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安 :人间之都

2024-02-22 11: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选自《烟火大唐》

长安是上帝将天上的威严投射到大地上的人间之都。唯有一人受天之命,成为在大地上统治人间的代表“天子”,长安便是为天子统治人间而建立的王都。这是一座曾经异常繁华的历史之城。而今天要说的,并非它的繁华,而是它的惆怅。每一座有历史的城市,都有无数的惆怅沉积。比如洛阳,比如金陵,比如长安。

千年之前,它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今天的人们走过颗粒感很重的西安,已经无法想象那些车马的喧哗和精致的宫殿。每一个对长安怀有乡愁的人,对它的印象或多或少都有些惆怅。

这种莫名其妙的惆怅,在一首并不著名的唐诗《长安古意》中最为突出。《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代表作,其中有青牛白马的七香车,有空空落落的浮华,但让人数年来嚼味心头,越发不忍卒读的句子,只有四句:“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我们熟知的长安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座相连的城池组成,所有城墙均为夯土筑成,十分高大雄伟。外郭城为一大长方形,面积约八十四平方公里,每面各有三个城门。皇城和宫城在外城郭北部中央,宫城在北,皇城在南,是唐长安城的核心。皇城又名子城,是政府机关所在地,宫城是皇帝和皇族居住及处理朝政的地方。如此大的城市,每天却按部就班照着自己的秩序运转——承天门击晓鼓,听击钟后一刻,鼓声绝,开启皇城门、京城门;第一咚咚声绝,开启宫城门、左右延明门及乾化门;第二咚咚声绝,开启宫殿门。夜幕降临,第一咚咚声绝,关闭宫殿门;第二咚咚声绝,关闭宫城门、左右延明门、皇城门及京城门。承天门击鼓,皆听漏刻契至乃击;待漏刻所牌到,鼓声乃绝。京城门与皇城门在同一时刻开关,宫城门在其前关,其后开。(《唐六典》卷八)

△ 《长安志》所载《唐大明宫图》

 

△ 《长安志》所载《唐宫城图》

这个庞大的城市有着诸多的城门、宫门、阙门、殿门及阁门,每天开启和关闭这些门,就要花费数小时的时间,但唐人遵循这样的“开阖之节”,以一种缓慢流逝的时间观来过自己的生活。皇帝和政治家们栖息在长安灯火通明的大明宫,演绎着惊心动魄的故事,像一只鸟无数洁白的羽毛一样一片一片飘下来;后宫的女人则在太液池边的亭台楼馆中,消磨着年华;百姓奔走在坊市间讨生活;在长安的外面,胡人的驼队络绎不绝,秀才骑着驴上京赶考,女子在灞水边浣衣……

每天长安的晨曦中,排队在这座城市南边的明德门外的人是最多的,这座长安的南大门是外郭城中唯一有五个门道的城门,五门道同宽同高,各由十五对直立的排柱和十五道木梁架构成梯形城门道顶,门楼数为东西十一间,南北三间,城门外面并有门外廊,上面绘有红彩的砖块和粉面彩皮的瓦当,远远看去,异常鲜艳壮美。

每逢皇帝登基,或冬至、正月上辛与孟夏之时,所有的人都要沐浴斋戒,皇帝亲率百官从远在长安城北的宫殿,乘坐玉辇一路浩浩荡荡往南。到了明德门,常年封闭的当中一门缓缓打开,这是专供皇帝通行的御道,这个门道内的石门坎极其精致,上面刻有流畅的卷草花纹,线雕鸳鸯,顶面还有浮雕的卧狮。皇帝礼节性地走过这道门,前往明德门外的圜丘坛进行祭天活动。礼毕归来,复入明德门,鼓乐高奏,导引回宫。这是皇帝难得的出宫机会,也是百姓难得的一见皇家威仪的时刻,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端庄与祥和之中,令那些远来的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灵魂的肃穆。

进了明德门,便是长安的天街——朱雀大街,这条街宽约一百五十米,长五千米,走完这条街需要一个小时。这条笔直的大道连接着皇城之朱雀门,宫城之承天门,是长安的中轴。这种中轴对称布局带来的震撼,我们今天在凡尔赛宫还可以领略到。作为古典欧式建筑的代表,法国凡尔赛宫谨遵对称原则,十字形水渠和水池位于中轴线,两侧喷泉、坛植、池沼、雕像一一对称展开,修剪成几何图形的花草树木整齐地排布于园林中,整体感觉严谨而井然有序。朱雀大街这种恢宏的布局,被后世称为理性美的典范。

朱雀大街的路面构造一般取中部略高,两侧较低,略呈弧形,以便于及时排除积水。长安城中的街道,全是黄土路面,作为主干道的朱雀大街也不例外,因此,遇风则尘土飞扬,逢雨则泥泞不堪,故此,杜甫有“长安秋雨十日泥”的诗句。为了避免尘土飞扬和道路泥泞,唐朝政府就在一些通衢大街路面之上,铺撒细沙甬道,称为沙堤。但由于路面很宽,所铺沙堤,仅是路面中间或是两旁够一轨行车的甬道,所需的细沙是由官牛、官车从东郊浐河中载运而来。朱雀大街两旁,排列着高大的中国槐树。每年夏天,这些槐树便会茂盛生长,以当南日,当唐人从它们下面走过的时候,清风徐来,即可感受到一种透心的阴凉。所以民间又称朱雀大街为“槐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