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劼人故居成都东门市井春节举办首届灯会

2024-02-18 15: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李劼人故居成都东门市井举办首届灯会 

 

李劼人:(1891一1962年)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1939年李劼人先生在友人资助下,在成都东郊的狮子山下沙河铺修建了几间茅草房作为居所,因门前有一水塘种着菱角,李劼人先生将自己的家命名为“菱窠”,意为菱塘边的居巢。

 

菱窠清幽宁静,绿树成荫,修竹迎风,鸟语花香,院子里还保存着李劼人先生当年亲手所植的银桂树。先生在这里居住了24年,其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大河三部曲”,影响较大,深受读者的喜爱。

 

成都在先生的故居修建了李劼人故居纪念馆,馆舍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展厅保留了先生的故居的原貌。馆内存放并收集4万余册中外文图书和古今字画,有康有为、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字画,室内还有一些当年的家具、先生的遗物,印鉴、怀表、台灯,先生呕心沥血创作的书稿和英、法、日翻译手稿等物品。李劼人故居纪念馆是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锦江区在劼人先生故居外打造了一处东门市井景点,沿着铺着青石板路面的巷子进去,目之所及是灰砖青瓦的川西民居建筑,公馆建筑群、下沉集市广场、老式茶铺、凉亭水榭等。街区内的“菜市坝”“天回镇”“邓幺姑”等名字都出自李劼人先生的著名小说《死水微澜》。除了小说里特色鲜明的名字,还有重现旧时赶集场景的浮雕艺术墙,篾匠、补锅匠、捡瓦匠等曾经存在于街头巷尾的民间匠人,再现了当年东门市井的场景,生动地展现老成都的市井生活,具有浓郁的老成都特色。

 

东门市井不大,但把老成都的市井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这里的小吃一条街,聚集了蛋烘糕、牛肉面、肥肠粉、酸辣粉、凉粉凉面等各种成都地方特色小吃,跟宽窄巷子、锦里相比,少了人声鼎沸的喧嚣与拥挤。可以在这里从容不迫地漫步,累了在茶铺小憩,点一杯成都价廉物美的三花茶,和三五好友摆摆“龙门阵”,或者下一盘棋,也可以独自一人拿本书看或静静地来这里发呆。

 

菱窠对面的茶舍以李劼人先生的故居雅号为名,人气很旺。老虎灶,锃亮的铜壶,竹编工艺水瓶,竹椅木茶桌,盖碗老三花茶无一不保留着老成都的传统和情怀。在这样的环境悠然地品茶,也品李劼人先生笔下的市井味道。因家离“东门市井”很近,一直对李劼人先生心怀敬仰,常爱和一些文友来这里吃茶,到菱窠拜谒缅怀先生。

 

李劼人先生曾在《死水微澜》中写道:“自正月初八起,成都各大街的牌坊灯便竖立起来。初九,名曰上九,便是正月烧灯的第一宵。全城人家,并不等什么人的通知,一入夜,都要把灯笼挂出,点得通明。就以(成都)东大街各家商铺户的灯笼最为精致,又多……一到夜间,万灯齐明之时,游人们便涌来涌去,围着观看。”

 

今年东门市井的首届灯会,再现李劼人先生文中的灯会场景。各色以龙为主题的花灯、彩灯绽放,除了龙形彩灯,灯会还嵌入了绽放在冬夜的荷花灯、象征祥瑞的仙鹤灯、象征圆满与富贵的红灯笼等,巧妙地布点在充满市井风情和历史风韵的街区之中,营造出成都市井热闹过年春节的氛围。

 

夜幕降临,一盏盏花灯透出温润的灯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市井风情,美食与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灯会中还能观看传统的舞狮表演、品尝正宗的川菜美食等,一直到元宵节。这里龙灯的展示,传统舞狮的表演,正宗的川菜美食,非遗手工艺长廊里各类手工艺品,如刺绣、剪纸、糖画等,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民俗文化视听盛宴,无论白天晚上都能感受到老成都正宗浓浓的年味,唤起人们对过去岁月的怀想与记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