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聚焦工作重点 共建美好家园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2024-02-20 16: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康马县开展 “民族团结进步日”宣传活动。康马县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专项办供图。

康马县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市东南部,与不丹接壤,边境线近80公里,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占日喀则市总面积的3.8%,是西藏通向南亚次大陆的重要通道。全县下辖8乡1镇49个行政村,总人口23800人,居住着藏族、汉族、满族、回族等13个民族。康马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抗击廓尔喀入侵、抗英保家卫国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各族儿女在新征程上奋勇向前。

近年来,康马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突出“七个聚焦”,共建“七个家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区文明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2023年12月,康马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是聚焦加强组织领导,共建守望相助的时代家园。始终坚持把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坚决扛起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政治责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坚持理论引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县委常委会会议必学内容,持续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学习,坚持“四下基层”,加强调查研究,累计开展以民族团结等为课题的调研30多次,形成工作总结、调研报告17篇,正确把握规律,认真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方法,带着感情做好民族工作,最大限度促进团结,最大限度凝聚人心,不断提高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坚持高位推动。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民族团结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贯彻《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制定实施《康马县关于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2021-2025年)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11个,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制、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工作制等5项制度,持续巩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常态化、制度化听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点问题20多个,切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责任到位、举措到位。坚持夯实基础。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四个特别”要求,加强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强化民族工作力量,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分信任、委以重任,着力构建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选拔调整忠诚干净担当优秀干部311人次,满职数选优配强99名乡镇领导班子,将33名优秀干部调整充实到统战民族工作战线,配齐配强驻寺干部和乡镇统战委员,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等269名,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县委常委联系基层党建点、“四个创建”示范点11个,建成标准化规范化基层党支部49个,打造“珠峰领航、红韵康马”党建品牌,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主题教育、“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乡村党校(百姓课堂)培训主阵地作用,举办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层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班80多期,参训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提升广大农牧民党员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认识,党建持续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是聚焦民族工作主线,共建共事共乐的精神家园。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坚持把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凝聚一体。坚持宣传发力。运用大众化的宣传方式,持续在通俗易懂和群众喜闻乐见上下功夫,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空间,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品牌效应,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宣讲活动,举办暖冬“六送”、群众“五比”等系列宣传活动,常态化推进各类宣传宣讲、文艺汇演1700多场次、惠及17万人次。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作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坚持文化赋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文化“润边”等工程,建成新华书店、农家书屋、寺庙书屋等文化阵地6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点拓展延伸至74个,创编文艺精品117个,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促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西藏自治区启动仪式暨“运动进乡村 健康伴你行”主题培训班在康马县顺利启动,培养社会指导员110名,先后开展群众性体育百余场次,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加快发展。深入挖掘、整理、宣传萨马达阻击战、杂昌谷阻击战等境内抗英事迹,挖掘乃宁曲德寺、玛不错遗址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推动各族群众在共事共乐中增进“五个认同”,以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坚持文明创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深入推进全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评选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285个,成功创建区市级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58个,成功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引导各族群众倍加珍惜团结、自觉维护团结、不断加强团结。坚持阵地管理。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开展反分裂斗争宣传教育,完善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守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底线。加大对新闻传播、社会宣传、网络舆论、精神文明、文化市场、出版印刷、娱乐场所等阵地的管理力度,强化综合治理,持续净化环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三是聚焦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抓住乡村“小天地”,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大文章”,打造共居环境,营造共学环境,形成共事模式,开展共乐活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一三五”工作模式全面推行,“上下贯通、一抓到底、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架构逐步形成。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向好。落实信访基层源头治理“5+3+N”模式,严格执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妥善化解一批欠薪等信访问题。坚持氛围浸润。统筹县城建设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将沿街聚居藏、汉、回等多个民族的大庆街打造成“民族团结示范一条街”,从工作、生活等日常环节着手,引导沿街聚集的26个单位、38户个体工商户、55户农牧户互嵌式居住,积极引导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命名工作,打造乃宁曲德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广场”、“红色石榴驿站”等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等11处,将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求细致入微地体现在各方面,营造人人珍视、人人爱护、人人参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评选活动,先后评选民族团结模范乡镇、模范村、模范单位、模范家庭253户,深入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典型和少数民族致富能人典型事迹,“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浓厚氛围持续营造。先后投入近千万元资金新建民族团结广场,打造文化墙56面,让民族团结看得见、摸得着,推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坚持双向融合。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与区外经济、文化、人员双向交流力度,大力实施与援藏省市“结对共建”工程,组织240余名干部教师、医务人员和农牧民致富带头人等赴黑龙江培训,邀请20余名专家学者来康马县指导工作,加快推动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支持30余家区外群众到康马县发展,以少数民族经商人员经营的拉面店、烧烤餐厅为依托,持续强化服务管理,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触角全覆盖,努力解决经商务工人员“后顾之忧”,让各族群众在你来我往中加深了解、增进互信,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坚持“双语”教育。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实施村主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两年攻坚行动和三年巩固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通过“1+1”捆绑等互助互帮方式开展“双语”教育万余场次,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搭建起各民族沟通的语言桥梁,构建一体与多元相统一的和谐语言环境,促进各民族语言相通、心灵相通。

四是聚焦固边兴边富民,共建经济繁荣的富裕家园。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各族群众共建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共促民族团结。坚持基础建边。抢抓边境发展大机遇,突出强边固边,突出生态优先,强化规划引领,加快融入全市发展格局。结合资源禀赋条件,发挥乡镇比较优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基础功能配套,推动产业均衡发展,县城供暖、市政道路、边防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达产见效,城乡一体化供水、城市道路优化提升、县城人防设施项目等66个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十大民生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统筹推进,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中心引领、四方协同、南北转型、全域发展”的发展空间格局,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兴边。坚持“稳粮、兴牧、强特色”,大力推广青稞新品种,粮油作物总产量2773万斤以上,荣获全区青稞增产先进县称号。加快发展温泉康养、雅江雪牛、野生香料、大棚果蔬、康马酥油、人工饲草、嘎拉牦牛、岗巴羊、达巴枸杞、达修锶源水、嘎姆果日糌粑等重点产业,南尼栖塘生态园、萨马达果蔬等绿色经济产业成效显著,涅如人工种草、嘎拉牦牛、达巴枸杞、康马酥油等一批“小专精”特色品牌加快培育,“雅江雪牛”产业链、黄牛改良、牦牛经济杂交等项目扎实推进,绿色石材产业发展迅速,全县合作社发展到176家。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19国道5000公里玛不错遗址服务区投入运营,成功创建朗东庄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收入2298万元。坚持开放活边。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一件事一次办”,深入推进并联审批、联合审批、“证照分离”,全面推行一次告知、一窗受理、限时办结。制定“跨省通办”事项清单73项,直接下放乡镇级政务服务事项75项,办事时限平均缩减58.69%,办结率、好评率100%。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措施,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年均新增市场主体190户、增长8%。康马县产业竞赛暨冬季物资文化交流会成功举办,成交额突破千万元大关,促进经贸流通和消费市场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通过招商引资盘活产业资源。发挥边境通道优势,落实边民互市贸易政策,全面组织办好涅如边贸物资文化交流会,努力打造传统边民互市贸易点。坚持富民稳边。多措并举拓展群众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护边员制度全面落实,组建成立170人的护边员队伍,兑现护边员及边民补助资金4817万元,各族群众心连心守护神圣国土、手牵手建设幸福家园。严格对标“四个不摘”,扎实推进“三个落实”,抓监测、重帮扶、强管理,推动产业、项目、就业等一体包保落实,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项目28个,安置点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26059元,脱贫人口人均增收14.3%,坚决守住守牢底线。全面完成农村厕所改造和人畜分离任务,兑现落实资金900万元。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先行,推动县域全面发展、乡镇提质扩容,乡村振兴样板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五是聚焦民生保障改善,共建优质共享的民生家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让年轻人成就梦想,让老年人幸福安康,让人们畅享健康生活,推动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就业创业。全面强化稳就业、保就业举措,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项目带动、产业带动、区外带动、创业带动“四个带动”,大力实施“万众创新”行动,举办“安康杯”“珠峰工匠”劳动技能比武大赛,鼓励群众敢首创,近三年转移就业2.5万人次,年均创收近亿元,应届高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95%以上。坚持教育优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和谐发展。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观摩现场会在康马县召开。少岗乡中心小学荣获全国生态文明校园称号。大力实施“育才基金”助学育才行动,认真兑现落实“育才基金”、“三包”经费,“双减”和“五项管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建设教育强县、走在全市前列”工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坚持医疗惠民。深入实施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工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县域医共体改革全面完成,少岗乡卫生院重点基层医疗机构加快打造,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全面推进卫生惠民工程,健康体检、包虫病及“四大慢性病”随访管理救治水平不断提高。藏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步伐加快推进。坚持保障托底。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99%以上。完善工伤、失业保险制度。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关爱服务体系,规范配备县级特困中心设施设备,建成农村幸福院3个,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重点对象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和残疾人工作纵深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县城供暖保障实现全覆盖,供暖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六是聚焦保护绿水青山,共建山川秀美的生态家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聚焦“两沿”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筑牢年楚河源头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绿化美化。聚焦沿河、沿路“两沿”联动发展,统筹推进绿美康马建设、流域系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绿色转型发展,打造绿色长廊景观带、绿色生态经济带,加快推进年楚河源头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深入实施“生态美边”行动,统筹推进冰湖治理、防沙治沙、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年均完成营造林800亩以上、人工种草和改良6万亩以上。高海拔“江水上山”工程落地见效,有效灌溉干旱草原3000余亩。加快乡村绿化美化步伐,巩固拓展乡村“四旁”植树成果。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实现山有人管、河有人护、林有人造、责有人担。坚持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红线监督管理,加强对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珠穆岗拉自治区级冰川自然公园保护区监管,牢牢守住冰山雪川、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巩固提升“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自然生态保护地管理和重要水源地保护,河流湖泊水质保持优良,空气、土壤质量保持良好。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创建引领。聚焦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量化完成37项指标任务,9个乡镇44个行政村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创建区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7个、行政村36个,生态文明高地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扎实开展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让生态环境融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各领域、全过程。坚持生态转化。坚持以服务“双碳”目标为己任,加快推进草场碳汇资源合作开发。落实国家生态综合补偿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完善森林、湿地、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处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铁腕推进生态环境深度整治攻坚行动。

七是聚焦创新社会治理,共建平安稳定的和谐家园。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巩固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成效,加快推进平安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制度建设、能力建设,推动党建引领、重心下移、资源下倾、力量下沉,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基层治理有效路径。坚持理顺体制。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更加健全,党建引领的“一统六联”党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优化配置。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珠峰领航”党建品牌为牵引,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围绕“基层治理一张网、指挥调度一中心”,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一三五”工作模式,各乡镇结合实际,找实治理微举措,形成各具特色的治理“小切口”。大力实施“连心共治、吹哨报到”机制,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稳步推进“联村党委”试点工作,设立“五共五固”大党委,推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用、服务联做,推动党建共建共治互补。坚持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推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坚持夯实基础。建立健全乡镇管理干部、统筹资源、强化服务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统筹协调各方的作用。聚焦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构建以“县委(县级网格中心)—乡镇党委(乡镇网格中心)—村党支部(村级网格大队)—网格党小组(网格小组)—党员中心户(联户单元)”为内容的五级“红网”架构,划分网格小组162个,按照“1+6+X”要求,配齐823名专兼职网格员,网格长、网格员、双联户长中党员占比分别达到100%、85.8%、46.5%。加快推进乡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建立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设立民兵、“红袖标”、双联户等队伍,组建县乡村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61支,盘活基层治理力量1730余人,实现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推进群防力量全覆盖,切实增强基层行政执行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各乡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之家、乡镇“委员之家”、政协委员联络办等渠道作用,常态化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议事协商能力不断增强。坚持“三治”融合。持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巩固村“两委”班子成员100%党员成果,扎实推进述职述廉制度。加强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各乡镇结合实际,充实完善乡规民约、村民公约,推行“积分联激励”“积分联奖惩”。涅如麦乡白墩村、涅如堆乡乃龙村推动“积分制”精细化管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康马镇德吉林村等设立“红色幸福驿站(日间照料室)”,构建便民服务“百步”生活圈。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实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力量,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推进基层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村级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治理婚丧陈规陋习,倡导文明节俭新风。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动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坚持智慧治理。加快推进“雪亮工程”、综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推广“数字乡村”系统,大力推进智慧建设,实现重点部位、复杂场所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全面提升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互联网+基层治理”深入推行,各乡镇、村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进一步完善。加大规范综治信息化平台应用管理力度,加强“平安西藏综治APP”日常调度使用,动态更新补录基础信息数据,数据综合采集、实时共享全面实现。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康马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康马县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阶段性创建成果,携手并肩、开拓进取,扎好同心结,画好同心圆,不断巩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边疆常开长盛。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