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书评 | 李静雅:寻觅心中的“瓦尔登湖”

2024-02-22 11: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寻觅心中的“瓦尔登湖”

文 | 李静雅

读《白松与铁轨:梭罗生态思想研究》,让我想起我曾经在去甘肃出差的列车上囫囵吞枣地读完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我还记得沿途粗粝冷峻的西北风光,以及一边听着火车在铁轨上行驶的隆隆声,一边想象着梭罗为火车频繁穿过他所隐居的瓦尔登湖畔树林而恼怒,产生一种时空交错感。

在该书中,作者唐梅花博士基于详实的历史资料,为我们揭开了梭罗及瓦尔登湖背后的故事,她用学者特有的严谨和逻辑,以及敏锐的洞察,加之女性的细腻和诗意,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更立体、更生动的梭罗。作者恰如一位向导,带领我们去领略梭罗如森林一般广袤瑰丽的精神世界,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梭罗及其眼中的自然,使我们看到梭罗对自然的一颗赤子之心,也使我们终于发现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

作者追寻了梭罗的思想来源,希腊古典文学、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东方的印度哲学、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等,都曾为梭罗的自然哲学提供源泉。梭罗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追求也源于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雪莱、华兹华斯、济慈、柯勒律治的作品都对他产生过不能忽视的影响。

然而,随着梭罗自然思想的成熟,他不似以往的作家或哲人那般,有一种将自然为我所用的傲慢和理所当然,而是将自己乃至人类视作自然的子民,共同遵循着自然的秩序和法则。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诠释的:“梭罗对自然的描写不再像以往的和同时代的作家那样,只是从人的角度看自然并赋予自然以人格特征或用自然来表现人的精神情感;而是凭借其敏锐深刻的洞察力致力于揭示自然本身的特征,传达自然本身的信息,展现自然本身的价值。”

书中也描绘了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梭罗生活的19世纪中叶,正是美国经济大发展时期,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占有成为社会潮流,自然在人们眼里只是可供利用的资源,人们沉迷于爱默生所说的各种俗事中,忘记了对人性丰富和人格完善的追求,也没有考虑对生态的破坏。梭罗以一种反叛者的姿态,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只有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为盲目的欲望和需求所驱使,才能真正触摸到生活的本质。

敢于逆流而上,敢于格格不入,在人人追求金钱与财富的社会氛围中,选择诗意地栖居,只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每周只工作四个小时,其余时间则尽情放任自己闲逛、观察、思考,梭罗堪称“精神退休”鼻祖。如此无所事事的生活,也许为大多数人所不齿,可梭罗感受到的是“每个早晨都是一次令人愉快的邀请,它让我的生活变得和自然本身一样简单,或者说一样纯洁”。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他从自然中学习,从容自在地感受着自然的赐予,他与万物为伴,感受着别人不易察觉的自然法则,他在自然中漫步,演绎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哲学。

虽然梭罗所处的时代距今已近两百年,我们的处境却与他相似,以金钱和财富为价值标准的观念仍然盛行。现代化进程中被破坏的生态,追求效率和效益的社会,被人们淡忘的荒野和自然,与物质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精神匮乏和审美缺失等等,都是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严肃课题。梭罗的思想仍然具有相当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值得我们阅读、深思。

梭罗这位时代的反叛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简单生活告诉我们,去自然中探寻内心,才能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放下不必要的欲望,不被外界裹挟着前行。梭罗就是在瓦尔登湖畔,在与自然为伴,在躬耕于豆田的岁月里,在与鼹鼠分享食物、津津有味地观看蚂蚁大战的休闲时光里,沉淀了自己的思想,凝练了自己的智慧,饱蘸着对自然与生俱来的爱,写就了在两百年后的今天依旧能令现代人荡涤心灵的《瓦尔登湖》。

在这纷乱的俗世中,希望我们都能寻得静谧一隅,抖落奔波劳碌的浮尘,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毕竟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希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片静谧澄澈的瓦尔登湖。

(原文来源于:西安日报)

书籍信息

白松与铁轨:梭罗生态思想研究

唐梅花 著

2023年9月出版/定价79.00元

ISBN 978-7-5228-2204-4

内容简介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这样写道:“我借来一把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预备造我的房子,我砍下一些箭一样高耸入云的年幼白松……我时常沿着铁轨走到村里,好像我是由这个锁链和社会相互联络。”

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彼此对立的恋人,也是相互为邻的朋友。人只有返回自然、观看自然、体验自然,才能认识自然,也只有认识到自然的残酷和恐怖,才能冷静细腻地抽象出自然的秩序、宇宙的原理,最终找到人自身的位置。这就是梭罗去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本质,也是他毕生的事业。

本书爬梳梭罗14卷日记与全部作品,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现梭罗观察自然、书写自然、研究自然的完整经历,探寻梭罗的文学理想、生态思想和生活哲学,试图还原他复杂多面的人生,以及由他的生活观、生死观、处所观和含混的生态观所展现出来的自然的美与暴烈,使我们看到,认识自然是投入生活的基本路径。

作者简介

唐梅花,文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在《南开学报》《中国比较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英语文学中的气候书写研究”(20XWW008)。研究方向包括欧美文学、生态批评、跨学科研究等。

学者推荐

《白松与铁轨》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梭罗生态思想的多维性和含混性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影响,显示了作者敏锐的学术眼光和深耕生态批评多年的学术积淀。该书堪称梭罗研究领域新近问世的一部优秀之作。

——王立新,南开大学教授

在近年气候和生态变化加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唐梅花的这部专著带我们全方位了解“最优秀的自然书写者”梭罗,让我们反思如何与自然相处相融,如何找到一种“参赞化育”和“德配天地”的自然生活方式——这已经是一个极度迫切的大问题。

——章利新,新华社高级编辑

书籍目录

绪论 被低估的自然吟游诗人——梭罗生态思想的研究起点

美国学者生态视角的梭罗研究

梭罗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

小结

第一章 像一株植物那样单纯——梭罗生态思想的形成原因

铁路时代

康科德

业余的自然主义者

借来的思想

小结

第二章 每一片树叶都是一部史诗——梭罗生态思想的多维表现

谁听到了鱼的哭声

自然知道最好的

我来到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里

简单些,再简单些,更简单些!

小结

第三章 我是文明的匆匆过客——梭罗生态思想的含混特征

文明世界的过客

这里才是真正的乐园

我有了负罪感

最明智的依然是关于人类

小结

第四章 诗人总能撷取最美好的事物——梭罗生态思想的深远影响

现代自然书写的先驱

每个城镇都应该有个公园

生态学出现之前的生态学家

最富中国特色

小结

结语

附录一 梭罗年表

附录二 生态批评的产生与发展——梭罗生态思想研究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后记

原标题:《书评 | 李静雅:寻觅心中的“瓦尔登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