锣声过处,自有糖人缓缓来。”穿上新衣,拿着压岁钱,去买一支活灵活现的糖人,是大家共同珍藏的美好记忆。曾让隔壁小孩纷纷馋哭了的糖人,早已不是单纯的零嘴儿,更多人愿意把糖人作为艺术品来欣赏。而在一代代人的口传心授中,甜甜的滋味终将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毕竟,全世界还有谁,能比中国人更懂如何把食物做成艺术呢?

原标题:《童年回忆揭秘:麦粒爆改糖人 是怎么做到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